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不良臣(科举) 第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谢良臣倒没想换地方,左右这里他也住惯了,而且有时回来看书看乏了,教教孙土根写字,也能换换脑子,实在也没必要再换新地方。
    于是婉拒道:“多谢这位大叔了,要是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先去大叔那里。”
    这话咋听不像拒绝,但实际意思大家都懂,不过因着客气,所以那人也没生气,而是呵呵笑着应下了,还道一言为定。
    吃完晚饭,谢良臣到底在离开时把多出的馄饨钱补上了,且为防孙家夫妻要再推,谢良臣只将铜钱放在桌上便起身离开,等他们反应过来要再还给他时,他已走远,而那边摊子又离不的人,于是只好作罢。
    此时还是九月,气温依旧炎热,便是太阳落山之后热度也不减,偏偏古人尤其是文人十分讲究仪表整洁,所以便是夏天也得至少穿两件衣服,而且还是长衫,实在是热的很。
    所以谢良臣每日都要洗衣裳,否则不到三天他就没衣服可换了。
    唐于成与张筹也是一样,不过他们两人并不会洗衣服,都是给了钱让人替他们洗,只有谢良臣自己一个人会在天黑之后端着木盆去河边洗。
    最开始他洗衣裳的时间并不是日落之后,而是白天,毕竟白天太阳大嘛,要是洗完,说不定晚上就干了。
    可是就在第一天他去河边洗衣服,然后被一众女性围观议论之后,他就决定还是晚上去洗。
    毕竟整个沿河的大姑娘、小媳妇、三姑六婆什么的都看着他,还跟看稀奇似的指指点点,压力还是有点大的,所以他决定晚上去,这样一是人少,二是除非离得近,否则别人也看不清他长相。
    唐于成在知道他去河边洗衣后,还曾摇头,表示要他实在打算自己洗,完全可以就在屋后的院子,这样谁也看不见他,也就不会笑话他了。
    谢良臣虽然知道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却还是拒绝了,因为这样的话就得用孙家的水,而古人没有水管,每天挑水是很艰难的事情。
    “真希望有天男子和女子一起到河边洗衣服,大家都不会在大惊小怪。”谢良臣叹一声。
    唐于成听他这样说,好笑道:“古来男女有别,需各司其职,有些事就是男子做得女子做不得,有的事又必须女子做,你没听过‘牝鸡司晨’吗?这是世间伦常,良臣你又何必自寻烦恼?”
    谢良成原本被热得瘫坐在椅子上,人也没什么精神,此刻闻言,他难得坐直了些,不过语气却似玩笑一般,勾唇回道:“是吗?可我还想有天男子和女子一起在学堂里读书,也不会有人说有辱斯文呢。  ”
    这话纯属就是在胡言乱语了,张筹和唐于成一点也没被他这想法惊到,因为知道这事绝不可能,只道他是开玩笑,因此连驳都没驳一句,皆一笑了之。
    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岁考
    对于两人的不以为然, 谢良臣也没说什么,反正很多事情在发生前,大家都觉得不可能, 但一旦发生了,其实要接受起来也很容易,俗称习惯就好。
    时间如水而过。
    三人在县学里读书已经快到一年,而家中也传来了好消息。
    谢明文和他三弟谢良材都通过了县试,祝明源虽没上次考得好,但也过了, 他们三个明年四月便要一起去府城参加府试,而谢良臣则要8月才去省城江城参加院试。
    江城辖下有三府二州,原本按照一般的隶属关系, 州是从属于府的,但是也有一些州地位特殊, 会由省直辖,江城的这两个州就是这种情况,另还有一些州则是划归了府管辖。
    所以虽然江城的这两个州看似与府的地位差不多,但是实际行政待遇和府还是有那么一点差别。
    比如, 县学里廪膳生的人数是不能超过二十人, 府学是不能超过四十人, 而州学就是不能超过三十人。
    所以,从人口、经济还有其他各方面来说, 这种直辖州,基本就是介于县和府之间的存在。
    乡试每三年考一次, 上次举办乡试还是谢良臣他们到县学读书的前一年, 而下次乡试就得等到他们考完院试后两年了, 且院试和乡试的时间都是8月, 需得错开年份。
    原本在以前,院试开考,地点都是在州、府,只是主考官不再是知府或者知州,而是由皇帝下派的学政来主持。
    这些学政大多由翰林院或是六部的六品官出任,他们到省城任职,年限三年,每逢院试开考,他们便出发前往各地州、府主持考试。
    但是后来有一位皇帝嫌麻烦,觉得既然学政在省城,而且反正这些人考过了秀才下次考乡试也是在这里考,不如提前习惯一下环境,所以就干脆都在省城考算了,这规矩也就由此定了下来。
    只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到县学岁考的时候了。
    县学安排岁考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这个时间刚好在乡试前3个月,要是考过了,而当年又恰逢乡试,那么这些秀才稍微休息一下便能启程起准备参加考试了,而要是没过,那也不必再浪费时间,直接收拾包袱回家。
    总之,这种岁考,算是每年检验一下这些秀才们有没有偷懒、荒废学业的一种手段,省得到时候他们去参加乡试,结果学问太差,连秀才这种水平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真要这样,丢了户籍所在地主官的脸都还好说,要是被认为对方的功名是行/贿舞弊得来,这才是麻烦,所以岁考也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因为临考日近,谢良臣三人全都开始了熬夜苦读模式,毕竟这是第一次他们跟这么多秀才一起考试,对方都是过了过了院试的,而他们却只过了府试。
    只不过因为知道差距,所以谢良臣也没定什么具体目标,只想着反正尽全力就行。
    毕竟就算不过,他童生的功名也不会被革除,而要是排在前头了,他也得不到廪膳生的名额,谁叫他还不是秀才,只是有学习的资格呢?
