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553.第553章 李奈的套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宴会之后,李奈便如约邀请严明君和李进到自己家中作客。而其他的候补官员及其家人、下属、仆役,就只能住在本地港务管理处给他们安排的临时住所——海汉人称其为招待所。严明君下午的时候也去看过住的地方,虽然只是条件简陋的两层木结构客栈,但倒是称得上干净整洁,比船上的居住环境还是好多了。
    不过他们这支临时在李家庄码头过夜的船队,活动区域也就被限制在了码头附近,甚至连离此一里地之外的李家庄都不能随便去。严明君和李进跟着李奈离开码头区的时候,便发现这里的出入口处果然在地面上划着红白相间的警示线,并且还有武装民兵执勤站岗。看来先前那个李江在船上所说的活动区域倒也并非虚构,而是实实在在执行中的规矩。
    在这道隔离线之外,是一个更大的活动区,包括了可以容纳数千人居住的移民营地,以及现有一千三百多居民的李家庄。在这个大活动区之外,那才是真正归属于大明广州府番禺县所管辖的范围。
    在三年前遭遇那场差点让李家庄毁于一旦的匪乱之后,李家宗族便吸取教训,专门请海汉建设部和军方重新设计了李家庄的外围防御体系,围绕着村庄外修建了一圈棱堡式的防御墙体,其形制与三亚的胜利堡相似,墙体高达一丈二三,每隔一段距离便布置有隐蔽式炮台,防御工事之外还有深深的壕沟,引入了珠江水来加强防御。
    按照设计标准,在武器弹药和作战人员齐整的状况下,李家庄堡垒的防御并不是小股武装势力所能攻破的,即便是大明正规军来了,那也必须拿人头来消耗守军的弹药,才有希望攻下这里。而驻广州的人员一旦发现局势不妙,就可以先从驻广办撤到这里,再依托本地的防御设施进行坚守,等到援军到来。
    李进自然是个识货的人,虽然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但接着暮光还是能看清这座城堡的大体面目。李进虽然不太明白这奇形怪状的外墙是怎么个意思,但墙头上的炮台设施他却是认得的。当下也顾不得唐突,他便开口向李奈问道:“请问李少爷,这墙头上面去不去得?可否让本官上去看看?”
    李奈微笑着拒绝了他的请求:“这个恐怕恕难从命,李家庄的棱堡是海汉人所设计并监工修建,海汉人并不希望他们修筑防御工事的本事被别人给学走,特别是这棱堡的修筑之法,当初可是跟他们先签过保密协议,又出了大价钱,才肯助我李家庄建设这防御工事。除了民团和宗族长老之外,其他人未经许可是去不得上面的。”
    李进咕哝道:“搞得这么神神鬼鬼的,真有这么厉害?”
    李奈对此只是笑而不答,海汉的火炮有多厉害,他可是亲眼见证过的。普通的山贼流寇就罢了,根本不值一提,就算是大明正规军,遇到海汉提供武装并亲自操练的这支李家庄民团,也占不了什么便宜。现在番禺县衙根本不敢插手来管李家庄这片地区的事情,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里的民间武装力量其实已经远胜官方,再加上李家现在在广东都是数得上号的富豪,睁只眼闭只眼每年就能有银子拿,谁还愿意多管闲事。
    严明君早先当过多年的地方官,对于这些民间武装的状况有着更切身的体会。事实上民间武装在各地都有,只是程度差异而已。而李家庄这里的确要算是严明君所见过的极致了,这里民团士兵几乎是清一色地配发了海汉产火绳枪,所穿的灰色军服也与海汉民团一样,只是海汉民团的军服在衣领、胸口有着代表军阶的徽章,而李家庄民团却只在胸口缝着一个白色的李字族徽。
    李奈早已成家,在李家庄也有自己的一套宅院。李家与海汉合作之后,李奈作为狂热的海汉文化爱好者,将自家的宅院也按照驻广办的样式进行了翻修,什么锅炉房、卫浴设备、排污系统,统统都是照搬的海汉样式,全部在三亚订做回来的。如果算上运费、安装施工的费用,他这套宅院的价值可比在三亚买的别墅昂贵多了。
    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有不少富户都或多或少地在家中安装了海汉出产的各类生活设施,但像李奈这样彻底改造自家住所的也还是极其少见,花销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需要订制的东西并不是拿银子就能解决的。如果不是跟海汉上上下下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也很难让生产车间专门抽调人员去做这些订制的小批量甚至是单个的产品。
    而这些特殊的订制品在外人的眼中,那就着实有些了不得了。进院子之后看到庭院中的水泥小径倒也罢了,严明君在罗定州的时候也曾见过,但到书房看到一尺见方的平板玻璃所镶嵌的对开木框玻璃窗,落地式的镶嵌玻璃门,他的确是吓到了。进屋之后,再看到书案上的各种海汉玻璃文具,严明君的目光便被牢牢地吸住了。
    海汉人所推出的玻璃文具,他当然也有几件藏品。当然了,那也并非他自己掏腰包购买的,自然有人会将这些时下文化圈流行的物件当礼物送来。严明君对这种晶莹剔透的文房四宝也是十分喜爱,也动过长期收藏的心思,然而他打听过海汉玻璃文具高级版本的价格之后,就只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打算——高级定制版动辄就是几百两银子,他一年的收入顶多买个两三套就没了,实在玩不动。
    然而李奈家中书房的这些藏品,却让严明君着实开了眼。他虽然买不起实物,但图鉴却是看过的,那些限量推出的特别版本,几乎都能在这间书房里找到。
    “峻古兄也喜欢这些海汉玻璃文具?”李奈见严明君进了书房之后就两眼放光,自然知道他在意的东西是什么,当下便主动开口问道。
    严明君叹道:“不瞒传荣兄,在下虽然有这方面的喜好,但怎奈银子吃紧,只能买点便宜货来收藏。像传荣兄这里的高级套装,在下是万万买不起的。”
    李奈笑道:“无妨,峻古兄若是看上哪套,在下便当作饯行礼赠与峻古兄就是。”
    “这如何使得!”严明君赶紧推辞。
    李奈摆摆手,示意不用再就这事辩论下,邀请两人入座,然后让下人去斟茶拿糕点来。
    “这玻璃文具什么的,我李进一个粗人是看不懂的,不过李公子这书房的门窗倒是别致,这价钱恐怕不菲吧?”李进注意的点仍然在那平板玻璃镶嵌的门窗上,在他看来这玩意儿的实用性可比那些玻璃摆设大多了。
    “市面上的价钱自然是很贵的。”李奈点点头应道:“不过在下与海汉人打了几年的交道下来,也还算是有点交情,他们给我供货的价格,自然是要比市面低得多。像这两扇檀木框镶嵌玻璃门,放到市面上估计得千两左右,但在下大概三百两银子就拿下了。两位去了琼州岛之后,若是要购置房产,添置这些海汉出的新奇玩意儿,可托当地的‘福瑞丰’商行代为采购,价格一定比你们自己找海汉人购买更为便宜。”
    严明君苦笑道:“这买扇门就得几百两银子,要买个院落还不得上万两?”
