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三二七章 稷下学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战国征途 作者:韩康

    随后的二天里,各国的使臣也都陆续的离开齐国,只有高原还留在齐国,因为他还要和淳于钟秀赴稷下学宫,帮助淳于钟秀参加论战。因此在齐王建的寿宴结束以后,高原就和淳于钟秀起商议研究,准备这次的论战。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400-357年,为田齐第三代国君,并非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小白)时期。因为齐桓公喜爱文士,因此在立期间,曾广招四方博学之士,在宫中著书立说、议论政事。后来慕名而来的文士越来越,王宫也容纳不下。于是齐桓公就在临淄城的西门外,修建了座庞大的宫殿样式建筑,供这些文士学者居住,并可以在宫中开馆授徒。

    临淄城的西门也称为稷门,因此这座学宫也被称为稷下学宫。而宫中奉养的博学之士,则被称为稷下博士。

    齐桓公之后,又经过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的扩建和发展,继续招揽天下贤士,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终于达到顶峰当时,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儒、道、名、法、墨、兵、农、yīn阳、纵横、计然等各家学派林立,各方学者们聚集堂,汇集了天下贤士达千人,加上学徒弟子,人数过万,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而且齐威王、齐宣王均对稷下学宫釆取十分开明而优礼的态度,在学宫中设祭酒之职,为学宫之长,食上卿之禄,由学宫中的学者公推。而其他博士则依其才能,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食上大夫之禄;中等食下大夫之禄;下等食下士之禄。

    同时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zì yóu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齐国绝不干涉;因此这些学者们可以在稷下学宫中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并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

    入住过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有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子、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鲁仲连、邹爽、荀子等人,几乎把战国中期的知名学者全部网罗其中,人材鼎盛,是中国百家争鸣时代最主要的标志之。

    而这时也正是齐国国势最为强盛的时期,与秦国并列为东西二强。

    不过到了齐宣王之子齐湣王继位之后,刚愎自用、不听谏言,于是稷下学宫中的学者也散去大半,随后,燕国名将乐毅联合五国伐齐,齐湣王身亡,下齐七十余城,齐国几乎为燕国所灭。稷下学宫也人去宫空,彻底荒废了。

    后来田单复齐,齐襄王继位,齐国重建,虽然齐襄王也努力重新发展稷下学宫,但是这时齐国的国势大减,号招力大幅下降,虽然有荀子这样天下知名的大儒入住稷下学宫,并三度出任祭酒之职,但稷下学宫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到鼎盛时期的面貌。

    到了齐王建继位之后,因为齐国四十余年未经战事,确实算是国泰民安,因此这时稷下学宫中的博士有五六百人,加上他们的弟孑,可以达到数千人之,到也有几分鼎盛时期的规模,只是在荀子之后,再也没有什么天下知名的学者加入,和当初的人材鼎盛相比,也大相见拙。

    现在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孔子的九世孙孔鲋,而享受上等博士待遇的,共计有淳于越、叔孙通、周青臣、鲍白令之、伏胜、羊子、黄疵、正先、桂贞、沈遂等二十七人。

    高原对稷下学宫的情况所知并不,主要是听淳于钟秀的介绍,也不由对稷下学宫也颇为神往,要知道这可是在二千二百年以前,能够有这样个集学术研究、交流、教育、议政于体的地方,即使是和后世的众学院相比,除去历史局限的因素之外,并不差到那里去。

    因此直到两千年以后,还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时代才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灿烂、最活跃、成就最为恢煌的时代,后来的汉唐盛世、宋明盛世也许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超过战国时代,但从思想、文化上来说,仍然远远不及。大约只有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才能和这个时代相比。

    当然,也有些学者提出了另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在战国时代之后,二千二百年的历史中,再也沒有出现过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因求般来说,思想文化般都是在大统的盛世时代才会有重大的发展,而战国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分裂、最战乱的时代。

