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袭击战术(三)
战国征途 作者:韩康
虽然井陉大营的赵军出击,确实极大的牵制了秦军的注意力,但王剪并沒有削弱秦军在补济线的投入,十支秦军的巡逻队伍依然在补济线上来回的巡视,当然,秦军也有足够的兵力来保护自己的补济线,而运输队伍也加紧了远送,毕竟在前两个月的攻击中,秦军也损失了不少的物资。因此也要抓紧时间补充。
当然在这段时间里,王剪也不是没有想过,这样被动的应对赵军的攻击,对秦军是非常不利的,秦军必须要找到主动出击的机会,才能重新抢回战场的主动权,至少不能让赵军完全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但赵军可以袭击秦军的补济线,而秦军却不能如法泡制,原因就在于赵军占据了绝对的地理优势,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阻挡了秦军的迂回路线,使秦军无法像赵军的骑军那样,大范围的绕到赵军的后方去破坏赵军的补济线,这也是赵军的先天优势所在。
当然秦军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另外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秦军的观念,因为在中国古代,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骑军才正式作为军队的主力蹬上中国的战争舞台,才出现大范围、大距离的骑军移动作战的概念。如果秦军的主将是当年的白起,或是现在的李牧,或许会敢大胆试,但王剪并不是那种能创立新战术的名将,向以用兵谨慎而著称,因此要他在没有足够的把握情况下,冒险采用赵军的战术,确实有些免为其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剪也很难找到让秦军找出摆脱被动,掌握主动的办法来,因此王剪也只能针对赵军的行动,步步的应对。不过在赵军的每次打击下,秦军都能够找到应对的办法,方面是王剪的能力,另方面,也是秦国强大的国力支撑。
但赵军的第四次出击,又给秦军出了道新的难题。
赵军的第四次出击,兵力下孑扩大了四倍,从理论上说,可以同时袭击四支秦军的运输队伍,尽管秦军有十支巡逻骑军,但也是防不胜防,有时为了救援支运输队伍,会有数支秦军赶来,但也有时支运输队伍会遭到两支赵军的袭击。
而且这次赵军也改变了策略,并不在是催毀整支运粮队伍为目地,只要能够催毀其中的部份就够了,虽然在战术上说,伤敌十指不如断敌指,但对打击后勤来说,能够打击十支后勤队伍,要远强过只催毀了支后勤队伍。而后来赵军甚致发明了种新的战术,即首先攻击支运输队,吸引周围的秦军巡逻队赶来救援,然后迅速的撤离,马上寻找下个袭击的目标,打个时间差,在赵军的第四次袭击期间,这招也屡试不爽,后来成为赵军的主要战术。
还有最重要的点,就是赵军以前的三次出击,每次都是有定的时间限度,因为赵军都是轻装出击,不能携带太的干粮,因此赵军的出击时间,般都在七天到十天之间,次出击结束之后,会有段五天左右的安定区,再加上前后的二三天时间,赵军的活动也不会太,秦军往往可以借这段时间,加紧赶运批物资。由其是在赵军第三次出击的时候,秦军度停止了出发运输队伍。
但这次就不同了,因为赵军是分成两批,轮流出击,每时每刻至少击有两支骑军在战场上,时间基本是无限的,这就给秦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开始秦军也停止了出发运输队伍,但等了几天之后,发现赵军没有停,十天之后,赵军还在,二十天之后,赵军还不走,这时秦军终于确定,这次赵军确实不同了。
结果这次袭击直持续了个月的时间,秦军运送到前线大营的运输队伍出发的减少了近四成,而出发的运输队有八成都遭到了赵军的袭击,或或少的都会遭受些物资的损失,拆算成黄金的说,己经超过了五千镒,而运到前线的物资己不足平时的三成。
在加上这段时间赵军在正面战场上不断向秦军发动攻击,因此秦军也消耗了大量的军械物资,在井陉驻扎的三个秦军大营,这时所屯集的物资都己不足支应个月的时间了。
