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正文 第5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一定是出什么事儿了,一问,才知道老棍花七千块钱买的老婆也跟人跑了,还卷了他的全部积蓄。老棍雇了一大帮人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结果人家坚决不回来,还威胁她说,要把她逼急了她就跑到派出所去,告他拐卖妇女,她那个新相好的也威胁着说要老棍再敢找上门去,他就让他做不成男人。老棍给吓住了,真的不敢再去找她。一想到那七千块钱,那女人还没给他生个传宗接代的呢,他就痛恨万分。伤心归伤心,可日子还照旧得过,痛不欲生了几天后,他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米多村长看着他那副模样,不觉有些心痛,不为什么,只觉得有些同病相怜。要在以前,他也许还会幸灾乐祸呢,可这会儿一想到自己媳妇也逃跑了,心里一阵难受,不觉惺惺相惜起来。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媳妇好歹还给他生了个孙子,这点他又比老棍幸运。而老棍花了七千块钱到头来却什么也没留下,全打了水漂。

    米多村长安慰了老棍一些话,觉着实在没有必要跟老棍呆在一起了,就站起身准备回家。可老棍拉住他不让他走,说陪他喝会儿酒,解解闷。米多村长有些不忍心,只好又坐下来陪他喝会儿酒。他们聊了一些关于女人的话题。老棍说女人是祸水,沾哪儿哪儿就倒霉,有时你不惹她,她会找上门来,有时你万般留她,她也要溜,真是水性,注定要流。米多村长说女人是这杯中老酒,对男人,多喝误事,却又少不了,而且上瘾,一不留神就会掏空腰带子,还让你东倒西歪,撞得鼻青眼肿、伤痕累累,但却对她恨不得,因为男人自个儿也有错。

    米多村长和老棍讲着女人,边喝边说,不觉已近晌午。米多村长想起上次半夜三更走山路时遇到的情景,不觉有些后怕。决定还是早些回去。临走,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是老二米达娶媳妇的事,但瞬间又摇了摇头,自己否决掉了。老棍都成这样了,看来米达娶媳妇的事不能寄希望于他了。还是自己直接去找香姨吧。可又觉得有些心虚,老大的媳妇跑了,老棍的婆娘也跟人跑了,那米达还能这样讨老婆吗,万一跑了怎么办,这外地人不象本地人,路远迢迢,上哪找去。再说大媳妇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想到这,米多村长犹豫了,他决定米达的事再缓缓,看看有没有本地合适的,相貌差点儿不要紧,关键是要会生孩子,还有就是要能死心踏地呆在驮岭村过日子。

    米多村长拍了拍老棍的肩膀,让他想开点儿,身边有没有女人,那都是命,是你的你就拿,不是你的就别瞎嚷嚷了,总之一句话,生活还得好好地过,不为别人,为自己。挺有哲理性的一段话,不象是米多村长嘴里说出来的。老棍听得老泪纵横,觉得米多村长这人儿好,不会给人落井下石。

    老棍把心里的苦闷全倒出来,嚷完了,也就没事儿。米多村长实在不想在这狗窝似的地方呆下去了,怕自己也会变得老棍这般龌龊。他再也不顾老棍的挽留,径自回家去了。留下老棍一双苍老迷惑的眼睛,迷茫地盯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这次跑了二十多里路到老棍那儿,不仅没解闷,反而多了些烦闷,去给老棍当出气筒去了。米多村长有些失望。不过老棍的经历使他感概万千,敲响了警钟,就是买外地媳妇千万要慎重。搞不好就人财两空,这使他在老二米达身上,就要仔细琢磨琢磨,不能光看外表俊美,关键要靠得牢。那女的自愿到这穷乡僻壤的来,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老三已在首都读研究生,已用不着负担,听说每月还有工资领。这老三人长得俊,读大学那会儿好心人资助了些,老三自己也勤工俭学挣了些,家里也没出多少钱。米多村长想通了,现在这社会他儿子那一代不读书是不行了,将来象老大一样整天刨地球,哪是个出息呀。他决定,无论如何要让老三念完书。所以这钱存着,以后用得着的地方多着呢。

