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19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天堑。
    袁术称帝的消息传到邺城,袁绍连骂数声蠢材,上表和袁术断绝兄弟关系。曹操相当大方地表示:赦免袁绍的诛连之罪。
    紧接着,曹操亲自征讨袁术,在沛郡俘虏了袁术的大将梁纲、乐就。
    袁术刚吃一场败仗,江东孙策就宣布自立,和僣号称帝的袁术划清界限,并逐走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响应讨袁檄文出兵。
    这还没完,曹操在后边穷追不舍,袁术为了逃命,加快行军速度,先前从陈国抢来的粮食来不及运走,都囤积在沛郡,全部便宜了曹军。
    袁术退守陈国的淮阳城,郭嘉派了几十个大嗓门的士兵,扛着盾牌,在城下喊话:“袁贼杀陈王,夺得万石粮,遥望曹军旗,仓惶逃命忙。”
    第111章
    不是郭嘉爱挤兑人,而是此刻的局势,如果袁术主动出击,或者继续逃窜,都能速战速决,就怕这厮凭借着高大的城池坚守,龟缩不出。
    袁术可以耗时间,曹操不能。傀儡皇帝刘协并不安分,许都暗流涌动,曹操的地盘位于其他诸侯的包围之中,一旦战事拖得太久,很难预料会生出什么变故。
    曹军围城已经五日,中规中矩的围三阙一兵法,只围三面,留出一个缺口。利用敌军的求生心理,让他们天真的以为还有退路,人在有希望活下去的时候,会变得异常脆弱,满脑子只想活命,缺乏斗志。
    看似老套的方法,却是高妙的攻心之计,在实战中屡试不爽。如果仗着人多势众,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守城的士兵无路可逃,反而会拼死抵抗。那些几百个人被几万军队围困在城中,却能坚守很长一段时间的辉煌战绩,都是在插翅难飞的绝境中,被逼出来的。
    郭嘉才不会允许曹操出现这种策略失误,哪怕围三阙一,使得敌军的斗志不强,他也不打算直接攻城。
    因为攻城实在是太消耗兵力了,不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两三个月攻不下一座城也是常有的事。
    城下的士兵:“袁贼杀陈王,夺得万石粮,遥望曹军旗,仓惶逃命忙。”
    郭嘉:我就不信,这么挑衅的顺口溜喊上几十遍,优越感十足的袁术还能忍得住?当然,凡事至少两手准备,要是袁术能稳得住,攻城的器械也已经备齐了。
    果然不出所料,袁术暴怒,不顾主簿阎象和谋臣杨弘的劝阻,派乔蕤为主将,率领陈纪和李丰二将,出城应战。
    一连五天,曹营诸将一面组织士兵伐木,打造攻城器械,一面冒着箭雨和落石,督促俘虏扛起沙袋填壕沟,顺便和袁术的部将隔着城墙对骂,早就积了一肚子火气。
    现在,城下的七道壕沟填平了六道。城门终于缓缓开启,涌出大批袁兵。
    曹营的武将斗志昂扬,纷纷用灼热的目光望着曹操,希望被主帅点名。曹昂直接出列,行了一个军礼,恳请出战。曹操给郭嘉使了一个眼色。
    郭嘉会意,一摇折扇,力荐夏侯惇、于禁、曹昂迎敌。
    这几个人选,诸君都相当服气。先前祢衡嘲笑夏侯惇是长败将军,夏侯惇一直耿耿于怀,这次出征,夏侯惇每每亲冒矢石,奋不顾身,冲锋在最前边,所有人都看在眼中。李典等人驻守兖州,于禁就是外姓将领中资历最老的。
    曹昂宛城救父,曹操想抬举他也可以理解。
    残阳似血,袁术在城上观战,一眼就望见对面青衫散淡的文士,和脸上戴着蚩尤鬼面的将军并肩而立。
    这两个人曾经给袁术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至今仍会在他的噩梦中出没。袁术召来百步穿杨的鲜卑神箭手,一指郭嘉,说:“杀了他。”
    淳朴的鲜卑神箭手五官皱成一团,满脸为难地表示:“将军,距离太远,射不到呀。”
    袁术跺脚怒喝:“废物!不会多带上一些人,离近一点射?”
    箭矢嗖嗖不绝,大多数都被郭嘉的部曲、戏志才的亲兵用盾牌挡住,不时有流矢从众人的头顶飞过。
    羽箭飞到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一般来说,就算落在身上,也穿不透衣料。
    典韦挥动铁戟,荡开了几支流失:“郭先生、戏先生,这些箭可能是冲着你们来的。”
    郭嘉随军不是一次两次,早就适应了战场的环境,只当看热闹。不过曹操对戏志才和郭嘉的安危十分上心,很快就派来一队亲兵,让他们护送两位军师回中军帐休息。
    郭嘉瞥一眼城楼上的袁术,笑得邪气:“算了,袁贼千篇一律的败退过程也没什么好看的,不如回去补个眠。”
    荀攸尚在沛郡主持战后的重建工作,安抚民众。托郭嘉的福,戏志才和刘晔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今天又在中军帐遇上了。
    戏志才和两位友人聚在沙盘边,研究弄垮袁术的方法。
    袁术虽然接连遭受打击,但并未伤筋动骨,他仍然有十八万大军。
    冷兵器时代,常规作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当然,曹军比较精锐,战斗减员还要少很多,但一城一池的争夺,和袁术硬拼消耗,显然不明智。目前,曹操最大的威胁、真正的敌人是袁绍,不能在袁术这里折损太多士兵。
    不正面拼消耗,那就只能以奇取胜。
    郭嘉正要开口,却被戏志才止住:“奉孝,别说出来,你我各自把克敌之策写在竹简上。”他们总是想出类似的计策,一个先说,另一个就没得说,没办法,太默契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