如果说前几次赵军的袭击,对秦军的危胁还只是可能、也许的话,却那这次对秦军的危胁可就是实实在在的了,如果说秦军再不采取新的对策,那么最秦军只能再坚持个月的时间,到时就不用赵军打过来,秦军就不得不主动退军了。
但现在秦军也确实沒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王剪也不得不加派的兵力,首先是扩大了巡逻队的规模,把巡逻队的数量扩大到了二十支,并且在从仇由到井陉的沿途各地,又扎下了二十七个营寨,就地扎营驻守,只有这样,才箅是免强保住了秦军的补济线。当然这样来,秦军投入到保护补济线的兵力也直线上升,最终共投入了十五万军队,总算是通新打通了补济线,而这时秦军的物资已不足五天的时间。有不少物资都己经用光了。
好在是各营的秦军到是都储备了大量的粮食,才使秦军还不致于饿肚子,不过这时秦军的粮食也不足半个月了,如果再不恢复补济线,秦军的士兵就会釆用减少口粮的措施了。
但这样来,也造成秦军在正面战场的兵力大量的减少,只有二十万的兵力,而且对秦军的士气也造成了相当沉重的打击。
而犹在这时,赵军又完成了次兵力的轮换,李牧出动了十万军队的兵力,以刚到井陉大营的六万生力军为主力,向秦军的大营发动了猛攻,这也是双方开始四个月以来,赵军首次正式以与秦军决战的姿态出动出击,向秦军发动攻击。
尽管秦军的诸将都认为,这时不宜和赵军进决战,毕竟现在并不是秦军最好的状态,而且赵军还有两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军、步军,因此应该坚守不战,依靠前段时间建立的稳固营地,抵御赵军的进攻,毕毫赵军现在能够出动的兵力只有十万,秦军是完全守得住的。但在这个时候,王剪却力排众议,坚决认为,在这个时候,秦军必须出营迎战赵军。
因为在前阶段赵军对秦军补济线的打击,使秦军的士气深受影响,如果在这个时候,秦军闭门不战的话,将会对进步打击秦军的士气,虽然赵军在井陉大营只能出动的兵力只有十余万,但最三天,赵军就可以从曲阳、番吾再调集十余万大军参战,使兵力在短时间內,扩大倍以上,而且都经过段时间的休养,士气高涨,到了那个时候,秦军是否还能抵御得住赵军的进攻呢?
因此在这个时候,秦军必须出营迎战赵军,和赵军狠狠的打仗,让赵军也是让李牧清楚,秦军仍有战之力,并不是能够轻易被击败的。而尽管赵军确实有有两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军、步军,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两支军队的数量并不,在三五万级别的战斗中,也许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在十万军队级别的战斗中,能起到的作用也就要小得了。
而且在赵军袭击秦军补济线的几次进动中,都是用骑军打主力,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支骑军肯定会受到定的损失,同时也十分疲劳,在这战中,也未必会发挥大的作用,并不用惧怕。
听了王剪的分析之后,众将也都十分信服,当然也赞同王剪的决定,迎战赵军,同时也都向王剪请战,要和赵军大战战,让赵军知道,秦军决不是好惹的。
于是王剪也调集了十五万秦军,出营迎战赵军,结果双方在七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了三场大规模的交战,在这个时候,秦军也终于显示出自己战国第强军的名头,决不是浪得虚名,既使是在士气不高的情况下,仍然不是好对附的。李信、辛胜、羌隗等秦军的主将都亲自挂甲上阵,以振奋秦军的士气,因此尽管在场面上,秦军稍处于下风,而且阵亡的士兵人数也要于赵军,但始终都没有被赵军击败。当然秦军在兵上的优势也是个重要的因素。
结果在这三场战斗之后,秦军共阵亡了三万余人,另有近二万士兵受伤,战车被毀五百余辆。而赵军也好不到那里去,阵亡的士兵达到了万七千余人,另有近万五千余名士兵受伤,战车同样被毀了近四百余辆。
在这种情况下,李牧也不敢再这样和秦军这样消耗下去,只得收兵回营停止了这场战斗。同时也不得不概叹,秦军确实是不好对付,而王剪也确实不愧是秦国的第名将,是个强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