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以和为贵 (完)第4部分阅读
穿越以和为贵 (完) 作者:肉书屋
的头顶盯着横月。横月垂下眼睑,不敢与她对视。
她轻轻地冷“哼”了一声。刚“哼”完,顾夕颜心中就一惊。这声冷哼听在耳朵里怎么那么象那个倒霉“丈夫”嘲讽的声调。
顾夕颜眼露迷茫,轻轻地摇了摇头。
那边横月已和墨菊再次交换了一个眼神,横月摇了摇头,墨菊却闭了闭眼神,说出一番话来:“是香樟林里,香樟林里发现了,发现了一具女尸,栖霞观报了官府……”
顾夕颜还在迷茫中,有片刻的不解,目光扫过横月和墨菊怆惶的脸,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她大惊失色:“端娘呢?端娘回来了没有?”
横月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顾夕颜大惊失声,急急朝外跑去,横月和墨菊在后面喊:“二姑娘,二姑娘,您不能去,现在官府办差的衙役都在那里的,你不能去……”
院子不大,顾夕颜又跑得急,几句话的功夫,她已跑到了门扉前。
横月和墨菊一看,立刻拔腿追了上去。只见前面的顾夕颜一个趔趄,身体一晃,突然向后倒去。横月年纪大些,手脚也长些,关键时候,一个箭上前扶住了顾夕颜,却听见门外“哎哟”一声,有人骂道:“不长眼的小蹄子们,我一不在家你们就翻了天了,冒冒失失的……”横月定眼一看,竟然是端娘。
顾夕颜那边也看清了来人,喜悦地叫了一声“端娘”,一把撑地站了起来跑到端娘身边一把就把端娘抱住。
端娘刚准备起身,被顾夕颜这一抱,身体失重,又跌坐在了地上,正要训斥来人,却发现原来是顾夕颜,不由惊慌地问:“出了什么事?出了什么事?”
后来赶来的墨菊和横月见状一个去搀端娘一个去扶和顾夕颜,两人异口同声地笑道:“没事,没事?”
这正闹得一团糟,那边却传来一个迟疑的声音:“这,这是怎么了?”
端娘站起来一看,竟然是丁执事,脸立刻就板了起来。
顾夕颜也认出了丁执事,只是上回隔着帘子,看得不十分清楚,这次在日光下,到把丁执事看了个仔仔细细的。他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脸色白皙,五官削瘦,小小的单眼皮精光四射,非常精神。顾夕颜就想起那句“小眼睛能聚光”的典型笑话来,她脸上就不由地泛上了一层笑意。
这笑意看在丁执事眼中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一个朋友的妻子想到顾家来做事,他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合适的位置,知道二姑娘要回府了,他就留了一个心眼,主动请了这差事,买了几盒同心堂的胭脂水粉就和二姑娘搭上了话,本来说的好好的,二姑娘撵了端娘让他朋友的妻子做屋里的管事姑姑,只待回到盛京禀了夫人,这事就成了。谁知一觉醒来,二姑娘的口风就全变了,她还以为是端娘在二姑娘前面说了些什么。夫人面前,他是说得上话的,就是怕到时侯二姑娘不愿意……强行撵了姑娘的||乳|娘,这总是要担着点名声的,丁执事还不愿意为这个朋友担上这样的罪名……现在看二姑娘这样子,好象对他印象还是不错的,他心里又开活络起来,还是想把那事办成了,毕竟收了人家五两银子……
丁执事立刻上前给顾夕颜打了一个千,殷情地说:“二姑娘,这是怎么了?”
顾夕颜来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思想。她对端娘也好,对丁执事也好,都有着一种尊重。认为他们虽然都是仆人,但靠的是真本事吃饭,和自己靠真本事给人打工一样,都属于光荣的劳动人民,甚至在心里她还认为她们是同一种人,因此她是以一种同事的态度来对待丁执事和端娘的。俩个人有矛盾归有矛盾,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产生矛盾,或是加剧这种矛盾。她立刻笑道:“没事,没事,听说外面出了人命案,想去瞧瞧,端娘不准?”
丁执事笑道:“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端娘忙在旁冷咳了一声,插嘴道:“又不是什么寒门祚户的出身,怎么能一天到晚到处跑……”
丁执事赶紧解释道:“我去打听了告诉说给二姑娘听就是。”说着,转头望着顾夕颜:“您看,这事成吗?”
顾夕颜先前的话也就是一借口,现在听丁执事这么一说,到想起一件事来,她立刻点头道:“那就麻烦丁执事了!”
“不麻烦,不麻烦!”丁执事客气中带着恭敬地说,“难得二姑娘还用得着我,以后有什么事只管说一声就是了!”
