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不良臣(科举) 第10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只除了什么?”
    江着不知该不该说,但想到此事或许不止是谢良瑾的私事,还可能关系到众人安危的时候,还是大胆开口了。
    “四小姐身边那个少年,小人按对方所提供的消息派人打听,哪知却只得到其全家已无一人存世的结果。”他怀疑这人有问题。
    这事谢良臣也略知一二,大概在一年前,他从盛瑗口中得知了小妹从海上救了个落水的少年的事,还说对方生得极好,年纪比谢良瑾小五岁。
    一开始他们也没当回事,毕竟在海上遭遇风浪而落水的人不少,从海里救起个人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只是谢良瑾在救了人之后,这少年却没离开,而是留了下来,说要报答谢良瑾的救命之恩,所以在船厂当起了船工。
    少年十七八岁的年纪,生得又俊秀,谢良瑾本来还怕他承受不住船厂的辛苦,哪知他却十分能干,最后竟然还慢慢成了一个小管事。
    除此之外,此人还识字,不像一般商人那样粗鄙,渐渐的谢良瑾便对他生出些好感来,两人似乎有越走越近的趋势。
    自从知道小妹可能有了喜欢的人之后,谢良臣便让江着去打听对方的底细,可惜却一直没有确切的结果,可要说可疑,目前也未见不妥之处。
    现在他这样说,谢良臣也有点警惕起来,毕竟通常打着救命之恩名头,要以身相报的人,除了极少真的是感激涕零到要奉献自己之外,其他无外乎两种。
    见色起意以及另有所图。
    若是前一种,既然自家小妹也喜欢这个少年,谢良臣也不想插手,更不认为对方小五岁是什么大问题,到时候招赘就是了。
    可若是第二种,那他就无法容忍了。
    “传信过去,令人将此少年画像仔细描摹后随信一并寄来,同时找人试试他,看他会不会功夫。”谢良臣开口道。
    江着领命而去,谢良臣见砚台里的墨有些结冰了,又倒了点热水进去,将其化开,继续写折子。
    他写得这封折子是给众人请功用的,同时顺便说了一下许茂打算明年初夏派兵进攻北桑的事。
    此次他们出京的底线任务是在春天之前保北境安宁,能够交差的任务则是夺回失去的两座城池,至于要任务优秀嘛,自然就是打痛对方,消其气焰。
    若要如此,则必得发兵草原主动出击,至于时间,最好选在夏天。
    为什么是此时呢?说来原因也很残忍,因为春天乃是草原牲畜以及北桑牧民们繁育后代的时节。
    等春天结束后,草原上的女人和牲畜们都怀孕了,行动不便,若是此刻大融派兵杀到,则对方人马迁徙必定混乱,而且多半都会在逃命途中落胎,如此一来,既减少了对方的人口,又令其牛羊损伤,由此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
    汉朝抗击匈奴,使用的便是此种策略。
    在《汉书·匈奴传》里有如此记载:“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罢极苦之。”
    “惰?”的意思,即胎未成之前便被迫堕下,要么则是胎死腹中。
    所以即便在卫青之前,汉朝与匈奴对战多处下风,但是因为对方劫掠之后,汉朝也时时在春夏派骑兵深入草原对其骚扰,所以匈奴的人口一直不丰,初时还能随随便便集结几十万大军,等到后来,整个草原王庭已经是人烟稀少。
    不过自南北朝之后,匈奴逐渐被同化融入中原,因此针对匈奴的这种骚扰便没有了,比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据说就有匈奴血统。
    但是此种办法却未被摒弃,便如宋朝虽然武力不强,但是也常常会在春夏时节派兵袭扰蒙古,道理都是一样的。
    许茂打算春夏时深入草原作战,虽有骚扰的意图在,不过据谢良臣得知,他应该不只是想骚扰对方,还想有所斩获,比如歼敌多少以及抓个什么王回来。
    谢良臣是不赞同大规模深入敌后作战的,因为大融既没有汉朝兵力之强,也没有宋朝之富,可是既然作战计划已经定下,且十万人马已经开赴边关,那么他也只能与众人一道,力求最后取胜。
    首先要进草原,最重要的就是马匹,毕竟是去对方大本营作战,对方又几乎都是骑兵。
    在广袤的草原上,双方一旦短兵相接,对方不敌还可急速退走,他们要是骑兵太少,则连追击都难。