    第20章

    其实韩香走后,驮岭村这一年多时间里也有了明显的发展,电话通了,还涌现出了几个万元户,都是一只手五万以上的。听说几个万元户原先都是村里有名的懒汉,整天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窝在家里不干事儿,村里人平日里都对他们指指点点,不怀好感。后来几个被家里赶出家门,到外面闯荡,没几年功夫就在外面发财了,带了一大摞钞票回家,把驮岭人羡慕得眼睛泛红,直想知道这钱是怎么挣的,可他们一个个都笑而不答,只说是做生意赚的。后来村里有人听说到城市里乞讨挺赚钱的。驮岭人就怀疑他们这钱就是乞讨挣来的。又开始对他们表示唾弃。

    可这种状况没维持多久,不久就有不少驮岭人改变了对暴发户们的看法。不管怎么着,他们兜里有钱,穿着崭新时髦的衣服,整天吃香的喝辣的,还到镇上盖新房子,生活过得多少惬意。他们开始蠢蠢欲动,千方百计接近暴发户们,旁敲侧击地套赚钱的门道,到暴户们那儿去“取经”。有钱就是好事,就是爷们,没钱啥都别说,就是孙子,这是以前村里有个无赖说的,可这会儿大伙倒觉得真是这么回事。

    当然那大多都是村里的年轻人,特别是那几个好逸恶劳的,整天做着天上掉馅饼、一夜瀑富的美梦,算计着想蹦出驮岭村,到外面发财去的年轻人。这会儿,几个暴发户的出现,似乎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希望。在他们看来,那几个暴发户又不偷不抢,不干违法犯罪的事儿,要干那些坏事,警察早来抓走了,可他们一个个耀武扬威地回驮岭村,那么久了,也没见警察找上门来,可见他们干的定不是什么违法犯罪的事儿。这样分析着,那帮懒汉象吃了定心丸似的,潜心要跟着暴发户们干了。

    暴发户阿东阿良兄弟这两年在外面挣了不少钱,惹得左邻右舍看红了眼,刚回家那会儿每天在他家门口都围着一大群人,来讨教发财的门道。最后兄弟俩经不起众人的软磨硬泡,在人群中挑了几个人,答应带这几个人去外面闯。

    米多村长没去凑这个热闹,外面热闹得象看猴戏似的,他照样在家里坐得稳稳的,雷打不动。老大米龙也想跑出去看看,给米多村长拉住了,说“就这几个懒汉,没见过怎么着,大不了瞎猫碰着死耗子,捧了把臭钱回来。着,就他们那德性,那钱准不是好来头少凑这个热闹”米龙知道老爹固执,只好顺他的意回屋里。米龙老娘也只好躲在屋里,不去凑热闹,其实心里蹩得慌,很想去看个究竟。

    米多村长其实不是嫌凑热闹,只是知道是那几个懒汉发的财,他就不稀罕。以前他老看不惯那群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这会儿却在外面挣了大钱,回来称稀罕,他觉得心里蹩屈,恨恨的,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老伴最知道他心里想的,所以就没违他的意,也安安静静地在家呆着,不去凑那个热闹。

    米多村长本想开个会,号召大家不要为金钱所迷,跟着歪风邪气走。可他又觉得底气不足,他心里很清楚,这会儿村里支持他的远没有买女人那会儿多了,而且他在村里的威信也没有那会儿高了。光棍问题解决后,大家关心的是钱的问题,而非其它的什么。既然形成了这种思想观念,靠米多村长一个人也改变不了,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米多村长心里有些悲凉,早几年凭力气干活,大家赞扬的是勤劳肯干、忠厚善良的实干人,可这会儿当道的多是好吃懒做、j诈阴险的痞子,村人称“癞蛤蟆”。他心里怎么也接受不了这种转变。他相信老三米达在外面挣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苦力钱,绝不会象那帮人那样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的。

    米多村长几乎可以肯定那帮暴发户是靠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发的财。只是这种话儿他不能当众点破,免得惹来公愤。村里人大部分已对那几个暴发户着了迷,听不得任何损害暴发户名誉的话语。他去点破,岂不是自讨没趣。