顾夕颜微笑着点了点头。
端娘看那个丁执事就象他身上带着瘟疫似的,顾夕颜刚点了头,她就拉着顾夕颜往屋里走:“大姑娘家的,站在门口,成什么体统!”
顾夕颜觉得这样太不礼貌了,又回头朝丁执事笑了笑。
一群人进了屋,端娘开口就道:“踏浪和杏红跑呢?”
墨菊忙在一旁答道:“去端食盒去了。”
端娘这才问:“刚才出了什么事?”
横月笑道:“不是出了人命案,姑娘看端姑姑还没有回来……心里急呗!”
端娘立刻听出了其中的含意,一时也有点意外,怔了怔,喃喃喊了一声“姑娘”,话就说不下去了,眼圈起红了起来。
顾夕颜不知道端娘为什么这么激动,心里反而有点不好意识。虽然穿越后只有十二、三岁的年纪,可实际上自己今年都二十五岁快二十六岁的人了,在顾客服务部也呆了快一年,也不是什么刚出社会的新人,刚才实在是太冒失了……她尴尬地笑了笑:“杏红怎么还没有回来,我肚子都饿了!”
端娘的确激动的有点说不出话来。顾夕颜是她从襁褓中一手抱大的,对顾夕颜,她有一种母亲的情怀。小时候,顾夕颜还是非常听话,非常恋她的,可大些了,知道了主仆尊卑,就开始有点变化了,特别是近几年,大声斥责,大声喝骂的事时有发生,她背地里不知道流了多少泪,几个老姊妹也劝她看开点,哪个做||乳|娘的不是这样,吃完了奶子就不认人了。可她不死心,总觉得自己一手带出的姑娘不一样,全是盛京里那个年轻的顾夫人刘氏的错,没有尽到做嫡母的责任……最让她伤心的还是那次,她竟然听丁执事的话要把这屋里的人全都换了,还说要她也卖了……
今天听横月这么一说,端娘越发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对的。到了关键时候,姑娘还是掂记着自己的,这样一想,看顾夕颜的目光就不由地柔了下去,说话的声音也温和起来:“墨菊,快去给姑娘看看去!”
墨菊应声而去,横月松了一口气。这些年来,端娘和顾夕颜的关系她是看在眼中,记在心中的,姑娘越闹越不象话,端娘也渐渐死了心,不太管这屋里的事了,她真怕有一天姑娘发了狠把她们随意都卖了,端娘会声都不吭地不管,所以才特意说了这翻提醒的话来点点端娘……有端娘在前面挡着,总比自己冲上前去第一个送死的好吧!现在看端娘的神色,温和淡然的,应该是有了效吧!
屋子里的人各怀心事,顾夕颜也有自己的担心。
香樟林又出现了一具尸体,是普通的谋杀案?还是有人和自己一样穿越过来了?如果真的有人穿越了,会不会也是象自己一样……
提饭的踏浪和杏红还没有回来,回信的丁执事倒先来了。他隔着帘子条理清楚、言词简单地说:“是个十三、四岁的姑娘,穿着华丽,作婢女的打扮,身上的金银首饰都保存完好,衣冠也整齐,一刀割喉毙命的。现在还没有查清楚身份,官府的衙役正在询问栖霞观的姑子们。”
端娘听了脸色发白:“这事可大可小,姑娘的清誉要紧,我看我们还是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好。”
丁执事也同意端娘的意见:“端姑姑说的是,我也是听说了这事不放心才赶过来的。”
顾夕颜听是一刀割喉毙命,是谋杀案,心里说不清是失望还是庆幸,但也觉得再呆下去也没有什么必要,现在已经这样了,反正总是要面对现实的。她点了点头,说:“那我们吃了午饭就起程。丁执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到盛京?”
丁执事回答道:“快马加鞭,黄昏就可到。”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丁执事一干男仆去准备车马,女眷们则开始收拾行李。
第十三章 回到盛京
更新时间20081019 15:36:05字数:3691
顾府的马车一共有五辆,是顾夕颜只曾在那些外国电影里看到四轮马车,第一辆坐着丁执事和一个青衣小帽的童仆,第二辆坐着顾夕颜、端娘和横月,第三辆坐着踏浪、墨菊和杏红,第四辆也坐着三个面生的仆人打扮模样的人,第五辆全是行李,由一个身材粗壮的中年男子押运。
在第一辆马车夫响亮的鞭声中,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栖霞观。
顾夕颜迟疑地问端娘:“我们就这样走了,行吗?”
