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2
一品代嫁 作者:朱砂
分卷阅读262
什么人证!如今大将军等人都已经死了,连心腹之人都死了大半,靠着几个女流,找不到他的。
袁夫人呆呆坐着。一会儿觉得此人说得也对,一会儿又觉得实在忍不下去,只想去杀了沈家全家。良久,想到宫里的女儿,到底是咬紧牙关忍了下来。有太后在,女儿前程大有希望,这时候她不能坏了她的前程。只要将来女儿能做了太后,那时候想把沈家怎么杀就怎么杀!
现在杀沈家,不过只是那么几个人而已,等将来他们生儿育女养出一大串来,再全部杀掉,岂不可以杀得更多?
袁夫人用这个念头安慰了自己,硬生生把涌到喉咙口的一股子腥甜咽了下去,沙着喉咙道:“可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难道他们还有功了不成?”
那心腹忙道:“自然不能。不管怎么说,沈家救援来迟,致大将军全军覆没,总逃不了有错,朝中御史定会弹劾他们的。”只不过这错误实在没有多大罢了。不过拿来哄哄袁夫人也够了。
果然袁夫人被安抚了一下,情绪又平稳了些。这一平稳,她就想起了更多事:“老爷和大郎二郎的丧事……”想到自己尚未安排这些事,不由得又想哭,正要叫得用的丫鬟进来吩咐,就听外头有些喧闹之事:“谁在喧哗!”不管是谁,先拿来打几板子出出气再说。
守在外头的丫鬟忙进来回话:“是,是族里的人来了,正跟亲家太太闹呢。”
闹什么呢?当然是闹管事的权力啊!
袁家大族,可最出息的就是袁翦这一支,富贵权势俱足,多少人眼红呐。
如今可好,一家父子三人全死了,袁家的权势灰飞烟灭,只剩下了富贵,就更让人眼红、且跃跃欲试了。
再说了,咱们也不是不怀好意,还不是为了袁府的香火吗?虽说袁大少奶奶有孕,可她肚子里那个还不知是男是女呢。眼瞅着袁家父子的尸身就要送回来,到了出殡下葬的时候,难道能没个顶盆摔瓦的人?
好吧,退一万步,就算袁大少奶奶怀了个男胎,那袁二少爷呢?他可没娶妻,没留下半点香火呢。不给他过继嗣子,难道让他在地下做个无祀之鬼?
故而袁家族中真来了不少人。这些人里有的倒还是真心来吊唁,顺便看看能不能讨点好处;有的却就是冲着过继的事儿来的了。结果进门一瞧,竟是个柳家妇在管事儿,这不反了吗?袁家的地方,什么时候轮着外人来指手画脚了?
柳大太太可不这么想呢。袁家这些族人究竟想做什么,她难道看不出来?过继?真是笑话!只要她的女儿生下了儿子,整个袁家都是她女儿的!至于说袁胜青的香火,将来外孙娶妻生子,多生几个儿子,过继给袁胜青一个不就行了?又何必再从袁家族里过继,好叫外人来占便宜呢?
袁翦等人的尸首还没运回来,袁家就闹了个天翻地覆。与之相反,沈家却是欢天喜地——啊不,只是庆幸,庆幸罢了。毕竟这一战如此艰难,沈家父子无恙,岂不是让人庆幸么?至于袁家,到底是相识的人家儿,沈家自然也是觉得极惋惜的。
这么大的事一出,整个杭州城——不,整个江浙都看得清楚,袁家倒了,沈家却是立了功了!
这个时候,去袁家吊唁当然是应该做的,但往沈家去讨个好儿更应该啊。虽说沈家似乎一直都为皇上所不喜,但就眼下的形势看,袁家一倒,江浙的水军怕是都要落进沈家手里了。
没听说如今朝廷上的争吵么?有些人说沈家救援不力,可是立刻就有人跳出来为沈家辩解了:海上情形复杂,连守江浙十余年的袁大将军都不曾发现那些倭人,沈家才到江浙两年,如何能比袁家更了解情况呢?
再说了,沈家总把倭人几乎全歼了吧?就算这里头有一半功劳算在袁家之前的力战上,那沈家至少也有一半功劳的。
并且,倭寇如此凶残,为何之前沈家提起倭患之事,袁家却全然不理,还要指责沈家夸大其词呢?若是当初袁家听了沈家的劝告,多多注意倭人,又岂会有如此惨败?结果呢,教授军中斥侯倭语的事儿,还是沈家张罗的。若不是正好碰上梅家的大儒,恐怕这事儿还办不成。
还有呢!战后计损,倭寇的兵力并不如袁家兵力,怎么袁家会打成这个惨样?袁家不是一直号称水战称雄的么?
还有还有,沈家到了江浙这两年,江浙剿灭的海匪和倭人数目惊人,比从前袁家的战报要辉煌多了。那这究竟是因为袁家水战不如沈家呢,还是因为袁家从前没有人比着,就不肯下大力气呢?
当然,这个话就不能拿到朝堂上去说了,因为如果再说下去,就要涉及某些极微妙的、不可言说的内容了。倘若不想太得罪太后,不想掀起什么大风浪,还是不要提的好。
可是朝堂上不提,不等于市井之间不能流传啊。反正沈夫人就听见了。
董夫人是来与沈夫人商定最后婚期的。原本定了四月,结果袁家这一死就是父子仨人,朝野震惊,这时候办亲事未免有些不适合,所以董夫人只好再来跟沈夫人谈一谈,改一改婚期。
沈夫人也愿意。眼看儿子要成亲,袁家死人,实在晦气,倒不如再拖一拖呢。若是沈大将军因这一战再得封赏,儿子的亲事也更好看不是?
董夫人不是个喜欢八卦的人,但有些事情实在太大,也不可能不谈。更何况她那位丈夫已然像嗅觉灵敏的动物似的嗅出了沈家的好处,与她说了许多朝廷的消息,让她来沈家这里讨好呢——毕竟这会儿沈家父子还在军营之中,沈家女眷们怕也消息不灵通。
“袁家之事,无论如何是怪不到亲家老爷身上的。”董夫人虽有些不屑于董知府,但把好消息告诉亲家却是愿意的,“有人这般说,立刻就有御史上奏折驳斥了。对了,听说司家的二公子大难不死,回到京城了。听说他落水之后被冲到下游,却发现了倭人的踪迹。他瘸着一条腿想报信,当地官府却将他当乞丐赶了,还险些打杀了。后来他碰到了亲家老爷的手下,将此消息报给了亲家老爷,亲家老爷才急忙带人赶去海上。若不然啊,只怕就被那些倭人逃了。”
说到这个,好像在朝堂上替沈家说话的那些御史,许多都是从前跟随司御史的人呢。不过这个跟司二公子没关系的对吧?他不过是个举人,当然不可能支使朝廷命官。那些御史不过是出于正义才说话罢了。
当然,司二公子虽未入仕
分卷阅读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