    有的学者就认为,正是因为这是个最分裂、最战乱的时代,才会产生出百家争鸣的盛况,原因就在于,这个时候中国正是分裂时期,统治者对思想控制的力度不强,因此才使各种思想能够zì yóu的发挥、发展。而但国家统,统治者必然会加强思想控制,自然不可能产生百家争鸣的盛况。欧州能出现文艺复兴,也是因为欧州是由个国家組成的。

    这种说法有定的道理,但也有几个说不通的地方,是中国历史虽然是以统为主流,但分裂的时间也不为少数,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金宋时期都是长达近百年的分裂时期,但这些分裂时期根本就没有产生过任何的思想文化发展,相反,在南宋时期到是产生了对中国发展靠成巨大影响的朱程理学。而欧州也是样,在文艺复兴前后的所有时间里,欧州直都是基本处于分裂状态,但文艺复兴却也只有次。因此分裂使思想文化发展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而真正的原因是,这东西方的两次思想文化大发展,正好是处在东西方历史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变革才是造成思想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百家争鸣之后,中国社会进入古代的快速发展时期,远远的将欧州和其他的古代文明甩在了身后。而文艺复兴也给欧州带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欧州先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并且全面的超过了中国。

    淳于博父女来临淄以后,就住进了稷下学宫,因为他们父女都是学者的身份,而且和稷下学宫中的上等博士博于越是亲族关系。这几天的时间里,淳于博父女都住在稷下学宫里,参加讲学交流活动,而淳于钟秀则和洛明珠协商,这次论战的方式、论题等等,虽然齐王建也给他们父女送来了请谏,但被父女挽言谢绝,并沒有出席参加齐王建的寿宴。

    在今天早,淳于钟秀就来到馆驿,和高原起赶赴稷下学宫。因为这次去稷下学宫是参加学术活动,因此高原并没有带急风三十六骑,连赤龙都没有骑,而是和淳于钟秀起乘车而行。男女同车在这个时代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是就传门有首,就是讲说年轻的贵族男子带着自己美丽的女伴,架车出游的情景。

    高原道:“淳于小姐,那个洛明珠是什么人?”

    淳于钟秀微笑道:“怎么,大人己经急不可耐的想见到洛明珠了吗?”

    高原苦笑了声,道:“我只是有些奇怪,她怎么会在稷下学宫里呢?”

    淳于钟秀道:“洛明珠的家族本来是鲁国的公室后裔,本来是姬姓之族,但鲁国灭亡之后,家族迁移到洛城定居,也改为洛姓,以经商和治学为业,家族中每代都出了不少的学者,因为鲁国本是周室的开国功臣周公的封国,因此洛家的治学都是以周制为主,属于儒家学者,但到了洛明珠的父亲这代时,家道开始中落,家族中的男子善于经商,而对治学不感兴趣。而洛明珠这代人,男子竟然没有人愿意研究学问,到是她个女孑,从小就聪慧睿智,悟xìng过人,才思机敏,家里的兄弟都不如她,而且不限于儒家学说,对法、道、墨、名等家都有涉猎,博学才,既然是在稷下学宫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但毕竟是家传治学的传统,她仍然是以儒学为尊,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分歧所在。但我对她的学识也十分佩服,如果她不是个女孑,恐怕早就出仕为官了。”顿了顿,道:“说起来我到是很羨慕大人的夫人,能够自己dú lì组建支军队,驰骋疆场。这点我们两人到是致的。”

    高原也有点无言,虽然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还比较开放,对女子的限制和要朮也没有到宋明那么变态的地步,但毕竟还是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在其他领域,如商业、学术方面也许能够做出些成就,但在政治方面,仍然是男人统天下。尽管在些国家也出现过太后、王后干政掌权的局面,但这种权力还是依附于男人产生的。就像李瑛鸿在代郡可以自建支女军,也是因为她是高原夫人这样个特殊的身份,只能算是个特例。

    两人边说着,己经出了临淄城的西门,走了不远,只见片规模庞大,形像雄伟的宫殿似建筑群落出现在眼前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