端娘笑着说:“没事,你别怕。老爷虽然只是一个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可老太爷做过帝师,大姑娘独宠六宫,被封为皇贵妃,衙役不敢随便的……”语气中带着安慰她的意思。
顾夕颜知道她是误会自己在担心香樟林里发生的事,但听她这些一说,还是有点松了口气。
栖霞观是一座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道观,供奉的是婆罗教的主神显天大神,他是掌握世间生死的神,而栖霞观是受它庇护的三大道观之一,因此观内有显天大神遗留在人间的秘经,能主宰人生死……栖霞观里的医姑和道姑就是显天大神在人间的使者,她们也是掌握显天大神遗留人间秘经的人,医姑能为人疗伤治病,道姑能为人指引灵魂。由于它离盛京很近,夏国的达官富人有个什么头痛脑热的、心情不快的,都喜欢到栖霞观来,或是看病,或是散心。栖霞观建在一个山坡上,主要的殿堂都在坡腰和坡顶,特别是最高的凌云殿,住着身份高贵、技艺超常的医姑或道姑。以前到栖霞观的人都要弃车步行而上。到了第三十一代观主徐法衍手里,她在坡脚修了一座鹤鸣殿,一座“桃花源”和开凿了一道山道。鹤鸣殿专为那些不治而亡的人暂存棺椁,而“桃花源”则为那些来栖霞观散步或是看病的达官贵人们提供休息的地方,山道则是方便那些不愿意爬山到凌云殿去拜神的权富人士顾滑轿上山用的。顾夕颜住的七里香就是“桃花源”众多落院中的一个。
自从穿越到这个世界后,顾夕颜心弦一直绷得紧紧的,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打量这座名动夏国的栖霞观。今天趁着出观,顾夕颜不由好奇地撩开车帘观看。
栖霞观周围都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大都数都有合抱粗,枝叶如伞般散开,树下长着湿润的青苔,一看就是上了年头的,显得非常古朴大气,向上仰望,是一望无际的浓绿,身边宽大的青石甬道车水马龙,有乘四轮马车的,也有乘两轮马车的,也有坐轿的人,还有步行的人,她甚至还看到一部分弃车爬山的妇女,人声喧哗,气氛热闹,颇点现代旅游圣地的气象。
出了栖霞观的青石通道,马车拐了一个弯,上了一道非常宽阔的土路,虽然两旁种着笔直的无名大树,但夏天的太阳还是很热烈地照在车顶,车内的温度立刻升高了不少。上了土路,疾速的马蹄又不时扬起阵阵黄灰,顾夕颜措手不及,被呛得直咳嗽,一旁的横月立刻将车窗的帘子放了下来,拿出手帕给顾夕颜擦脸。
顾夕颜擦了脸再隔着帘子朝外望时,就只见车窗外漫天的黄土,来往的车辆也只是依然可见。顾夕颜再也不敢撩帘子。
在车里颠簸了一会儿,她突然觉得胸闷气短,胃里的东西直往外翻。顾夕颜不由地苦笑,想不到自己不晕火车,不晕飞机,既然会晕马车。
随着马车的前往,车厢内的气温也不断升高,又不能开窗,顾夕颜更加难受。
端娘让她靠在自己的膝上,不是用一把小团扇给她扇风,希望能减轻一些她的痛苦。
顾夕颜闭着眼睛听着马蹄声,竟然渐渐睡着了。
被推醒的时候,马车已经到了顾府,幽静的巷子,干净的青石板,粉白的墙裙,从围墙中伸出的绿枝,都诉说着顾府的所在地的档次。
端娘给顾夕颜整了整头发,又拿了一顶帷帽给她戴上,才扶了她下车。
车前是一个小小的两扇朱漆门,门楣上用一块长约五十公分,宽约三十公分的青石刻着“勤俭克家”四个字,一看就不是正门。
丁执事上前叩了门,来应门的是个五十来岁的粗壮婆子。她看见到丁执事,脸上立刻堆满了讨好的笑容,丁执事态度和蔼:“李嬷嬷,二姑娘回来了。”
李嬷嬷立刻打开了门,对丁执事道:“夫人刚才还在问的。”一边说,一边还朝身后挥了挥手,立刻有四、五个和她身材相仿的妇女涌了上来。丁执事嘱咐那些妇人:“小心点。”
那群妇人笑都嘻嘻地朝最后一辆马车奔去,押车的男子也开始帮她们下车上的行李。
丁执事朝顾夕颜供手作揖:“姑娘有什么事,让人到外院的帐房叫我一声就是。”
顾夕颜知道这里是内宅了,丁执事不方便进去,听他说有事到帐房里叫一声,知道这个丁执事是有实权的人,回答的也很客气:“这一路上多谢丁执事照顾,过几天安顿下来了我会略备薄礼让端娘亲自去拜会丁执事的。”
两人又寒喧了几句,然后分了手。
李嬷嬷给顾夕颜曲膝行礼,热情地和端娘打了招呼,然后带着她们进了门。
一进门,就是一面粉白的大壁影,绕过壁影,是垂花门,进了垂花门,中间一条甬道,左右两个月洞门院子,左边传来一阵阵饭菜的香味和锅碗瓢盆的敲打声,很明显这里是个厨房,而右边落院却人声寂静。
端娘一怔,说:“李姐姐,怎么这里变成了这个样子?”