    那几个被暴发户阿东阿良选中带出去发财的小伙子,不久就回来了。脸色不太好,但看样子不是没赚着钱,象是受了什么蹩屈的气,赌气似的回了家。气哄哄的,嘴里还不时骂骂咧咧,好像在骂那俩兄弟,说什么分配不公,骂阿东阿良兄弟心太黑,一下吞了他们不少钱,还摆作老大的样子,每天要他们起早贪黑去跪地乞讨,回来交给他俩一部分钱,说代为保管,当作保证金,月底保退还。可到月底,他们去拿那部分钱,他俩却说要收伙食费、住宿费,那钱全扣下了。几个人气不过,就跑回来,意欲把他们那丑事儿在村人面前曝光,让村里人知道他们在外面就靠乞讨挣钱发财,让他们兄弟俩在村里抬不起头做人。

    几个人一回来,村里立马象炸开了锅,热烈讨论兄弟俩的发财之道来。想不到这兄弟俩还真是靠走这歪门邪道,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发财的,给米多村长猜了个八九。米多村长不觉有些洋洋自得。心想,看来姜还是老的辣,自己活了这大半辈子,看人还是不会看错的。

    驮岭人知道阿东阿良兄弟俩真是靠沿街行乞发财的,表面上不满起来,风言风语地传开来,一个个说想不到这兄弟俩衣冠楚楚的也会去干这种胺脏不堪,让人瞧不起的活儿,真丢驮岭人的脸。有几个村民还骂得更损,说驮岭村几百年的历史上,没出现一个靠讨饭挣钱发财的败种,也就这两个败家子。

    骂归骂,也有表面上对阿东阿良兄弟不屑,内心却另有盘算的。那就是一心想着发财,上次不幸没被阿东阿良选中跟去发财的那一帮人,他们想着行乞这一行竟这么赚钱,不免有些心动,也准备去闯一番。这活儿不需要学,去了就会,不用动脑子,也不用使力气,钱却来得容易,何乐而不为呢。看那些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死干活的老辈们,一年才挣几个钱啊。没钱就没好吃的、好穿的,就不能读书,就不能造新房子,就讨不进老婆,就要被人耻笑,被人看不起,就挺不直腰杆做人反正,没钱就没有一切。所以,那些人心动了,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背上简单的行囊,背着村人,偷偷地去了外面闯荡,也就是去行乞,以实现他们的发财梦。

    第21章

    这场行乞风波以后,米多村长自我感觉好了很多,在村人面前又拉开嗓门,大肆说起理论一套套。他终觉得自己一耙耙干出来的,钱干净,使得踏实。鼓动大伙儿要脚踏实在、不忘根本,要以农为本、苦干实干,争取在家乡的黄土地上做文章。当然他的这些话是没多少人听的,都是老掉牙的口号,大家都听腻了。只是话从米多村长嘴里讲出来,大家出于对他的尊重,也就没有当面抬杠,拆他的台。

    老二米达又寄了一千块钱回家。米多村长有些得意,正在院子里夸米达多少会吃苦多少能干,老大米龙急冲冲地跑过来,说米贵发烧了,烧得厉害,老半天了,还退不下来,用土办法退烧也不管用,看来得送医院。米多村长听了一阵紧张,我的妈呀,送医院得过二十里山路,抱着个孩子唉,多累。要是孩子他妈在,也不至于自己养了这三个孩子,也没这样跑过。米多村长不觉又想起了大媳妇。

    可事实不容许他细想。他马上跳了起来,抱起小孩就往外走,米龙到屋里取小孩衣物,也紧跟着出来。还有老伴手里拿着小孩吃的东西,三个人急冲冲地往镇里赶,一路马不停蹄,跑出了一身汗。

    还好治得及时,米贵没有什么危险。医生说要再晚了点,米贵就有生命危险,即使没有生命危险,也只怕要得个脑膜炎之类的病,变成残废。米多村长,长吁了一口气,吓出了一身冷汗,好险米多村长想,看来这孩子也跟他娘一样,长得细皮嫩肉,怪难养的。如果说韩香刚逃走那会儿,米多村长是真的不怨恨她,那这会儿看到孙子病成这个样子,他却有些怨恨她了。看着别人家都是一家子和和美美的,这孩子却没娘疼,家里凄凄凉凉的。

