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430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秦盛荣与宋雨萌还算得上是科班出身。
    起码也是在音乐学院受到过系统教育的。
    但此时,身边这个高慧洁老师,仿佛让两人回到了大学时代。
    仿佛又看到了导师敲着桌子,怒骂着自己猪脑子,帮自己改论文的样子。
    不敢说话。
    而唱作人们的感觉也没比这俩人好哪去。
    怎么一个唱作人比赛的综艺……踏马的突然就变成了百川奖+青歌赛?
    压力骤增。
    录制也便如此的进行着。
    当然,虽然选手们有些担忧比赛的要求是否更高,但其实还好。
    无论李少杰还是高慧洁老师,对于综艺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只存在这么一个底线级别的“不错”“很棒”“可以”。
    起码,你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毕竟,流行音乐的作曲门槛其实很低。
    流行乐坛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若说之前倒是还好,但从16年往后,真正传唱起来,带有一定热度的流行歌曲,他们的创作者,“非科班”的作曲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作曲家大火。
    很多大众总会觉得……“非科班的作曲家更接地气,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科班学生会被条条框框束缚,非科班学生更能发挥才华”“高手在民间”云云。
    “天赋”。
    “不接地气”。
    不可否认,确实有这样的问题。
    但其实这都只是“幸存者偏差”导致的认知偏差罢了。
    科班与非科班的分界线,其实并非是学历。
    而是知识放在那里,你是否去学了,你是否去用了,是否能用的好。
    有时候,科班学生不努力,最后凭借半瓶子水混圈,也会混成“非科班”,创作快餐商业音乐。
    而非科班的选手,努力提升,学到了科班生的那些知识并且运用得当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时候非科班的选手,也就变成了“科班”出身。
    毕竟,总是有非科班的选手在经过努力与天赋的双重加持下,实力不比科班差,甚至作品还要让科班的学生去研究。
    但太少了。
    非科班的音乐爱好者非常多,尝试作曲的更多。
    但扑街的明显也更多。
    更多的非科班作曲者的能力其实并不强,有时候恰到钱以后,很难虚心保持本心,再去进步,名气越来越大,但作品越来越水,盲从之下,便做出了不太妙的审美引导。
    有些非科班的作曲者,哪怕是知名后,也只能写写单旋律,这恰恰满足的绝大多数听众“只听旋律”的要求,你声部多了反而会觉得听的“乱”。
    大众不知道也不在乎,单旋律的写法其实只是入门。
    所以,大众认知中所谓在民间的“高手”,其实放在行业整体来看就是入门。
    审美提升与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完全不同,导致其中的鸿沟越来越大。
    这也导致商业与艺术之间相性更差,甚至割裂。
    还是那句话。
    很多事情,大众可以不考虑,因为大家听音乐没必要懂知识,大家听音乐凭喜好。
    但音乐人不能不去想。
    外卖快餐简单好吃,所以大家喜欢。
    一些精良的美食麻烦,但更好吃。
    不能因为大家喜欢外卖快餐,所以便将“美食”的定义放在外卖的层次。
    流行音乐应该是保证简单快捷好吃的基础上,兼顾营养健康,并且试着将其更好吃。
    而不是拿米饭卤肉包拿微波炉打一下糊弄,更不是弄些臭了的鸡炸一炸糊弄人,只说“好吃就行了”或是“市场需求”等问题。
    科班的选手并不少,更多的存在于其他音乐行业,像是很多编曲,和声,这些涉及到“多声部”线路创作的东西,就需要有扎实的曲式分析与和声学的底子。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很多大众在之前也曾诟病过“中国没有大片式的辉煌音乐”。
    其实,不是没有,甚至很猛,只是鲜为人知,毕竟,复杂的东西听不腻,更大气辉煌自然有,但受众小。
    而那些能写出歌剧,交响套曲,宏伟的配乐,大气磅礴音乐诗篇的作曲家……
    几乎清一色科班出身。
    这跟流行成为了两个极端。
    而他们平时很少写,或者懒得写,亦或是根本写不了能够火热传播的流行。
    原因其实很简单。
    科班所教授的知识本就更广更深,涉及到的音乐思维与哲学也会更深,这些东西一定程度上会让作曲人脱离“大众审美”。
    比如,写出一段单旋律,明明大众感觉你这旋律很好听,具有火的资质,但按照更深的知识沉淀下来的审美,会让作曲人觉得非常单调。
    于是,构编织体,和声,让整个音乐的层次丰满起来,作品也就逐渐开始偏离大众了。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科班”。
    非科班很多懂得沉淀学习,最后将自己的实力提升到与“科班尖子”不相上下,甚至更强的一些大佬,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比如某奶茶。
    每次发歌都是“江郎才尽”,每次发歌都让人觉得越来越退步,每次发歌都有人“不如老歌好听”。
    但实际上,过个几年,知识多了,见识广了,审美上来了,才终于惊呼“卧槽这是什么神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