李嬷嬷笑道:“端姑姑几年没进京了,府上的改变大着呢。”
端娘苦笑着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
出了不长的甬道,又是一个垂花门,门是半掩着,一个婆子坐在台阶上打盹,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来,一看见李嬷嬷,立刻揉着眼睛站了起,笑着解释道:“昨天巡夜,今天一早就去给二姑娘打扫院子,这不是没睡好吗?”
李嬷嬷笑道:“王姐姐快别这么说,我又不是那宋嬷嬷。”
两人笑了笑,李嬷嬷又把端娘和顾夕颜介绍给王嬷嬷。
王嬷嬷分别给顾夕颜和端娘行了礼,立刻把她们让进了门。
进门是一座太湖石叠成的假山,左右都是蜿蜒曲折的抄手游廊,李嬷嬷带她们上了左边的抄手游,走了大约两、三米的,就看见一座小小的抱厦,里面坐着一个面目严肃的中年妇女正低着头在写什么。
李嬷嬷在抱厦外喊了一声“田嬷嬷”,那妇女抬起头来,脸上立刻就挂了笑容,她放下手中的笔站了起来,说:“原来是二姑娘来了。”一边说,一边过来跟顾夕颜行礼。
顾夕颜曲膝福了福,照着刚才端娘的样子回了一礼。
田嬷嬷自我介绍道:“我是夫人身边的田氏。”
顾夕颜客气地喊了一声“田嬷嬷”。
田嬷嬷忙说“不敢”,回过头来跟端娘打招呼:“早就听说二姑娘身边有个端姑姑,今天一见,真是名不虚传。”说话非常客气。
端娘也笑着应酬:“我几年没回盛京了,和姐姐们都生疏了,以后有什么事,还望姐姐不吝指导才是。”
两人说了几句场面话,田嬷嬷问道:“不知道姑娘屋里的大丫头叫什么名字?”
端娘正要开口,顾夕颜抢先答道:“是叫横月的。”
田嬷嬷听了,转身吩嘱李嬷嬷:“二姑娘的行李送到她住的勿园去,东西要和横月姑娘点清楚,记得要例了清单,双方画押。”
李嬷嬷非常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笑着和顾夕颜们告辞了。
田嬷嬷笑着说:“二姑娘快随我来,夫人一直等着姑娘,连饭都没摆。”说完,急急带路朝前走去。
顾夕颜和端娘两人跟在她身后,横月她们则和那个李嬷嬷去清行理去了。
她们延着抄手游廊拐了几个弯,顾夕颜看到自己身边的景色渐渐由树林变成了一片开阔的湖泊,湖泊边种着垂柳,垂柳下是三三两两的青石,湖中种着荷花,有着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已是半残露出里面的莲蓬,湖上架着九曲游廊,湖中还有八角的亭子,湖的对面砌了一道粉白的墙,墙头是青色的玻璃瓦,紧靠着墙还有座敞榭,敞榭边还系着三、两两的小舟,景致非常迷人,让顾夕颜有一种走进了公园的感觉。
田嬷嬷看顾夕颜盯着那湖泊看,笑道:“这是远香湖。”
端娘失声道:“怎么这个样子了。”
田嬷嬷解释道:“夫人说湖太大了,砌了一道墙,把这湖一分为二了。”
顾夕颜到觉得没什么,可端娘的样子,好象被惊呆了似的,脸上一直是怔怔的表情。
抄手游廊的尽头又是一道两扇的红漆小门,门楣上是黑漆鎏金的三个简体汉字隶书“守园”。田嬷嬷上门叩了门,来应门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田嬷嬷客气地喊了一声“柳儿姑娘”,那姑娘笑容满面:“快到摆饭的时间了,嬷嬷可有什么急事?”说着,上下打量着顾夕颜。
田嬷嬷笑道:“是二姑娘回府了,来拜见夫人!”
柳儿一听,立刻笑着打开了门:“看我眼浊,二姑娘莫怪!”
顾夕颜脱下帷帽,她清丽秀美的面容在夕阳的余辉中如一层温暖的金黄|色,熠熠生辉的双眸如远香湖的水般闪烁着粼粼光泽。
田嬷嬷心中暗暗叹了叹。府里的老人都传说二姑娘的生母连氏相貌是如何出众,如今看来,传言不虚啊!