    李奈正色道:“先前听说二位都是去儋州赴任,那地方的房价还没起来,两三千两银子应该就能买下不错的院落。不过再过一两年,这价钱就会直追三亚了,若是打算要购置房产,不妨到了当地之后便尽快出手。”
    “三亚?那不是海汉人的老窝?房子卖得很贵吗?”李进不明所以地追问道。
    “两进的院子,起价五千两,而且是不含任何配套设施,若是要全部置办齐备,价钱差不多得翻番吧。”李奈解释道。
    “这么贵!”李进吓得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广州城里的院子也卖不出这种价啊,那三亚所处之地如此偏僻,居然能卖出如此高价,莫非海汉人有强买强卖之嫌?”
    “强买强卖?”李奈笑着摇了摇头道:“现在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买不买得到的问题。就算捧着现银去买,那也得排队等海汉建设部的房屋管理处放号出售才有。现在两广境内生意做得大的商家,十有七八都在三亚购置了房产,全是自己带银子去求购的,其中并无强买强卖的状况。”
    “当地房价如此吓人,为何商人还会趋之若鹜?”严明君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啊,为了做生意方便。”李奈继续解释道:“三亚的两处港口现在远比广州的珠江码头繁华,堪比泉州漳州这种大港。而且前往南洋贸易的商船,几乎都会将三亚作为中转站,当地的商业之繁荣,恐怕是两位现在凭空想象不出的。这买房花的钱虽多,但想想周围住的全是各种大商家,要谈生意也十分方便,这笔钱不消一两年就能赚回来了。能在当地买得起最好的住宅,也是一种财力的象征,对商人而言,在三亚买入房产是一种很划算的投资。”
    “就算是两三千两的房子,恐怕也买不起啊!”严明君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为了能够抢下调任琼州岛的机会,打通各种关节就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哪里还有钱能置办房产,去了之后多半也只能先住在衙门里了。
    “此事峻古兄无需担心,若你想要房子,海汉人自会为你准备。”李奈开始给严明君和李进下迷魂药:“在儋州城内弄一处上佳的院落,帮你们把所有事情处理好,只需拎着行李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严明君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天上不会有白白掉下来的馅饼,当下便追问道:“那海汉人会有什么条件?”
    “条件应该会很简单,顶多就是让你们在地方政务军务的处理上配合一下。”李奈避重就轻道:“峻古兄大可放心,绝对不会要求你们做什么为难之事。”
    至于什么才叫做为难,是对地方上的事务睁只眼闭只眼,还是背叛大明朝廷,李奈并没有说明。只要这两人到时候伸手拿了海汉送出的好处,很多事情就不会再由得他们自己决定了。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李奈更希望可以说服他们,自愿地为海汉效力。
    “此事并不着急,还是等去到琼州岛,看看当地环境之后再作决定吧!”严明君也不是毛头小伙,不至于被李奈这么几句话一忽悠就被带了节奏,当下也没有急于表态。
    此时下人也送了热茶糕点上来,李奈便转换话题,与二人谈起了自己在三亚的各种见闻经历。对于生活在大明这个环境中的人而言,三亚的一切都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严明君和李进也不例外。李奈所谈及的见闻,对他们而言完全是新奇无比,可以浮在海面的巨型铁船,能奔驰如飞的重型铁车,各种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不断地从李奈口中说出来,让他们都听得目瞪口呆。
    两人不时会打断李奈的讲述,就自己所感兴趣的点提出疑问,李奈也很耐心地一一加以解答。不过也有很多李奈自己都不太明白的问题,也就只能用“海汉秘术,不可外泄”之类的借口先敷衍过去。他想达成的目的可并不是对这两名即将赴任的官员进行海汉知识科普,而是要引起他们足够的好奇心,这也是当初宁崎教给他策略之一。
    只要外来者对海汉的种种奇迹产生了兴趣,那就很有可能在接触海汉文化和商圈的过程中被不断地进行洗脑式的意识灌输。在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洗脑之后,即便是有官身的大明官员,也很难再继续保持对大明王朝的忠诚不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