    米多村长不觉抱起米贵,说“孩子,你命苦啊,这么小就离了娘,等你长大了,可一定得把娘给找回来,啊”。米贵似懂事的样子,朝他点了点头。米贵那表情楚楚可怜的,挺惹人爱怜,米多村长心里一酸,一把把米贵紧紧抱在怀里。心想,这孩子懂事,有希望这也是我老米家的造化啊。

    米贵模样长得很俊秀,很有灵性,但不爱说话。整天睁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看大人们行事,很会察颜观色,顺着大人的意去表现,逗人喜爱。米多村长对他越来越爱得不行。驮岭村人都说象米贵这样的小孩真是少有,那灵气,那相貌,都是普通小孩无法比拟的。

    第22章

    令米多村长意想不到的是,那几个小伙子回来把阿东阿良兄弟俩的老底揭穿后,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往外走了,都是偷偷摸摸走的,也没跟家里人说去哪儿了干嘛去。只知道他们出去后,每个月给家里寄来一笔钱,多的上千,少的也有五六百,把家里人乐得整天张开大嘴夸自己儿子有能耐。实际上,那些外出挣钱的小伙子的家里人都心知肚明,这钱也许就是乞讨来的。刚开始还有些难为情,可日子久了,钱寄来的多了,他们就想开了。心想,乞讨又不犯法,能讨得来也算得一种本事,自己挣钱自己花,谁也没碍着碍谁,有什么好怕的。

    渐渐地,讨饭挣钱在驮岭村登堂入座,驮岭人默认了这种不太光彩的挣钱门路。有不少中年人也开始心猿意马,做起发财梦。有的干脆背起背包就往外走,不再犹豫。驮岭村过几天就有人不声不响地去山外,隔三岔五地有人往家里寄钱。儿子往家里寄钱,老人们也就舒开眉头,把面子的东西抛到脑后去了。

    米多村长再也坐不住了,再这样下去,驮岭村非成为乞丐专业村不可。可村里人外流的现象来势汹汹,就象洪水猛兽般,他想力阻,深感力不从心。一木难支大厦,他知道他再大的能耐也劝阻不了他们了,有时钱比什么都重要,那个绚丽的发财梦早已深入他们的灵魂深处,把他们的魂勾走。他们怎么还可能听他那老掉牙的劝阻呢。

    米多村长觉得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他决定召开一个村民小组长以上干部会议,号召大家一起来阻止这种不良现象,把它遏制在萌芽状态。村民小组会议是召开了,可大伙儿都对此无动衷,还说这都什么年头了,不是说“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吗,好不容易找了条挣钱的门道,尊严算个啥,整天在黄土里刨,挣那几个汗水钱,何时是个头啊,还不如顺其自然,能挣一点算一点,反正不偷不抢没犯法,随他们去吧。几个村民小组长都赞成睁只眼闭只眼,这事儿就跟没发生一样。

    可米多村长受不了这股愚昧气。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怎么能在驮岭人身上发生呢,而且在年轻人身上蔓延开来,要传开了,驮岭人的颜面丢尽不说,还会祸国害民呢。可那帮人他们怎么就不懂得这点呢尊严都不要了,还做什么人啊

    真是民风浇簿、世风日下啊。米多村长一口气蹩在肚里,说不出的痛心。驮岭村再也不是能前的驮岭村,驮岭人再也不是以前的驮岭人,一个个都开始变了,变得他都不认识了。看来驮岭村他是管不了那么多了。米多村长长叹了一口气,是驴是马随他们去吧。

    驮岭村外出的人象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越滚越大。驮岭人钱也越来越多,镇信用社里每天都有驮岭人的身影,大多是存钱。只是米多村长家没什么变,米龙还是照样每天上山干活。

    没出米多村长所料,渐渐地,驮岭村真成了一个乞丐村。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把驮岭村成为乞丐村的消息给捅了出去。省城一家晚报的记者找到驮岭村,采访了有关情况,把它在报纸上登了,题目是一个乞丐村的故事。在省报上一登,驮岭村一夜成名,几乎各家媒体都争相报道关于驮岭村人行乞的事迹。有不少文人学者慕名到驮岭村参观考察,寻找题材。