    他积极备考,县学里读书的氛围也肉眼可见的紧绷了起来,各地有志于以后参加乡试的秀才纷纷从各地赶来,甚至有些胡子都花白了,是真正的老童生,让人看得唏嘘。
    “良臣,你说要是这次考得太差,三个月后的院试我还要不要去?”唐于成有点忧心忡忡。
    这些秀才即便岁考没考好,但只要过关即可,而且他们距离正式的乡试还有两年,这两年他们查漏补缺也还来得及。
    可要是他们三个这次岁考考得太差了,发现自己知识面的短板太多,这要补起来可没那快了。
    谢良臣嘴里咬着馒头,手上翻书未停,闻言头也没抬,回道:“为什么不去?去了还有机会,没去却连机会都没有。”
    “是啊,咱们来县里也一年了,总不能读了一年书连去试一试的胆量都没有吧?要真这样,那这一年不是白费了吗?”张筹笔尖在砚台里舔了舔,也继续提笔写字。
    唐于成想想也是这样,终于将心中那点忐忑全部抛却,三人一心埋头苦读,至于成绩什么的,统统不去关注了。
    此次的岁考是教谕主持的,不过等到考试那天,荣县的县令也来了,还特地在考试前对大家进行了一番勉励,让他们用功读书,报效国家,为荣县争光。
    其实这个新县令之所以这么重视他们这些童生秀才,有很大一方面也是为了他的政绩,毕竟朝廷考核官员的几个点,无非就是农桑、人口、税收、还有学风昌盛与否。
    像刚刚被调入京城的前任县令,虽然他本就是王学士一方的人,有上头关照的意思,但说到底他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区区一个县令而已。
    可他之所以能被上头的大人看在眼中,着重提拔,不就是看在他能干,想要栽培起来作为己方以后的得力助手吗?
    这样的机会难得,这个新县令自然也想重走前任的升官之路,所以才来勉励县学的众人。
    有了县令坐镇考场,谢良臣发现考生们更紧张了,而他们这些童生因为都坐在后面,离前头的县令较远,没被对方直勾勾盯着,心里压力倒是小上不少。
    卷子终于下发,谢良臣照例先检查一遍再读题目,然后就发现岁考其实几乎也就是照搬了府试的考试内容,重点还是考他们对经义的理解。
    第一天顺利考过交卷,三人出县学时表情都还算轻松,可见这第一日的题目对他们来说都不算难。
    可即便如此,谢良臣还是发现有考生考完后脸色苍白,神情惶惶不安,一副考砸了样子。
    这些都是基础题,要是这样都能考砸,那基本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就是对方确实在过去的一年荒废了学业,把学过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
    那个不停抬手擦汗的学子十分引人注目,另外也有些人神色凝重,似乎情况也不太妙。
    谢良臣惊讶之余突然想到一件事,每次考试,报名和实际应考的人数总是对不上,还有些人干脆不来报名,想来应该就是跟这些人的情况类似,知道自己肯定过不了,所以就干脆不来了吧。
    不过这次有县令大人坐镇,到没人敢中途罢考,都是从头到尾考了三天,完成了整个岁考流程。
    终于考完,三人也松了口气,只不过因着院试将近,他们不敢放松,别人都去休息的时候,他们不仅仍每日来县学上课,而且回去后的学习时间也拉长了,光是买灯油都废了不少钱。
    又三天后,岁考的结果出来了。
    本次岁考参与的秀才共有四十二人,童生十八人,新的廪膳生名单也出来了,没有太大的变动,仍旧是末尾几个名字换了新人。
    成绩公布这日,谢良臣他们早早的就到了县学,毕竟考试之后,最令人期待就是看成绩了,不管好坏,每到这时都是最激动人心的。
    只是他们到的早,还有人比他们更早。
    三人到刚到县学,就见县学门口的布告栏下早已站了许多人,而且他们似乎在热烈讨论什么,脸上神情有点异常。
    而见到他们过来,原本吵闹看榜的人全都收了声。
    谢良臣与张筹对视一眼,觉得这些人刚刚可能就是在说他们,因此心中也愈发好奇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道,唐于成最先来到榜下,等看到上头标注的个人成绩时,眼睛瞬间放大,脸上全是喜色。
    这次岁考总共有60人参与,虽廪膳生只取秀才前二十名,可除了这份名单,旁边另还有一份不分秀才和童生的考试成绩单。
    在这张榜上,谢良臣竟又排在了第一,张筹排在了第六,而唐于成竟然也排在第十三位!