    因此这段时间许茂一直让人在征调军马,已经凑了五千骑兵出来,除此之外,就是盔甲防护的问题。
    上次真定攻城战,他们缴获了北桑不少物资,其中就有不少的铁甲,许茂已经命人将其分发给了五千骑兵,现在他们也算是铁骑了。
    不过谢良臣对于许茂让士兵只带赶路时的干粮,而不带储备粮还是有点担心。
    他倒是明白对方的用意,即带辎重行动不便,不够灵活,所以不如直接抢对方的粮食。
    此法的确不错,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得取胜。
    请功的折子已经被加急送往了京中,谢良臣想到三个月后便要出兵,恐此战有失,还是打算先与许茂商量一下。
    “将军,谢大人来了。”小兵将他领入房中便退了下去,许茂也适时放下了手中的兵书。
    现在他对谢良臣已经有所改观,不过还是提防着他要干涉军务,因此见他私下来找自己,许茂难免警惕。
    “不知谢大人来找老夫有何要事。”
    谢良臣也没绕弯子,而是直接开口道:“我来找老将军谈进军一事。”
    怕他要自己放弃进攻,许茂率先开口道:“人员马匹已然备齐,如今只等时机一到便发兵北桑,不知谢大人还有何话要说。”
    这些准备工作谢良臣部分参与其中,当然清楚并无疏漏差错,只是他却还担心另一件事,于是又问:“不知老将军可想过,那就是郭要手下仍有数万兵马,北桑要是在将军攻打高阙时,驻扎渔阳的郭要派兵截断将军后路又该如何?”
    作者有话说:
    第73章 考虑
    渔阳乃是大融被北桑攻占的另一边境小城, 离真定两百余里。
    因为地处大融最北端,所以在数年前便被对方侵占,驻军防守的正是郭要。
    说来也是讽刺, 以前他守城是为抗击敌国,如今却是帮敌国守城。
    至于许茂即将派兵攻打的地方高阙,则为北桑边城,说是城,不过也就是连绵一整片的帐篷,并无城郭可言, 部族首领为北桑国白楼王之子,距离大融边境约有五百里,离渔阳约三百里。
    按说论距离, 他们也该先打渔阳才是,可一来渔阳城池坚固, 二来郭要极擅守城,不像北桑骑兵,冲杀勇猛,守城却无多少经验, 毕竟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
    所以要是想打下渔阳, 朝廷派的这十万兵马根本就不够, 若是正面对抗,恐怕城未登上, 士卒便要先折损三分之一。
    二来就是从大融至高阙,渔阳并未在中间挡路, 且北桑一直防着郭要, 对他并未全然信任, 所以虽是令他守城, 但却未分多少骑兵给他,他手中原本的骑兵已经损耗的差不多了,数万人马多是步兵。
    因此许茂便是出兵高阙,郭要即使察觉到了,想要追击他,那也是望尘莫及。
    鉴于以上原因,所以他们也不是非要先攻打渔阳不可。
    但是谢良臣在看过地图之后却担心一件事,即对方步兵虽然无法对许茂的骑兵进行追赶,但是却可以以逸待劳,在途中伏击许茂。
    对方有数万步兵,许茂却只有数千人马,即便他得胜归来,可长途奔袭毕竟人困马乏,如此一遇上,则许茂必大败。
    谢良臣在地图上一一指出几处可能的埋伏线路,说出自己的观点。
    许茂原本是坐着的,见状也不由得站起了身。
    “谢大人所虑的确有理。”许茂面容严肃,“老夫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以目前的兵力,要想防止对方偷袭埋伏,必得调大军来此接应,若是这样,一旦甘南和渔阳合谋再攻真定和开阳,则两城危矣。”
    他之所以会如此安排,其实也有赌的成分,一是赌对方不敢分兵多条线路截杀他返程骑兵,二是赌对方不愿平白折损兵力,毕竟他们出兵高阙的事一直都是密谋,北桑不知道,便无法提前通知郭要令其协助。
    若是郭要出兵,则必无援军。
    至于第三嘛,则是赌他不会为了北桑与大融军士互相残杀,赌他其实心中还有归降之意。
    许茂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明,只最后一条没提。
    两人以前也曾在军中同为武官,所以对于郭要的叛逃,许茂既恼恨对方投敌,又难免有点兔死狐悲的凄凉,所以在迁怒朝中文官之余,也希望郭要能被朝廷招安,不要真的替北桑卖命。
    不过这事他自己藏在心中就行了,不必告知与谢良臣知道。
    可惜他虽没说,谢良臣却看穿了他的心思,直接打破对方的幻想道:“老将军以为,若是叛逃之人想要取得新主的信任,如何才显诚意?”
