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63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去,我听说牡丹江那边出产珍珠,说不定还能捞一笔呢。”

    我说你瞎扯吧,古人云珠生南浦,大东北会有珍珠,开什么国际玩笑。

    胖子嘿嘿一笑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南浦那是南珠,东北出产的是北珠,历史相当悠久。

    后来,我查了古籍,还真像胖子说的。

    北珠的采珠史可追溯至后汉,几乎和《后汉书》上所载的“合浦珠还”是同一时间。

    早在三国时期,人们即知美珠多出于夫余国,夫余国即东北。

    辽时小国铁离曾用珍珠、貂皮等物品和辽国易货贸易。此后的渤海国,也以珍珠向汉室朝贡。

    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朝贵已重尚之,谓之北珠”。

    北珠的采撷到清朝达到鼎盛,朝廷特别设置了专门机构——珠轩,对采珠进行管理。

    清朝曾在吉林的乌拉设衙门,每年四至九月,总管便派人沿松花江流域捕蚌。

    水深时,捕蚌者用大杆chā入水底,抱杆而下,取蚌出水后,在采珠官监督下,剥开贝壳验看有否珍珠。

    往往是百蚌不能获一,由此可见采珠之难,珍珠之珍贵。

    清廷往往将这些得之不易的北珠按照大小镶缀在各级王公将官的顶戴上,珠之大小、多少即代表其地位品级的高低。

    清朝末年,辽宁和山海关等又可采珠,后来因为战乱和人们的滥采滥伐,北珠几近灭绝。

    北珠颗粒硕大,颜色鹅黄,鲜丽圆润,晶莹夺目,“实远胜岭南北海之产物”,因而备受皇室赏爱。

    据《梵天庐丛录》记载:“牡丹江上游,宁安城南,其余巨流中皆有之”。

    三天后,我们离开了北平,出发前往牡丹江。

    一路至沈阳经铁岭到长春,过延边又走了几日,才到牡丹江。

    路上,我们遇到了周教授,他和爱丝二人要前往漠河地区,说是见一个老猎人。

    雪爷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可以同路,等铸剑完成,大家先去海lun镇,找老巴头一起去漠河狩猎。

    胖子听说要去狩猎心都飞了,周教授说这样也好,一起上路互相有个照应。

    这天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牡丹江边的雕翎镇。

    这是一座千年古镇,雕翎镇和其它地方的古镇不同,这里没有青石古街,也没有古楼园林,只有东西错落的木屋。

    古镇坐落在牡丹江北岸,江边的木船在夕阳的余晖中摇动,水面波光粼粼,如一幅古画卷一般美丽。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看不到穿行的车辆,更没有拥挤的人群,只有绿色的树林,流水,鸟鸣。

    在这种静谧之中,人的心也会慢慢静下来。

    古镇上只有一家旅馆,是牡丹江边的一座二层木楼,住客很少,老板是一个来自南方的美丽女人,普通话非常好。

    我们住在了客栈里,向老板娘打听了清虚观的位置。

    老板娘笑着告诉我们,清虚观没什么香火,已经非常破落了,没什么风景可看。

    她指了指牡丹江对面的小山:“山上树林里冒出半截木楼的,就是清虚观了。”

    我们去清虚观并非是观光游玩,只是雪爷说老铸剑师住那里。

    吃过晚饭,爱丝和唐画嫣去牡丹江边玩儿,周教授独自在房内看书。

    我拿了断裂的刀剑,叫上胖子出了门,同雪爷三人找船过了牡丹江,朝着小山上的清虚观而去。

    天色渐晚,半个时辰后,我们来到了树林里。

    清虚观门口一个年轻女道士正在扫落叶,看到我们三人,道:“三位远客,上香还是问卦?”

    雪爷说找青云zhēn rén。

    女道士打量了几眼雪爷,道:“这位缘主,不知道你找道长所为何事?”

    雪爷拉起斗篷的罩帽,道:“是我。”

    女道士瞪大了眼睛:“你怎么穿成这样?”

    “你先别问,我等会儿会来找你的,带我们去见道长吧。”雪爷淡淡道。

    女道士将扫帚立在了树下,道:“你们跟我来吧。”

    我们跟随女道士进了道观,道院一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