    也就是说,要是他们已有秀才功名在身,那么此刻他们三个都是廪生了!
    其实这实在没什么好大惊小怪,虽然童生要想成为廪膳生,最快的办法就是在院试的时候直接名列甲等。
    但其实即便院试没有列为甲等,等回了县里,在县学岁考时能打败其他人,争取前二十名,那么也可以在后来获得廪膳生的资格。
    然后谢良臣他们一开始想岔了,觉得廪膳生就是以前那些院试里的佼佼者,是超级学霸,所以压力山大,不管是复习还是考试都极度的刻苦认真,一下用力过猛,所以便出现了这样惊人的结果。
    其实不止他们三个,另外还有两个童生考得也不错,只是排名在十九、二十,勉强算是吊着廪膳生名单的车尾,看起来没那么显眼,所以议论少些。
    五个童生考得比秀才还好,其中头名还被谢良臣夺去了,这件事在县学里引起了轰动不说,就连县令也被惊动,在榜单发出的第二日,县令就又到了县学,还特意表示要见见他们。
    五人被教谕领到会客厅,在等了半个时辰后,县令到了。
    因为他们都还不是秀才,所以见到县令仍要下跪,这些礼仪杭教谕已经先教过他们了,所以并未出什么差错。
    行过礼后五人便垂首肃然而立,等县令训话。
    这个县令姓王,今年约五十岁上下,不过据唐于成的消息,他实际考中进士也没几年,之前在别地任县令,后来三年期满才被平调到这里,官职仍是七品,未见升迁。
    这次来见王县令的五个童生年纪都不大,他扫了眼众人,便先是赞年少有为,后才说他们能这样安心读书都是朝廷、是陛下的恩泽,要几人以后思报社稷之类。
    这都是场面话,谢良臣他们当然也懂,于是都跟着附和,很坚定的表着忠心。
    就这么说了会要他们忠君爱国的话,谢良臣本以为这样就算了,没想到王县令竟在即将结束谈话时朝后拍了拍手,一个衙役模样的人便端着托盘进来了。
    “本官听说你们中有人家境贫困,因此便送你们去省城赶考的路费,望你们不要辜负本官的心意,在院试中考出好成绩,为本县争光。”
    王县令说完,那衙役便端着托盘往他们这边来,第一个就站到了谢良臣面前。
    他们几人的站位是杭教谕定的,基本就是按照岁考的名次来排,所以谢良臣便是第一个。
    浅底的木托盘上铺着红艳艳的布,上头整齐排列着十锭银子,每锭银子十两,银灿灿的。
    谢良臣想了想,虽对方没说要给他多少,不过看着这数大概也猜到了,于是他也没忸怩,衙役把托盘放低后,他就很淡定的取了两锭银子攥在手里,然后道谢:“多谢县尊大人。”
    有他开这个头,其他几人原本听县令说要送路费还有些不知所措,现在也都放下了矜持,很自觉的在轮到自己时就从托盘上取两锭银子。
    五人各自取了二十两,托盘也空了,王县令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捋着胡子道:“既是这样,那本官就祝各位旗开得胜。”
    这就是要结束谈话的意思了,杭教谕见县令已经端起茶碗,便冲几人使了个眼色,五人再次下拜谢过,便准备退出去了。
    只是临走前,王县令特地又问了一句,却是对着谢良臣的,“你便是谢良臣对吧,本官听说你长兄带着村人在种竹荪,有利却不独占,懂得让利于民,这点很好,而你又在县学读书,年少有才,也很好,本官记住你了。”
    听他说前半句的时候,谢良臣心里还咯噔一下,以为这县令要找麻烦,毕竟朝廷一直觉得农户只要光种地就好了,因为打仗需要粮食,要是所有的人都不种粮食而改去种其他东西,不管经济价值如何,这就是上头人绝对不允许的。
    也正是为着此,所以谢家在卖菌种时绝不多卖,也不卖往邻村,他们想的是大家能通过卖点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改善下生活就行,而不是要他们彻底放弃赖以为生的土地。
    这也是为什么平顶村种竹荪已经这么多年,而前任县令肯定也知道,但是却没要求推广开的最大原因。
    只是虽是这样,但要是有人非要挑毛病、扣帽子,那他们也没办法。
    所以在王县令刚开口提到他大哥时,谢良臣就已经在想要是对方责问起来,自己要怎么回答了,没想到他说的话却是夸奖,而最后一句记住自己了,谢良臣更是大松口气。
    关注他就关注他吧,反正他是无所谓,毕竟以后这些总是要来的。
    “多谢县尊大人夸奖。”谢良臣再次朝上揖了一礼后,跟着其他几人出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