PO18

第三百四十章 新东北大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抗日之我为战神 作者:风雪云中路

    日本本土虽然没有铀矿,但是在朝鲜北部却有着世界级的铀矿.而在南满的本溪连山关地区就有东北境内最大的铀矿,阜新境内也有定开采价值的铀矿。日本国内有着完整的地质勘探体系,也有大量yōu xiù 的物理学家,与顶级的化工、冶金方面的专家。只要他们舍得投资,下血本寻找不定就肯定找不到。

    按照自己所熟知的那段历史,日本之所以最后未能研制出核武器,固然是与高层直到战争已经到了无法挽回,资源已经消耗余烬的地步,才真正的开始重视之外。在寻找铀矿方面,找错了方向也是个关键的问题。将所有寻找的资源,放在了东南亚与本土上,注定他们的希望会落空。

    向德国求助,运输铀矿的潜艇在马六甲海峡又被美军击沉。到了想研发的时候,不仅所有的科研仪器被美军炸了个精光,而且本土已经匮乏到了极点的资源,根本无力支撑。尤其所需要消耗的电力,根本就无法满足铀浓缩的巨大消耗。

    如果日本人能够提前找到这几座铀矿,以日本的科技和基础工业能力来说,在其顶峰期间研制出核武器还是没有问题的。日本人已经建成了座二百三十吨的回旋加速器,完全有能力进行下步的铀浓缩活动。

    自己的到来已经改变了太的东西,在日本人会不会提前研发出核武器这点上,杨震也不敢保证。尤其是日本人会不会寻找到这几座铀矿,谁也不能保证。要知道朝鲜半岛可是已经在日本人控制之下五十余年,日本人对这座半岛可谓是了如指掌。想要找到并进行开采,并非是绝对的难题。

    他说的这些,只是为了ān wèi 身边的这位老战友而已。但从内心里,杨震也在祈求上苍,不要再加剧中华民族的苦难了。尽管心中现在也不能què dìng ,但是杨震知道拖延日本人研制进度的方法还是有的。只不过现在这些手段自己还是没有能力去实施,但是现在没有能力去实施,不代表在不远的将来也没有能力去实现。

    杨震此刻心中想着什么,李延平自然是不清楚的。但是在不能揠苗助长这点上,李延平的想法倒是和杨震是致的。他虽然不是搞科学研究的,在苏联留学的时候,学的也是马列主义。搞物理研究,他是连毛都没有碰过下。但是有点他还是知道的,科学这玩意必须得严谨的对待。如果你拿他不当回事,他总有天会和你找后账的。

    所以李延平对于杨震不能揠苗助长的态度,还是很赞同的。只是他有些dān xīn ,杨震会因为进展的程度,受到相当大的压力。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很内部的因素。甚至就连中央,也会给他些压力。

    而且李延平dān xīn 的是这些专家和教授难以管理,这些人都讲究什么学术自由。贯反对政治和党派进入大学,就连在大学内设置党委都反对。正像杨震说的那样,说轻了不顶用,说重了又会伤到人。

    这些人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与他们tán huà 的时候深不得、浅不得的。李延平觉得,无论是从项目本身来说,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说,都派个专人进行协调与管理为好。这是个系统庞大的工程,没有个得力的人管理与协调是不行的。

    想了想,李延平转头对杨震道:“老杨,这些人还有目前我们其他的几个计划陆续的开展,我认为都需要有专人管理。我们不能对所有陆续开展的计划,就这么散养着吧。而且进行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也需要有个人来组织协调。”

    “现在这场战争只要还在进行,你我和老郭三个人就肯定没有zhè gè 精力。老高那边的事情也是堆积如山,天忙的脚打后脑勺,也不能整天就陪着这些教授。熊大缜是没有太的精力,而且这些人很都担任过他的老师,让他兼管并不太hé shì 。”

    “还有这些人是由军区管理,还是由东北局管理,现在也是个问题。现在军工部已经移交给东北局,军区则成立了单独的装备部。按照他们研制的东西来看,应该归属军工部。但是从保密程度来看,划归军区管理还是hé shì 些。”

    “但是交给装备部管理,也不太hé shì 。而且划归军区管理,就算交给军区理工大学也算在内。这些人穿不穿军装,授不授予军衔?都是个需要我们慎重kǎo lǜ 的问题。老杨,你看看怎么管理比较hé shì ?自此次战役打响,我们难得有机会坐在起,今天就合计下,是成立个特殊的部门管理这些项目,还是分别指定某个人各自负责这些项目。”

    对于李延平的疑虑,杨震抬起头看着此时窗外已经开始下起的沥沥小雨,沉思了会道:“这件事情你与总指挥和李主任商议下没有?他们的意见怎么样?还有你的想法,也并都说说。你是政委管干部的,这些人如果留在军区,你zhè gè 政委的意见和想法很重要。”

