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寡妇桃夭的太子赘婿 第7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时洁白的指尖轻轻抚摸着少女揉得微红的眼皮子,又轻轻吹了吹,柔声道:“还疼吗?”
    桃夭尝试着睁开湿漉漉的左眼,视野逐渐清晰起来,笑,“好了。多谢沈二哥哥。”
    “别动,这里有些糕点屑,二哥哥帮你擦干净。”
    沈时伸出指腹轻轻在少女嫣红饱满的唇上根本不存在的“糕点屑”抹了一下,喉结微微滚动。
    丝毫不知他起了坏心思的少女浓黑纤长的睫毛轻轻颤动着,乖巧询问:“好了吗?我自己擦就可以。”
    沈时不动声色地收回滚烫灼热的指尖,嗓音微微沙哑,“好了。”
    少女眯着眼睫笑笑,“沈二哥哥人真好。”
    沈时心中一动,想要向她表面心意,却又觉得为时尚早,怕吓着她,又见甲板上的太子殿下已不见踪迹,恐怕已去了宴席,立刻叫艄公划船回去。
    听到动静的采薇与白芍已经出来甲板,见船停靠,叫人架了梯子将桃夭搀扶上甲板。
    沈时朝桃夭挥挥手,“外头风大,回去吧。”
    桃夭却出于礼貌并没有离开。
    一旁的采薇与白芍见状相视一笑,怎么都觉得自家小姐同沈家二公子出去游玩一趟后,两人之间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意。
    直到沈时的乌篷船快要到对面画舫,桃夭这才要回舱房。才到门口,就瞧见莲生娘站在门口。
    连生娘打量着才不过短短半个月,容貌出落得愈发明艳的儿媳妇儿,心里越发酸楚起来。
    这些日子她虽日日待在船舱里,可从服侍的人只言片语中也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
    那日日来瞧桃夭的沈探花乃是金陵当地百年氏族王家子弟,且不说王家家世显赫,那沈探花也是芝兰玉树的好男儿,与桃夭还有着青梅竹马的情意。
    这样门当户对的家世,再加上这样深厚的情意,恐怕自己的儿子怎么都比不过。且莲生如今这样不好,直接抛下她就走了,自己断然没有拦着她再嫁的道理,指不定她人还没到长安见到莲生,就在金陵与那沈家郎君好了,心底愈发伤心,转头回了船舱。
    桃夭见状连忙跟了上去,才入船舱,就见她人已经躺下。
    她正欲上前询问,见宋大夫回来,小声问:“阿娘怎么了?是想家了吗?”
    宋大夫指了指外面。
    桃夭会意。
    两人一路走到甲板处,宋大夫望着被船上灯笼映照得波光粼粼的水面叹息,“她就是心里转不过弯,以为你不要你莲生哥哥了。”
    她心里还惦记着她的假儿子。
    可谢先生人都已经走了,也许以后再也没机会见着。
    桃夭也叹了一口气,“我们又不可能再碰上谢先生。”
    宋大夫迟疑,“那你觉得沈探花好不好?”
    “沈二哥哥?”桃夭想了想,“我觉得人特别好。”
    “我也觉得挺好,”宋大夫听她这样讲心里有了数,提醒她,“这次总要问清楚些,免得到头来又同你说家中定了亲事。”
    想想他又觉得生气。
    那个谢先生真是不厚道,又不娶她,为何还非要同她洞房,若不然,她好好一个姑娘家,又这样显赫的家世,什么样的人寻不到!
    桃夭微微有些惊讶,“沈二哥哥定不定亲,同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同人成了两次婚的寡妇,他难不成要给我当赘婿?”
    “你如今不同往日,还讨赘婿做什么!”
    宋大夫知道她这个人心思单纯得很,把话说得更明白些,“再说寡妇怎么了?当朝贵妃不也是寡妇改嫁?她能改嫁给圣人,还不兴你改嫁给一个探花?”
    不等桃夭说话,他又道:“你想想,你若是同他成婚,他家就在金陵,咱们以后想回去看看你张婶儿他们,岂不是更方便?”
    他心底一直当桃夭是女儿,是以也没想到桃夭在长安的家里还有一个阿耶,话说出来才觉得不妥,“我就是瞎说,指不定长安还有更好的。”
    桃夭眼神却亮了。
    虽然金陵不是姑苏,可总在江南。
    她心底还是不想去长安。
    宋大夫怕她冒傻气儿会去主动问那沈探花要不要同她成婚,提醒她,“你现在是相府千金,要矜持些。他若是有意,自然会主动提及。若是无意,岂不是要人家笑话你?”
    桃夭深以为然,“阿耶说得对!”
    先生就总嫌她不矜持,她得矜持一点儿,免得讨了沈二哥哥的嫌。
    两父女就这么三五句话似乎已经将终身大事敲定,心里头那点子忧伤被江风一吹就散了。
    桃夭见宋大夫正摆弄着鱼竿,问:“阿耶这么不睡做什么?”
    宋大夫幽幽道:“夜钓。”
    不然到了白日被莲生娘瞧见,又要被骂。
    桃夭捂着嘴笑。
    虽然离开了桃源村,可有阿耶阿娘在身边,她觉得哪里都是家。
    宋大夫朝着隔了半里地灯火辉煌的画舫好奇,“可见过太子殿下?”那可是未来的一国之君,若是有机会看一眼,也不枉此生了。
    桃夭压低声音道:“没见过。不过我瞧着身形同先生挺相似的。”
    “是吗?”宋大夫又忍不住朝画舫张望了一眼。
    这时从远处飘来的乐声突然断了。
    正竖着耳朵听小曲儿的桃夭“咦”了一声。
    怎么好端端曲子没了?