    县里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遇,准备趁着驮岭村名声大振、引人注目的会儿发展旅游业,把驮岭村作为一个重要的开发基地,以此为点产生辐射,在全县铺开,把丽阳县推出去。县里把这层意思贯彻落实到镇里,让镇里抓紧实施。镇里领导正愁没有项目可以发展,想往上打报告发展旅游业,把驮岭村山清水秀的一面展示给外人看,可就是缺资金,缺少开发商。这会儿县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钦点,对镇里来说,变被动为主动,岂不是天上掉馅饼、送货上门的大好事。再说,这是县里抓的典型工程,是县领导圈点的重点项目,钱自然是没得说的,财政会拨下来,镇里只稍坐享受其成就好了,搞得好还可以得了便宜又卖乖,在全县面前红一把呢。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对驮岭村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则发展经济,旅游业带来的丰厚利润,驮岭村人还是看得明白的;二则改头换面,不但村里不出一分钱机耕路可以做通了,娶媳妇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总之,好处多多。

    驮岭人感觉受宠若惊,想不到那个记者这样一登,就一夜成名,引来了那么多参观游玩的客人。真是因祸得福啊更让驮岭人想不到的是,县里领导竟作出了这样英明的决定,趁机开发旅游业,把驮岭村作为开发点。这样不仅驮岭村有名了,发展了,致富了,整个丽阳县都会因此而名声大噪,走上致富的道路。岂不两全其美。

    镇里对驮岭村更是刮目相看,客气有加了,镇领导对驮岭村旅游业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在会上强调要加快驮岭村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县里领导出面,引来了开发商,对驮岭村进行了一番勘探考察后,表示很满意,很快就制订了发展规划,开始凿崖铺路、动工兴建了。动工那天,县里、镇里领导都亲临现场,邻镇邻村的许多村民也都赶来凑热闹,场面好不隆重。驮岭人一个个神情爽朗,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米多村长心里也乐,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很早他就到现场,直到傍晚村民全部散去后,他才离开现场回家去。

    驮岭村成为旅游景点的消息要长了翅膀似的,也飞到了驮岭村外出打工族的耳里,一传十,十传百,几乎都知道了这件事。有不少人还跑回家看了,心里说不出的幸福。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在外面行乞挣钱,可以改行了。他们准备回家盖套房子,搞个农家旅馆,开个农家饭店什么的,也挺赚钱的,相比这个比当乞丐是强多了,既干净体面,钱挣得也快。

    公路做通后,驮岭村造房子的造房子,开饭店的开饭店,卖纪念品的卖纪念品,干得热火朝天,陷入一片发展经济的热潮中。受众人影响,米多村长也打算盖间房子,搞个农家旅馆,可一算计兜里钱不够。米达寄的那点儿钱,打发其它还可以,要说盖房子,还差远了。算来算去,米多村长最后决定开个打狗棒专卖店,将老房子修了一下。开这个店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他看来,驮岭村是靠着乞丐村的牌子扬名的,打狗棒是乞丐特有的产物,是丐帮的象征,来驮岭村旅游观光的人一半是冲着他乞丐村的名声来的,多少想带点儿有特色纪念意义的东西回去,打狗棒无疑是有纪念意义的,所以开这个打狗棒专卖店肯定会赚钱。米多村长受了众人的影响,也念起了生意经。

    米多村长的店里卖的打狗棒都不是从外地进来,机械加工成的,而是米家祖传的拐棍,经过他自己精心设计,加了些辅助的花样而成。有的雕刻了龙凤,有的画上了驮岭村的山水风光花样奇多,非常独特。他还给自己的打狗棒进行了命名,叫老米打狗棒。他还准备了一些独到的服务,就是每当客人来买的时候,还可附带刻上旅客的名字,或旅客要求刻上的其它东西。