柳儿也打量着顾夕颜,眼中流露出好奇的神色。
端娘在一旁轻轻咳了咳。
柳儿脸一红,知道自己失礼了,忙做了一个请进的姿态:“二姑娘快请进,我给二姑娘禀告一声。”
第十四章 顾府识初
更新时间20081020 18:24:18字数:3838
顾夕颜和端娘随着柳儿进了院子,院子是四方形的,中间是几两株参天的桂树,靠壁是抄手走廊,把两株桂树包在了中间,走过了抄手走廊,是一个月洞门,门口铺着鹅孵石,已经被踩的光洁圆润,很顺滑。上了鹅孵石的道朝里走,里面是一个花木扶苏的小花园,五彩缤纷开满了花,香气浓馥,色彩斑斓。花园对面,是一幢n字型的建筑,正屋有五间,左右厢房是三间,都是粉墙红漆,绿窗白纱,正房的屋檐下挂着一排鸟笼,里面的八哥、画眉正上下雀跃,婉转啼叫,一派生机盎然的勃勃景象。
鸟笼下,站着三个穿红着绿的中年妇女,一个和柳儿相不多大的小姑娘,四个人看见顾夕颜她们进来,都好奇地张望。
柳儿走到正屋的台阶下禀道:“夫人,二姑娘回来给您请安来了!”
正屋的竹帘立刻被撩开了,一个面貌端庄的三旬妇人走了出来,她满脸是笑:“快进来,快进来,夫人等侯多时了!”
顾夕颜知道能在这院子里伺侯的都算得上是顾夫人的近侍了,听那妇人这样说,非常客气地笑着朝那妇人点了点头。
端娘上前两步走到了顾夕颜的前面:“我是二姑娘身边的端姑姑,姐姐面生的很,不知道怎样称呼!”
那妇人回答道:“我夫家姓宋,端姑姑不要客气,唤我一声梅枝就是。”
顾夕颜想到刚才进院时那个李嬷嬷的话,思忖道:“难道这人就是她们口中所说的宋嬷嬷”,心里更加留意。端娘也是个心思玲珑的,此时也和顾夕颜是一样的想法,她忙上前几步握了宋梅枝的手,非常热情地说:“嬷嬷快别这么说,要不是嫌弃,我称嬷嬷一声姐姐如何?”
宋梅枝笑道:“姐姐是太夫人身边的旧人,又是连夫人亲手调教出来的,我还怕姐姐嫌我,谁知今日一见,姐姐原是这样随和大方的人,倒是显得我小肚鸡肠了。”说完,宋梅枝亲手挑了帘子伏伺她们进门。
进了门,是一间堂屋,红木的香案太师椅小几短榻,青色的地铺,粉白的墙面,色彩明快而大气,宋梅枝领着她们进了堂屋左边的红漆小门。一进门,顾夕颜就看见山形紫檀木嵌云母石的罗汉榻上坐着的女子正朝自己微笑。那女子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发头乌黑丰盈,光鉴照人,皮肤白皙细腻吹弹欲破,眉眼十分平常,笑容非常柔和。
顾夕颜猜她可能就是顾夫人了。
果然,一旁马上就有人在那女子的榻前放了一个团垫,顾夕颜立刻跪在了那团垫上,喊了一声“母亲”。
顾夫人笑容微僵,好象被她这一声“母亲”喊呆了似的,半晌才说:“二姑娘,二姑娘快快请起。”
有机灵的婢女立刻上前将顾夕颜挽了起来,端了绣墩给她坐下,又奉上了茶。
端娘也接着给顾夫人行了叩首礼。
宋嬷嬷亲自挽了端娘起来,旁边的婢女端了绣墩伏伺她在顾夕颜的下首坐下,奉上了茶点。
顾夫人态度亲切地问顾夕颜:“我听丁执事说姑娘在路上偶感不适。”
礼多人不怪!
顾夕颜立刻站了起来回答道:“多谢母亲关心,天气太热,休息了几天,多亏了端娘和屋里的几个丫头悉心照顾,现在已经没事了。”
顾夫人点头:“那就好,那就好!你也别客气,坐下来说话。”
顾夕颜一副非常拘瑾的样子半坐在了绣墩上:“女儿年纪小不懂事,这些年也没给母亲请安,母亲的身体还好吧!”