    宴会结束了?
    *
    画舫。
    灯火通明的宴会舱内。
    两侧坐着的江南道大小十数位官员如坐针毡,偷偷拿眼角不断觑着端坐在上首头戴金冠蟒袍,光华灼灼叫人不可逼视的太子殿下。
    他轻轻叩击着黄花梨木案几,缓缓开了口,“若是有困难现在可以提,否则待孤回了长安再递奏疏找孤诉苦的话……那就等同告诉孤,在座诸位无不都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辈。”
    这话一出,在座大多数官员都在心底叫苦不迭。
    前些时日太子殿下自来金陵以后日夜在秦淮河寻欢作乐,谁来也不见,他们只以为是太子殿下离了长安转了性情,无不想方设法送了美姬与宝物来,太子殿下也照单全收。
    原本都还以为拍上了太子殿下的马屁,谁知近日太子殿下不仅露面,还日日去地方巡视,这不得不叫人心底泛起了嘀咕:太子殿下所谓的“寻欢作乐”不过是个幌子,为得就是叫他们放低警惕,若不然,一向海量,号称千杯不醉的江南道御史江兆林怎会好端端“溺毙”?
    接到请柬时大家就想到今日恐怕是一场鸿门宴,果然,才吃了两杯酒,听罢一首曲子,太子殿下就将宴席撤了,同他们谈起漕运改革之事。
    此事困难重重,谁也不敢往身上揽。
    可若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岂不就是殿下口中所说的无能之辈,合该让贤才是?
    那些没给太子殿下塞东西,自认为行得正坐得端的官员还好,凡是塞了东西的无不战战兢兢,明明舱内搁了冰,可身上的汗一阵一阵地流,脖子上的脑袋都重得抬不起来。
    谢珩瞧着没人作声,道:“登州刺史何在?”
    被点到名字的登州刺史立刻站起来,向他行了一礼,斟酌片刻,道:“漕运改革非一朝一夕,当从计议。”
    “从长计议?”眉眼矜贵的男人睨他一眼,“依卿所言,该如何从长计议?”
    “这……”汗如雨下的登州刺史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当先通渠。”
    “如何通?”
    “这……”
    谢珩见他“这”了半日一句话有用的话都没有,微微蹙眉,已是不满,环顾舱内,目光落在与许凤洲同坐,低眉敛目的沈时身上,道:“不如沈卿说一说?”
    沈时虽是探花,可却无官位在身。
    在场的官员几乎都是各州刺史,谁人也不曾想到太子殿下竟然会点到他的名字,就连自认为来凑数的沈时都没想到。
    不过漕运改革之事乃是大事,许凤洲早些日子陪着去视察之时已经同他提过。
    他回去查阅过关于漕运的史料,心中也算是有些定数。
    他不慌不忙站起来来向谢珩行了一礼,道:“漕运改革真正的难点在于洛阳向长安运输的这段路程,而其中的先要之处则在陕郡黄河段的砥柱山。这块岩石使得本来就湍急的喝水被分流,到处都是暗樵与漩涡。如是通过此处,必须要通过纤夫拉纤,且稍有不慎,经常连船只带纤夫全部被水冲走,以至于折损严重,产生巨大的损耗。”【1】
    谢珩问:“可有解决的法子?”
    沈时顿了顿,如实回答,“微臣暂时还没想到办法。”
    他能想到这么多,已经超出谢珩的想象。
    谢珩示意他坐下,环顾众人,“在座的诸位如何看?”
    又是一片寂静,只有不急不慌叩击桌面发出的沉闷之声,犹如一把锤子敲击在每个人心里。
    这时登州泗水县的县令突然道:“不若绕过这段水路,改走陆路?待过来中流砥柱到达陕郡后再重新上船运往长安?”
    谢珩不由地多看他一眼,道:“确实能够降低损耗,可是陆路相对于水路,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同时也会增重徭役的负担。可还有更好的法子?”
    沈时接道:“若是在附近修建转运仓,这样就不必非要在洛阳下船。”
    这倒是与谢珩的想法不谋而合。
    若是在砥柱山修建转运仓,江南运往长安的货物可以直接在砥柱山附近再下船,这样只需要再走十二里的山路,然后再上船。
    只是此事需耗费打量的钱财,如今国库也不算充盈,倒也是个问题。
    不过若是改革成功,以后江南的粮食茶叶等物再运往长安,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可减轻徭役负担。【2】
    谢珩示意他坐下,目光落在泗水县的县令身上,“你叫什么名字?何等出身?”
    泗水县县令忙道:“微臣安道和,是天宝五年的进士甲第十三名。”
    “很好。”谢珩颔首,“泗水县县令安道和暂代登州刺史一职,与沈卿一同拟定章程,许侍从从旁协理。”
    沈时同许凤洲立刻应了声“诺”。
    还未反应过来的安道和下意识望了一眼自己的直隶上司,呆愣在原地,眼眶微微红了。
    今年是天宝十五年,他一个一甲进士熬了十年还是个县令。
    原以为一辈子都是个县令了,没想到竟然还有出头之日。
    太子殿下终是还记得他!
    许凤卿提醒道:“安县令还不快快谢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