    风景区启动建设后,镇里给驮岭村加个了名字,叫驮岭旅游风景区。临换前,镇领导征求过米多村长的意见,米多村长听听驮岭旅游风景区这名儿很够档次,也挺优雅的,乐呵呵地表示同意。其实镇领导上次对米家违反计划生育的事虽进行了处理,但对米多村长还是挺尊重的。要不然镇是早把他给撤了。米多村长当时虽有些意见,觉着不满,对镇干部骂了些不堪入耳的话,可后来一想,也对呀,自己是驮岭村人,是一村之长,就可以违反计划生育了,那国家制定法律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镇里不对自己进行处理,不就是徇私枉法、纵容包庇吗。想到这些,他觉得那样骂镇干部实在不该,觉着挺对不住镇里那帮干部的。每次碰到镇干部,他都觉得心里怪怪的,有一种负疚感。再说,镇里为驮岭村开发旅游资源花了不少心思,动了不少脑筋,出了不少主意,都是为着驮岭村好,驮岭人都感激不尽呢。米多村长更是对镇里的做法表示感激。

    驮岭村周围一圈天生摩崖绝壁、瀑水相间,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美不胜收,只要稍加开发就显得很有景致了。开发商也想早点开发好,早点出效益,所以让工人加班加点,日夜兼程,赶着时间加快建设。

    工程进展一切顺利,效果也相当好,呈现出的一幅幅美妙的景致令开发商满意至极。连驮岭人也被开发出的这一幅幅美妙的景致惊呆了,似乎他们以前从来没发现这山里有这等美妙的景致。

    第23章

    驮岭旅游风景区终于如期完工。一开放,正如县里镇里预想的那样,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成群结队地来到驮岭,嬉戏游乐。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到过驮岭的人,一个个都对驮岭的风光叹为观之,大加赞赏,流连往返。驮岭的秀丽风光给旅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令他们拍案惊奇的是,一个座落在环境如此优美、风光如此秀丽、干净明亮的地方的村子,怎么会和乞丐村挂上钩呢。

    瞧,座落在山岙里的驮岭村,一排排崭新的民房,白墙红瓦,整齐有序。宽大的院落花木成荫,蜂蝶飞舞,相映成趣。看上去既有现代气息,又含民俗风味。村民们过得悠闲自在,看上去显然生活得很好。他们哪想到驮岭村经过旧村改造,已拆除了全部旧房,全部重新建房。在城里人看来,这显然象神仙居住的地方,令他们向往不已。文人墨客更是流连往返,欲囊括其中,又只叹有心无力,难以把美景一一带回家中细赏。有人开始说要那帮城里人跟驮岭人的生活换一下,城里人一定非常愿意。

    眼看着钱囊一天天鼓起来,米多村长心里乐得什么似的,整天笑呵呵的,合不拢嘴。米家的打狗棒卖得非常好,几乎每个游客游完驮岭回去都要带一根回去。虽然看他卖得好,其它不少人家也都效仿,但都没他家的做得好,游客比来比去,还是都选择到他哪儿买。五块钱一根的打狗棒,做工精细,又有纪念价值,在城里人看来一点不贵。

    生意太好,米多村长整天忙活着,米龙、老伴都加入了加工的行列,连米贵也插上了手,帮着拿点儿棍子。

    米达还是按月汇款过来,想来在外面混得不差。但在外面混着,餐风露宿的,总没家里好,何况这会儿在家已比在外面赚钱。按老米老狗棒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会很有前途。而眼下都靠他们三个人撑着,米多村长深感人手不够,想让米达回家来,让他别找嫂子了,可又无法跟他联系上,有些无奈。

    米多村长这会儿对那帮懒汉已少了份鄙夷和偏见,毕竟驮岭村能有今日,少不了他们的功劳。要不是他们外出行乞,后来又带动了整批整批的驮岭人外出行乞,驮岭村就不会有乞丐村的名声。要没有乞丐村的名声,驮岭村就默默无闻,不被人发现。要不被人关注,没人宣传驮岭村,驮岭村就不会成为赫赫有名的驮岭旅游风景区。要不开发旅游业,驮岭村就没有今日这个发展局面。总之一句话,是他们带动了驮岭村人致富。这让他这个当村长的感到羞愧,他当了那么多年村长,也没让村子富起来,这会儿自己曾经看不起甚至憎恨的几个懒汉,却带动整个村致富,使驮岭村貌日新月异,彻底地改头换面,成为全镇甚至全县典型的富裕村、文明村。