顾夫人笑咪咪地答了一声“好”,然后又打量了端娘几眼,说:“端姑姑这几年在舒州照顾二姑娘辛苦了。”
端娘也起身回答道:“不敢当,照顾二姑娘是奴婢应尽的职责,不敢当夫人夸奖。”
顾夫人又笑咪咪地招呼她坐下,一旁的宋梅枝却用一种小心翼翼而又正好能让顾夕颜她们听到的声音在顾夫人耳边道:“夫人,时间不早了,你看这……”
顾夫人轻轻扬了扬下颌,笑盈盈地说:“你们也一路辛苦了,摆了饭,就在我这里吃了回去好好休息休息,等明天老爷下了早朝你们父女再见一面。”
顾夕颜恭敬地说:“但凭母亲安排。”
说的是吃晚饭,实际上只是指顾夕颜和顾夫人,端娘是没有资格上桌吃饭的,吃饭的地点就在这屋子中间的四方桌上,顾夫人坐首席,顾夕颜坐在她右边,在一旁伏伺的只有一个端菜的小姑娘,眉青目秀的,手脚非常灵活,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叫叶儿。菜式很简单,一个五花肉烧莴苣,一个清炒白菜,一个清炒菱角,一碗蛋皮粉丝瘦肉的三鲜汤,下菜的是一碗白米饭,味道就象顾夕颜吃的路边摊。
她下午晕车,又因为要见小顾夕颜的家人有点紧张,根本就没有食欲,勉强吃了几口就吃不下去了,倒是顾夫人,吃得津津有味。看见顾夕颜只吃了几口,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到是搞得顾夕颜非常不好意思,解释道:“我,我有点晕车!”
顾夫人笑着点了点头,说:“那就别勉强,回头我让叶儿给你送点酸梅汤去,再备几块芝麻糕给您消夜。”
顾夕颜忙谢了顾夫人。
吃过晚饭,顾夫人亲自送了顾夕颜出门,宋嬷嬷提着灯笼送顾夕颜和端娘回她们住的勿园。
勿园离顾夫人住的守园不远,出了门向右拐上一条林荫小道,走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就到了。两扇红漆小门,门楣上一块扇形的黑匾,用隶书写着两个端端正正的鎏金小字“勿园”,门半掩着,里面火烛通明,一片喧哗。
推了门进去,有座小巧的独院落。院子正中三间大房各带着一间小小的耳房,三层的台阶旁各种两颗合抱粗的大树,枝叶葳蕤,象伞似的蔽住了屋顶,左右各两间的厢房,都是红漆落地柱,青石板铺,红漆格子窗扪着白色的夏布,收拾的倒也干净整洁。
挂在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全点着,照的院子里通明,正屋的堂屋里箱子全敞开着,横月正带着墨菊几个往外拿东西。
端娘叹了一口气,问道:“宋姐姐,你别往心上去,我只是想问问,原来姑娘一直住在景秀园,怎么突然换了勿园?”
宋嬷嬷笑道:“妹妹是不知道,四年前江南郡的崔宝仪崔大姑到京里来开女学,看中了贵妃娘娘住的景和园,请了方侯爷出面跟老爷说,老爷碍着情面,就答应下来了。崔大姑的女学这两年在京里开的红红火火的,就想把园子再扩大些,景秀园正好挨景和园,两家原也是一处院子,跟夫人磨磨蹭蹭了大半年,夫人实在是没办法,只好把景秀园也租给了崔大姑。二姑娘要回来,夫人也心里嘀咕了半天,可和那崔大姑签了五年的合约,未到期也不好撵人,只得委屈委屈二姑娘了,等过了年,远香湖边的柳亭到了期,到时候再跟夫人说说,搬到那里去住也好啊!”
端娘听了怔了怔,说:“难道把柳亭也租了人,不知道租给了谁?”
宋嬷嬷说:“是江南的秦情秦大姑。她专门教人丝弦,要个开阔的地方,拿了夫人娘家嫂嫂的手信,夫人也是没有法子了。不过,说好只租一年,一年后就搬的。到了冬天就到期了。”
端娘听得脸都绿了:“堂堂的翰林府,竟然……”
宋嬷嬷听端娘这么一说,有点不高兴了,说:“妹妹不当家是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这么大的一个翰林府,哪里不要用钱。您是不知道,我们姑娘进门的时候,帐房里连一两银子都支不出来,要不是姑娘拿了陪嫁的出来使唤,这府里上上下下都要喝秋风了!”
端娘大窘,支支吾吾的不好说什么。
想顾夕颜穿越之前还为腾一间房子出来而苦恼,再看这院落,周围全是绿化带,独门独院,高大宽敞……顾夕颜一看就喜欢,而且是非常喜欢,非常满意。她见两个人为了屋子说的有点不愉快,忙解围道:“宋嬷嬷,不用,不用,我看这里挺好,我挺喜欢的。不用搬地方了,我以后就住这里吧!”
宋嬷嬷听了高兴起来,说:“二姑娘真是副水晶心肠,做事说话贴心贴肺的。”她这话当然有点夸张的讨好,顾夕颜也不会把它当真。
安慰了宋嬷嬷,顾夕颜对着端娘打了一个哈欠:“端娘,我骨头都快被那马车颠簸的散了架了……”
宋嬷嬷一听,闻音知雅,立刻告辞了。
端娘却叹息到:“没想到顾家竟然……”
顾夕颜奇道:“我们在舒州的时候是怎么过的?”
