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27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世风日下啊!”她的夫君长长的感叹一句,但终归是没有反对……
    【每年,张校长都会在高考的时候去送考。】
    几辆大巴停在女高的操场上。
    即将去参加考试的女孩子们都排成了长队准备依次上车。
    张校长站在大巴门口,一个个问:“带好东西了吗?检查一下,别漏了。”
    当女孩子们都上车之后,有人忍不住又噔噔噔的跑了下来,紧紧的拥抱了张校长,脸上泪水直流。
    有同学高喊:“亲一下,亲一下!”
    也有同学着急张校长的身体:“抱轻一点!”
    张校长笑了起来,拍了拍她们的头:“好了,会有回来的一天的,上车吧,好好考,不要有负担。”
    待她们重新上车后,高一高二的学妹们唱起了歌,为她们送行。
    车辆往考场驶去。
    【高考,这也是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过的考验,堪比古代科举,不,比古代科举规模更大也更刺激。】!
    第175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十二)
    【高考!】
    【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考试。】
    【我们每个人从上小学的时候起,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想道德、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直升到初中,再增加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生物,然后通过中考,筛选出大概60%的人进入到高中。】
    【在高中,我们经历了文理分科,热爱文学、对文字、历史和语言有天赋的去文科,热爱科学,对数理化有天赋的去读理科。】
    【文科的历史、政治、地理,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经历过语数英三大天王和这六大金刚的捶打,高中三年,可以说是大多数人一生之中学识最为丰富的时期。】
    早上七点,小到几l岁的小朋友,大到十几l岁的青少年,都背着书包准时的出现在学校。
    到了傍晚,甚至是晚上,才会从学校离开。
    每天的每天,周而复始。
    路小柒放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各自的科目课程表——甲方说这些地方可以细致一点,她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甲方出钱甲方说了算,不过就是几l张图的事情,好办。
    从这些课程表上,可以看出来,一天从早到晚,课业安排得满满当当。
    绝对是让看到的人会泛起惨淡微笑的一张课程表了。
    问,就是经历过。
    【然后,我们就迎来了高考。】
    ……
    之前仙画也展示了一部分后世的人们从出生后就需要接受的一些教育。
    古人们已经知道他们的进阶大概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和大学,后面好像想读的话还能继续读。
    但这一段才让他们真正看清楚,后世之人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学什么东西。
    天幕下的人,尤其是朝堂之上的人看得异常仔细。
    他们可太需要这东西了!
    这几l年来对教育的折腾不就是想要看能不能直接复制后世的模式吗?
    那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更直观?有什么课程就照搬嘛。
    不过,在看过之后,大家都有些傻眼!
    秦朝。
    嬴政皱起眉:“语文、数学也就罢了。为何英语也要学?而且是从小就学。”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英语应该是西方的一种语言,陆小柒也时不时会冒出来几l句,还曾经吐槽过。
    蒙恬虽是武将,脑袋瓜却转得很快:“臣观后世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颇为频繁,那英语显然也是为此而设。”
    很明显,用英语的国家应该还挺重要的。
    嬴政挑起眉,淡淡道:“应是如此。”
    但是!
    理解了是一回事,内心深处他还是有着一些小小的不爽。
    堂堂华夏后人居然要从小就学习另一门语言!
    为什么不是其他国家学习华夏之语呢?
    嬴政当然知道答案,无非是后世西方强盛,
    而华夏有一段时间被压着打嘛。
    “可恨!”他喃喃道。
    手指在握着的深色瓷杯上留下了指印。
    西汉。
    刘彻叹为观止:“居然从小就要学那么多科目!”
    他身为皇子,
    也是从小就要学习,
    但其实在年少之时,学来学去也无非就是那几l本书。
    先背诵,再读懂,再读深。
    但看仙画中那些学生,课桌上那可是满满当当的教材。
    刘彻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是该同情他们好呢还是该羡慕他们好。
    “而且他们还要学音乐、绘画和体育……这思想道德又作何理解?”
    身边的东方朔越来越感到惊骇。
    这么多课程,这是要培养何等的人才!
    想必在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也不过如此了。
    但稷下学宫是培养治国精英的地方,可后世显然针对的是每一个人。
    还有政治……如果他没有对这个科目理解错误的话,后世居然将这些教授给普罗大众?
    他们的朝廷,背后的心思是什么?
    或许,只是为了宣扬统治?
    刘彻有些艳羡的叹了口气:“如此课程设置,后世岂不是每个人都是人才?!”
    他们的朝廷,想必没有缺才的忧虑吧?
    肯定是大把人才等着挑。
    汉武帝在宫中感慨之时,董仲舒也在家中焦灼。
    他在这些课程中果然找不到儒家的位置!
    或许思想品德能和现今扯上一些关系,似乎是在讲君子品格。
    但就这一门课,丝毫不起眼。
    直到听到高中文理分科,他才好受了些。
    看来,文史和经典,也依然是被郑重对待的,依然是有人选的,并没有彻底没落。
    唐朝。
    李世民有些惆怅:“朕想要照着抄都很难呐!”
    像是地理、化学、物理这些课程,整个大堂都找不到合适的老师!
    只能缓缓图之。
    北宋。
    赵匡胤问赵普等人:“不知那高考是否与咱们的科举是一样的?”
    赵普思索一番,摇摇头:“恐怕不是。按照后世的学校设定,他们应有两场考试需要重视。”
    另一臣子补充:“一为中考,从初中进入到高中,此次考试可以刷下百分之四十的人,不可谓之不重要。”
    “不错,还有这高考,应是高中再升入大学。”赵普点头道,“后世的大学似乎与咱们的太学和国子监等类似。”
    也就是说这些学生还是要继续读书的,而不是立刻授官。
    赵匡胤感叹道:“的确是复杂,但似乎也颇成体系。”
    “暂且先看下去吧,其余的咱们后续再议。”
    ……
    【除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三年之外,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整整十二年的努力似乎都是为了
    高考。】
    【考上了好的学校和专业,
    人生的路陡然变得宽敞顺遂,
    考不上,虽然也不至于人生再无出路,但肯定会绕很大的弯子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曾经有一个纪录片曾经跟踪采访过几l个孩子,花了六年的时间。】
    一个孩子是出生在北京的富裕家庭。
    她从小教学资源就很丰富,中学很轻松的进入了中央美院附中,除了正常课业之外还能经常接触到很多艺术前沿讯息。
    但她却选择了辍学,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开了一家小酒吧。
    六年后再拍她,她从德国留学回来开了自己的艺术公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