    镇里不久还在全镇干部大会上表扬过驮岭村,也表扬过米多村长,说驮岭村有今天他村长有一半的功劳,把他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村长中的典型进行宣传,号召全镇村干部向他学习。他听了那表扬,心里总觉着不是味儿,驮岭村能有今日靠的是他吗他听着有种冒领人家头衔的味道,心里虚虚的,总想逃避。更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上台领奖状时,他反复强调驮岭村能有今天的局面不是他的功劳,这是他的心里话。可大伙儿一听,都说他有点故弄玄虚,卖关子,故意在台上说得谦虚,好引起众人的注意。“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米多村长这谦虚听起来不真让人感觉多此一举。可米多村长只想把心里的话儿对着大众说出来,谁知会越说越迷糊,到最后竟使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真是哭笑不得。

    米多村长着实威风了一回,那阵子县里报纸电视台宣传的都是驮岭村的东西,宣传驮岭村就少不了宣传他这个当村长的,宣传他是如何如何使一个一穷二白的光棍村,带领大家致富,变成一个户户住新房、天天吃佳洧的富裕村的,还把他的老米打狗棒专卖店宣传了一番,意在说明他的头脑灵活,善于抓住机遇,开发产品,拓展门道,以进一步加快驮岭村的经济发展。

    米多村长开始时看着听着,觉得那些报纸电台都言过其实,感觉挺别扭的,很不愿听下去。后来看多了听多了,没什么不好的反应,他也就麻木了,反正宣传报道的也都那回事,不加点吹的编的哪吸引人啊,丽阳那么个小县,报纸电台也实在没什么新闻可报道,有时就靠半吹半编,造出一点来。这种事儿,他见多了。

    驮岭旅游风景区开放后,为了吸引游客在山上住宿,县里就拨下专款,给驮岭村安装了有线电视。这使米多村长更感受到了风景区带来的实惠,要让驮岭人自己掏钱安装有线电视,还不知猴年马月能实现呢。这会儿村里不出一分钱,公路做通了,有线电视、电话全给装上了。真是时来运转,好运难挡啊。

    当然镇里也没亏着,驮岭旅游风景区建成后,镇里成立了一个风景区管委会,专门负责管理风景区,风景区每年要交到镇里一大笔钱,再说游客的大量涌入,也带动了全镇餐饮、宾馆、娱乐业的发展,镇里地方财政收入也增加了,镇干部的福利待遇也明显好了不少。镇里经济抓得好,镇的知名度提高,镇领导的脸上也有光,每次县里点到驮岭村的时候,总少不了要点到镇领导,顺口表扬几句。镇领导听着心里也高兴。

    县里也没亏着,驮岭旅游风景区是县里招来开发商的,风景区承包给开发商开发,出让三十年的开发收益,开发商每年支付给县里承包费上百万元。虽说给驮岭村装有线电视、电话花了一些钱,但那只是牛身上拔下来的一根毛。再说驮岭旅游风景区一出名,来丽阳县旅游观光的外地人每天接连不断,应接不暇,县城热闹了许多,带动了餐饮娱乐服务业的发展,也无形中带动了丽阳县其它行业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勿庸置疑的,总之,用一句话说就是,驮岭的开发给丽阳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丽阳县也因此名声雀起。

    米多村长的打狗棒卖得越来越好,凭着打狗棒,米家积攒了一大笔钱。米多村长也用这笔钱盖了三间两层楼的新房,白墙红瓦。

    米家的打狗棒总是供不应求,有些游客预订了几根,有的干脆就成批量地买走,拿回去转一手,赚点钱。米多村长总得赶着班儿,有时全家三口加班加点到半夜三更,才做成顾客预订的。这样太累,米多村长决定扩大规模,把老房子腾出来当厂房,再雇几个人来,办个小型的打狗棒加工厂,流水线加工打狗棒。

    米多村长把这一想法告诉老伴和米龙后,没想到老伴和米龙举双手赞成。说到做到,他马上就动手干起来,让米龙去外地雇了几个人来,买了台刨花机嚣,分工协作,搞起了流水线作业。结果,产量成倍增长,打狗棒的质量也明显提高。初试“牛刀”,使米多村长尝到了甜头,他的干劲就更足了,不久就把小加工厂办得红红火火的,在村子里独树一帜。