端娘“嗯”了一声,不解地望着顾夕颜。
顾夕颜解释道:“就是生活费从什么地方来?”
“生活费?”端娘沉吟,“姑娘问的是月例吧?”
顾夕颜点了点头。
端娘跟顾夕颜算帐:“刚去舒州的时候,老爷给了五百两,大姑娘偷偷给了五百两的银票,一共是一千两。回舒州的路上花了一百多两。后来到了舒州,老爷每年给二百两,头几年姑娘小,没什么开销,还攒了几个。这几年多了几个丫头,姑娘还有添些胭脂水粉的,没什么节余。如今我手上有一千三百多两银子。”
顾夕颜问:“盛京的房子多少钱一幢!”
端娘道:“也就二、三百两一幢吧!”
顾夕颜有点意外,脱口道:“这么便宜!”
端娘笑道:“盛京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真正好的地方那可是祖产,有钱都买不到。出了布政坊的房子地段差一些,也就值二、三百两一幢。”
顾夕颜对她说的什么布政坊啊的也不懂,不好深问,怕露了马脚。说:“你就告诉我,我们这一千三百多两银子能干些啥吧!”
端娘轻笑:“能干啥,大贴小帮的,用到姑娘顺顺利利地嫁出去呗!”
这下换顾夕颜发怔了。
横月她们已经发现端娘回来了,纷纷上前打招呼。
顾夕颜也的确有点累了,草草梳洗一番就上了床,横月她们还在收拾东西,顾夕颜吩嘱墨菊:“早上早点喊我起来,我还要给母亲去请安。”
第十五章 父女见面
更新时间20081021 18:35:22字数:3906
第二天一大早,竟然淅淅沥沥地下了起小雨,象绣花针似的斜斜地飞着,让空中蒙上了一层烟氲。
顾夕颜穿了件杏黄|色的夏裳,在阴霾的天气中显得明快而活泼,连心情都好了不少。
她带着墨菊去给顾夫人请安。
到了守园,顾夫人刚刚起床,正坐在镜台前梳头,听说顾夕颜来给她请安了,到是非常出乎意外,坐在顾夫人镜台边的宋嬷嬷一边用丝绢把刚摘下来的玉兰花瓣上的雨点沾干,一边说:“夫人现在不用担心了,我看二姑娘乖巧着,以前年纪小,不懂事呗!”
顾夫人叹了一口气,说:“但愿如此。”忙让身边的柳儿请顾夕颜进来。
顾夕颜进来恭恭敬敬地给顾夫人磕了头,顾夫人亲手掺了顾夕颜起来,两个人亲亲热热地说了一会话,顾夫人赏了顾夕颜几朵玉兰花,留她吃早饭。
顾夕颜发现顾夫人的早饭也非常简单,一碗白粥,几碟盐菜,因为是留顾夕颜吃饭,所以特意让煎了两个荷包蛋。
她回忆昨天宋梅枝的话,不由思忖,难道真如宋嬷嬷的说的,这个家完全是个空架子!
吃完早饭她回到勿园,发现勿园和昨天已是截然不同。香案上摆上了自鸣钟,梅瓶,座屏,挂上挂上了画屏,她屋间里的镜台上摆上了各式各样的小小瓷盒,小小的耳房收拾成了一个盥洗间,用屏风一隔为二,一面放着马桶,一面放着澡盆之类的东西。
顾夕颜对那个小小的自鸣钟非常感兴奋,围着它左看右看的,对端娘说:“把这个放在我的屋里的吧!”
端娘笑道:“以前不是嫌它吵吗?”
顾夕颜笑而不答。
横月和杏红正给收拾衣柜,红红绿绿的丝绸铺满床,发出幽幽的茧光,非常的漂亮而华丽。
是女人都会对这些感兴趣的吧!
