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1167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詹妮特拿着资料,没有急着介绍。她发现沈瑜对部分古玩看的仔细,对有的古玩仅仅是扫了一眼,便不再去看。只在观察华国古玩的时候用的时间最长。
    等沈瑜看完最后一件古玩,詹妮特说道:“沈先生,这批藏品里面有三件华国古玩。您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可以写好暗标。”
    沈瑜点头,转身回看。
    三件华国古玩分别是一件古琴。一切木雕菩萨像,一件青瓷花瓶。
    那件花瓶应该是经过二次加工,又加了一个西式鎏金底座。沈瑜对此兴趣不大,关键是那个东西,在地图上显示为红点。
    他走回去,来到古琴近前仔细检查。
    此琴是仲尼式。
    他向老管家要来测量工具,小心的测量尺寸。琴长125.6厘米,隐间115.7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3.8厘米,琴体比例法度严谨,文人气息浓厚。
    测量完成,又看古琴的细节。琴体护轸、雁足等处有修补,琴面尘污保护的不算好,有局部清理后显现出栗壳色漆面,满布细密的流水断纹间以冰片断纹。漆质坚实而光彩照人。
    沈瑜还发现,琴的龙池、凤沼与轸池均贴硬木木片以保护胎体,且池沼内的贴片很罕见,向槽腹内侧倾斜,疑有将音韵挽留在琴腔内的用意。龙池和凤沼内可见微隆的纳音为龟背形木块拼合而成,拼缝明显且有粘合痕迹。
    他回忆看过的相关书籍,此琴应该是所谓之百衲琴。
    据记载显示百衲琴始自唐代,百衲琴由于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胎体振动方式,产生“以他琴齐触,彼音绝而此有余韵”的效果,为历代琴家所宝,而真正的百衲琴极为少见。
    沈瑜琢磨,这张百衲琴的虽然龙池凤沼内由木块拼合,但是根据琴体形制、漆面断纹等判断,此琴的制作年代应在明代或更早,历经几百年而池沼内拼缝对应的琴面却没有因拼合产生的任何痕迹,所以这张琴属于镶嵌式的百衲琴,只在纳音位置镶嵌拼合木块。从足池处发现在灰胎下有一层土黄色纸,这种裱纸工艺多见于明代,目的是保护古琴胎体,工艺颇为讲究。
    所以他判断这是明代百衲仲尼式琴。
    美中不足的就是,古琴保存的不太好,由于琴弦缺失,无法上弦轻抚。这点缺陷,修复空间完全可以解决。
    看明白这些因素,他已经决定把古琴买下。试想着,细弦表现出的音韵婉转亮丽中包含穿越时空之古意,试想经过修复、保养、醒琴之后必然是一件可以相伴的雅器。
    这时,詹妮特在旁等的着急,只好用轻咳提醒。
    沈瑜收回思绪,根据地图显示光点的亮度,估算价格。参考以前的实验,他判断古琴的真实价值大约200万华币。考虑到现在古琴还显示为蓝点,所以,他在有古玩编号的暗标牌上,写下了11万6千9百殴元的报价。
    考虑无误后,装进信封。
    老管家走过来,当着二人的面,把信封装进特制箱子。
    沈瑜有去看他的第二个目标。
    詹妮特担心沈瑜耽搁太多时间,只好提前介绍:“这件木制雕像,是华国的重要雕像,时间大约是14世纪早期。虽然表层的金漆大部分掉落,但是结构基本完整。”
    沈瑜边听介绍边观察木雕观音菩萨坐像。这件木雕保存的不好,而詹妮特的资料并没有说明各种缺点。
    他听完介绍,没急着说话,先测量尺寸。
    木雕高96厘米。
    放下测量工具,观察木雕细节,越看越觉得,詹妮特拿到的一些信息,未必准确。
    第873章 木雕菩萨坐像,等待消息
    由客厅临时改成的展览厅内,沈瑜拿着放大镜正在观察木雕的细节。以前,他很少用到放大镜,但是为了准确判断,所以这次看的非常仔细。他看过正面,他征得允许,又将木雕转动方向,查看背面以及底座。
    木雕菩萨坐像,是自在观音的经典造型样式,稳坐于台座之上,左手抬起,右手结法印,比例匀称,造型优美雍容。
    菩萨像面容端正饱满,双目微合,神态寂静慈祥,亦不失威严。头戴宝冠,为观音菩萨的标志;耳后饰有宝缯,耳下坠耳铛;头顶高发髻,富有韵律感。佩戴连珠式璎珞,佛光宝气,精美异常。有双领下垂式天衣与僧裙,裙裾束于腹前,下摆自然下垂,两侧各有一飘带飞扬而起,将织物的柔软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天衣与裙裾边缘有纹饰,工艺细致。
    只是因为时间流逝的原因,原本的表层的金漆彩漆都已脱落,也恰好能够看到里面的木质以及化妆土残留的痕迹。
    刚才詹尼特介绍的时候,说这个木雕像被判定为元代的木雕,沈瑜觉得不太对。
    因为保存条件的原因,看到这尊木雕的第一眼,往往会觉得平平无奇,但是,仔细观察,才会发觉妙处。菩萨像由一整棵木材圆雕而成,双臂为分雕后接。整体面貌英朗,其发高束,隐于宝冠后面,生动而翘起的衣边一改早期佛造像的简洁与抽象。
    沈瑜回忆自己看过的造像,相较于唐代造像塑造的夸张,宋、辽、金时期的造像的更为适中,面相及表情脱离了唐代神格化的塑造,而更显人间趣味。
    金代造像较宋代造像相比仍有更进一步的表现,其在唐代遗风的基础上有所改易,神情略微冷峻,肢体扭动矜持而有节制,整体造型粗壮敦实、庄严郑重,具有强烈的神圣与森严之感,细节处理细腻,手指姿态曼妙,衣纹流畅,在唐代结构的基础之上,融入宋木雕中所引入的新的绘画艺术语言,形成了北方地区所特有的独特的雕塑语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