    三国里经常有将军毁在战败之后投降敌军,而每每换了阵营之后,最尴尬的也是他们,所以每次遇到战事,这些将军都会积极的请命,想要立战功以显示自己再无二心。
    这就是皈依者的狂热,这种狂热是出自内心的也好,还是形势所迫的也好,总之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作为叛逃的将军,郭要自然得万分小心,因为大融已经容不下他,若是北桑再对其不满,那么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因此,即便许茂是突袭高阙,郭要也没有得到北桑的命令,但他埋伏途中偷袭返程骑兵的事却有极大的可能。
    因为他得用此来向对方表忠心。
    谢良臣只问了这一句,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这么看着许茂,许茂便讷讷无法答话。
    终于,他叹口气,道:“虽是郭要有偷袭之心,但正如我之前所说,对方不一定能猜到我骑兵从何路返回,他若要截杀于我,必定得分兵,如此威胁则大减。”
    许茂又在地图上指了指开阳,“再说他如今手上兵力只有八万,若要再分兵来抗,需得留够人手守城,其余人才能来阻我,可一旦如此,开阳守军便很有可能出击渔阳,其上可能将城攻下,如若不然也可令其损兵折将。若他再与我相抗,那么又将再损人马,如此他八万步兵或许便要折去两万。”
    “老将军的意思是,如此他便会为了保存实力,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谢良臣接话道。
    “没错,谢大人既道他为叛将定然处境不妙,若是连手下兵卒都丢了,那么北桑定不会再派人给他,所以郭要必会保存实力。”
    “将军考虑的确有理。”谢良臣颔首,“不过将军也不可不防其万一,毕竟若是将军突袭高阙成功,北桑失利之下,郭要再献上功劳,或许这个代价他付得起。”
    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而且许茂也不得不承认,谢良臣说的很有道理。
    他出征是立了军令状的,若是这次有丝毫闪失,那么不只是他,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会被连累问罪,许茂不由得有些迟疑起来。
    “那依谢大人的意思,我们应该调开阳的守军提防郭要行动,必要时还要牵制对方?”
    可如此开阳城防又稍显薄弱了些,若是郭要不来堵他而是偷偷调兵攻打开阳城,那么他们仍旧十分被动。
    而且最重要的是,步兵不比骑兵,他们调动缓慢且目标又极易被发现,若是开阳城兵力调动,恐怕会打草惊蛇,让郭要察觉他们的行动,从而派人通风报信。
    许茂愁眉不展,思索半天也未有两全之法,谢良臣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若是老将军同意,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令郭要不派兵出城,只是还需老将军配合。”
    “哦?不知是何办法?”许茂看向他。
    谢良臣垂了垂眸子,后开口道:“反间计。”
    “反间计?”许茂有些惊讶,“你是说要让北桑相信,郭要已经准备再次叛逃?”
    没错,谢良臣的打算正是如此。
    既然对方有这层尴尬的身份在,且因为北桑也未全然信任他,则若有消息传出,对方必定对其警惕。
    而且从攻打真定这件事也能看出,北桑国内武将争权夺利,打压对手也很厉害,对着同族尚且如此,更别说郭要这个异族逃将了。
    只要他们放出风声,说郭要已经与大融朝廷秘密协商好,愿意接受招安,只要他将渔阳城交出,并且出兵帮大融歼灭北桑精锐骑兵,朝廷便封他建威将军。
    至于办法,自然是他先装作出兵攻打开阳、真定,然后故意让渔阳城守备空虚,然后再让大融派兵攻城,趁机将渔阳收回。
    同时他攻打二城却无进展,因此在失城之后他会让人修书往北桑王庭救援,如此等北桑骑兵一到,他再与大融里应外合,将救援的北桑骑兵一网打尽。
    当然要执行这个法子,肯定不能直接派人到处乱说,而是真要有修书密信的,且为了保证真实性,谢良臣的想法是最好由许茂亲自执笔,将整个“计划”详细写下来送往郭要处
    只是,最后这“”密信肯定到不了郭要手上,会在半道被人劫走罢了。
    等信被北桑获取之后,他们再配合着做点军事调动,那么即便对方心存疑虑,那么必会以让郭要固守城池来作试探,令其不出。
    而郭要接到命令之后,知道已然惹了猜忌,行事也会更加小心谨慎,这样贸然出兵的事他才有可能真的不做,毕竟他也有了不出兵理由。
    只是无论如何,此次事后,郭要在北桑处境会更加艰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