顾夕颜跑过去看。
小顾夕颜口中的拮据和顾夕颜心中的拮据果然隔着非常远的距离。拽地的石榴裙,如水波纹般的百褶,绣着飞鸟走兽画案的八幅裙,象喇叭花一样散开的月华裙……款式各异,襦衣、披帛、半臂、夹袄、披风、斗蓬……应有尽有,天青、月白、藕荷、鸦青、柳绿……五彩斑斓;看得顾夕颜目瞪口呆,啧啧乍舌。想到这些衣饰以后都是自己的了,简直有点天下掉馅饼的感觉。
墨香好象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阵式,两眼发光,非常羡慕的样子“这是剑南的锦绣哦”,“这是凤台的蜡染”,“这,这,可是江南的缂丝”……嚷的顾夕颜大感兴趣,两个人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起来,当然主要是墨香在说,顾夕颜在听。
原来,整个夏国被一条淞江一分为二,北面由梁国公、晋国公和燕国公三位国公辖管,南面则是熙照各郡,但在海南郡内有一块由南岭和陇山相夹而形成的地带叫凤台,这五个地方因地势、气侯的不同,穿衣打扮上也非常不同。老百姓通常把夏国最富庶、最繁华的江南郡称为江南,那里四季如春,女子都穿襦衣裙、半臂之类的衣物,质地也多以纱、绡、棉、丝等名贵衣料为主;凤台的天气非常炎热,女子穿着又不相同,她们喜欢穿半臂,和江南女子爱穿的半臂又有所区别,江南女子的半臂一里面会加件对襟长袖,下身会穿上裙装,而凤台的女子穿的半臂紧身恰腰的,里面只穿一个肚兜,下身则穿一件软软的小角裤,有时还露出小腿来……梁国公管理的地方老百姓称其为梁地,那里是淞江的源头,淞江从陇山向南流至明岛入海,那里气候冬冷夏热,女子习惯穿一种左右交衽齐臀的小袄和裤子,当地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刺绣方法,叫陇绣,绣品凹凸有形,色彩艳丽,她们喜欢在衣物边角上用陇绣的方式绣上花边,很受江南一带名门士族的姑娘、夫人们的欢迎,又称为陇花;至于燕国公管理的燕地是夏国气候最恶劣的地方,那里一年十二个月有六个月都在下雪,天气非常寒冷,不产稻米,大多数家庭以狩猎为生,女子也要和男子一样承担家庭重担,民风非常彪悍,那里的女子大多数都穿以毛皮做的袍子、马夹为主;与梁地相邻、在燕国以南、淞江以北的晋国公管理的晋地,那里的气侯四季分明,反而是衣饰最没有特色但又集众家之长的地方,她们即喜爱穿镶着狐毛的披风,也喜欢薄如蝉冀的陇花半臂……
顾夕颜支肘托腮听得津津有味,吃完午饭还准备继续和墨菊谈论这个话题,却隐隐听到丝竹的声音,好象还有女孩子的唱歌声,随风而来,若隐若现。
横月奇道:“这是什么声音?哪里来的?”
端娘板着脸道:“哪里有什么声音?快把东西收拾好了,别左顾右盼的。”
又过了一会儿,那声音越来越大。
顾夕颜悄悄找端娘:“怎么回事?”
端娘叹道:“您昨天没听宋嬷嬷说吗?”
顾夕颜不解。
端娘道:“夫人把远香湖旁的柳亭租给了那个姓秦的。”
顾夕颜这才想起,问:“哦,教丝竹的那个秦大姑,据说也是从江南来的,你认识吗?”
端娘犹豫了一会才回答:“我也不认识,只是听说过。说从前是个有名的戏子,相貌极出挑,又精通乐器,后来收了山在江南郡的吴州开班收徒,颇有些名气。前两年江南郡布政司李大人家里的小妾做寿,请了秦大姑的班子唱堂戏,不知怎地,她手下的一个姑娘竟然在李大人家里上吊自尽了,秦大姑惹下了官司,后来散了班子,她的人也不知所踪了。想不到……竟然租了我们家的院子,还在干这开班收徒的事……”端娘一边说,一边忿然地摇头。
顾夕颜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上,竟然起了见一见这个的念头。只是看到端娘满脸的不以为然,不好这里表现。
两人正说着话,杏红突然进来禀告:“外面有个叫树香的小厮求见姑娘,说是老爷身边的贴身小童。”
顾夕颜和端娘面面相觑,知道这人恐怕是顾老爷派来的,立刻请了那个小厮进来。小厮只有八、九岁的样子,脸蛋红的象苹果,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象闪亮的宝石晶莹透剔,非常机敏的样子。
果然是顾老爷让这个叫树香的小厮来传顾夕颜的,说是让她现在到他的书房溶月斋见面。
端娘拿了糖果招待树香,横月她们赶紧给顾夕颜梳洗打扮了一番,顾夕颜带着墨菊一起跟着树香去见顾老爷。
要去顾老爷的书房溶月斋有两条路走,一条从守园的小花园出角门到外院,还有一条路是从勿园的林中小径穿过去出角门然后过一条南北夹巷到溶月斋。
一般的情况下当然都请示了顾夫人拿了半边钥匙和守角门人一起开了角门穿夹巷到溶月斋。
出门的时候雨虽然停了,林中枝叶尽湿,但顾夕颜还是选择了穿林而过。当她们出了夹巷,就看到一片青砖铺成的开阔平整的小小广场,广场前面是一座青石垒成的高大墙院,门是气派的广亮门,把顾夕颜当场就镇在那里了。
树香领着她们直穿广场上前叩了门,里面有比树香略大上四、五岁的男童应门,树香见了那男孩甜甜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