    镇里知道米多村长办起了打狗棒加工厂,就带了帮记者前来采访,对他的事迹又进行了大肆宣传,还给他戴上了个农民企业家的头衔,在全镇作为典型宣传。镇领导还亲自上门参观他的加工厂,鼓励他好好干,为全镇人民作贡献。还给他指点了今后的出路和发展方向,说是要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米多村长听不懂那些话,但大体上猜出那么个意思,就是要他进一步扩大规模,产出更多的打狗棒。县里报社、电视台也以六十岁的农民企业家为题,对他这一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米多村长一时成为了丽阳县的红人。以前见到县长是件很稀罕的事,可这会儿他县长已见过好几回了,还跟他握了手、合了影呢。

    镇里把米多村长的加工厂当作全镇的重点乡镇企业进行重点培养,镇领导还出面叫人帮他代理办了企业登记证照,让他安心地扩大规模,发展生产。米多村长开始还有些欣喜,对镇领导感激不尽。可过不久,他就觉得压力越来越重,不仅没有那种当上企业家的荣耀感,反而觉得那农民企业家的头衔就象是金箍圈似地套在他头上,镇里只稍一念,他就得乖乖地听任摆布。是企业,就得交税,就得遵守有关企业的管理法规,可他只想增加几个人手,帮他多生产一些打狗棒,在他看来,这就象农村里请几个帮着割稻谷一样简单。他并不想当什么企业家,也不想再扩大规模,他知道再扩大自己也管不了,自己一大把年纪了,等哪天眼睛一闭,什么都是个零,米龙人憨厚,也不懂得经营之道,怕难管厂子的事,其余两个又不在身边,更别说了。他没想镇领导想的那么长远,那么多。可这会儿,他的事迹已被大肆宣传,倒显得有些骑虎难下了。

    “唉,成为名人也不好啊”,米多村长暗自在心里叫苦。钱是越来越多了,可麻烦也越来越多。这会儿虽不是担心娶媳妇的事儿,可这种蹩脚的事儿比起娶媳妇还伤脑筋。老二娶媳妇的事儿,他已经不发愁了,这会儿山外那些小村子里哪个姑娘都想往驮岭村挤,就怕驮岭人不要。凭他老米家现在的条件,要不算违法犯罪,一下娶十个八个媳妇也没问题。麻烦的是他自己,戴上了“企业家”这个头衔后,就三天两头往县里镇里跑,不是作典型发言,就是作经历报告,走到哪儿,都有不少人围住他,说“取经”。惹得他心烦意乱的,不去伤了领导的面子,去了又不舒服。他还真不愿意丢着家里的活不干,这样三天两头地往外赶呢。以前最烦的是大儿子米龙,讨了个媳妇又逃跑了,只留下个孙子,惹得家里日夜不宁,可这会儿最烦的倒是米多村长自己了,三天两头上面有人来考察参观、指导工作,忙着杀鸡宰羊、端茶送酒的,照样惹得家里日夜不宁。

    烦归烦,米多村长还是管好了自己的厂子,在县里镇里也都表现不错。驮岭人都说他是名誉金钱双丰收了。很多人都羡慕得直掉口水。有人还暗地里说米家祖坟风水好,让米多村长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又当了这么多年的村长,现如今又办了打狗棒厂,在县里镇里都是红人。米家老三在首都读研究生了,老大米龙、老二米达为人忠厚,看起来不会有大出息,但对父母言听计从,孝顺得很,等米多村长年老无力时,在膝下伴着不是刚好。村里有人请了风水先生来看风水,有人听到风水先生就指着米家的祖坟,说这地盘好,前是水后有山,两侧有扶手,象把龙椅,看这就知道这家将来定出秀才、能人,还会多子多福。村里人对了对,很准。后来村里人跟风水先生说那就是米家的祖坟,风水先生得意地笑了笑,没有再说话。米多村长也请人给自己算过命,算命先生说

    被拐女的爱恨人生第5部分阅读在线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