    李延平没有立即回答杨震,而是沉思下后道:“老杨,这些人除了在沦陷区动员的之外,从大后方来的人中肯定能留下的在百人zuǒ yòu 。剩余的,我们还在尽力的争取。另外跟随他们起来的学生,在千人zuǒ yòu 。”

    “而从沦陷区的各个教会大学,转来的教师和应往届毕业的学生,也有上千人zuǒ yòu 。这么的人,下子全部由军区接收不hé shì 。我们也没有那么的地方,去安置他们。而且从沦陷区来的教师和学生,情况很复杂,全部接收到军区还是不太hé shì 。”

    “现在仅仅查出来的背景复杂的人,jiù shì 近百名。这些人有的家里有汉奸的背景,而且有几个家里面的人,在伪政权内的职务还不低。有个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是汪伪政权某部的政务次长的儿子,还有个是上海伪警察局个副局长的女儿。”

    “即便是从大后方来的学生之中,背景也样很复杂。来的学生之中,家中有人在重庆方面做高官的就有不少。这些人如果全部由军区接收,背景太过于复杂,很容易被某些方面渗透进来。但如果我们不接收,又会对我们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我看这样,东北局为了保证无法进入军区理工大学学习,而又有jì xù 求学渴望的学生升学,同时也kǎo lǜ 到目前根据地尚无文学类的大学教育,所以东北局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在佳木斯筹建座综合型的大学。

    “总指挥与我谈过了,他说军区理工大学招收的学生以及选拔到苏联留学人员,与整个根据地目前适龄的学子相比的毕竟还是少数人。而随着根据地的日益扩大,适龄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

    “单单个军区理工大学和军区医学院,即无法全部接收出来的学子,同时所有的yōu xiù 学子都参军,也给同样急需人才的地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总不能将出来的人,都送去学习师范吧。他认为我们整个根据地,不能只有两所正规的大学,还应该有培养新型人才的机构。”

    “他希望的有志升学的年轻人,能够受到大学的教育。而且组建所新的综合大学,对我们今后的人才储备,也加完善些。所以东北局才决定,在根据地内成立所综合性的大学。”

    “这座新成立的大学,东北局zhǔn bèi 起名叫做东北大学。他们zhǔn bèi 设立文学院、理学院,以及师范进修学院三个学院。但是现在因为受整体环境的限制,他们的教师也是奇缺。所以总指挥希望我们能够从这批教授和青年学生之中,协调给东北局部分。”

    “这些教授和学生,我看那边也可以分流过去部分。尤其是在政治上不是那么太可靠的,背景过于复杂些不适合在部队工作的,都可以协调过去。另外这次来的教授和毕业的学生之中,不少都是文科、法律类别的,军区理工大学接受不太适合。”

    “工科的教师,除了我们保留部分之外,其余的也都移交给东北局。因为这些人个人感觉适合到军工厂工作,担任些总工程师类的职务。之所以还留下来批,是因为目前武器的设计,主要还是由军区的装备部承担。再加上部队现役武器装备的保养与维修问题,所以kǎo lǜ 从这些人中挑选批人留在部队。”

    “但是研制你说的那个东西的这些人,我看还是保留在军区内部为好。是有利于保密,二也是便于协调。zhè gè 项目,还有对雷达的逆向测绘与仿制的工作,因为保密性极强,所以放在东北局不hé shì ,”

    “原本zhè gè 秘密计划,我是zhǔn bèi 报请中央请求军区项主任与军区杨副司令主抓。但是zhè gè 人选,我还得和你商议下。是zhè gè 计划是你提出来,你比较了解。二是按照分工来说,你是东北局主抓军事的书记,zhè gè 人选还是你酌定比较好些。”

    “对了,鉴于目前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在你去热河期间中央已经来了电报。命令撤销东北工作委员会,成立新东北人民政府。而且家兄这次也zhǔn bèi 调回延安工作,中央已经zhǔn bèi 另外调人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还有冯仲云同志,也zhǔn bèi 调往中央工作。他的工作,中央zhǔn bèi 另外调人接替。”

    听到李延平谈起东北的人事变化,杨震微微愣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琢磨了好大会后才对李延平道:“会我起草份电报给中央,请求中央在此次战役jié shù 之前,先不要调走李主任。此次战役是我军出山以后发起的最大规模战役,后勤补给尤为重要。”

    “在大军补给以及后备兵员动员的方面,李主任已经是熟能生巧了。zhè gè 时候换人,不太恰当。中央有意调整东北人事结构,这点我不反对,也表示支持。但是在此次战役jié shù 之前,还是暂不调整为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