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只是大姐,若是做了这个铺子,咱们只怕更忙不过来了。”王清儿有些苦恼。
“不碍事,了不起到时候再请个帮工帮着。”王元儿却是打算好了。
姐妹几个就这么商定好,而在晚上,王元儿又就着此事和王老汉王婆子他们说了。
“你们自个儿觉得可以做,拿了主意就好。”
大房的几个孩子,素来都是要好的,如今又要互相帮衬,王老汉欣慰之余也放下心来,也就只有这样互相扶持,家才会慢慢的兴旺起来。
王元儿笑着点头,她来说一声,其实就是知会,并不是征求意见,王老汉他们也很清楚这点,自然不会自讨没趣的说不。
一旁听着的张氏笑嘻嘻地凑上来,道:“元儿啊,也让我们参一股可好?”
她现在算是看明白了,王元儿的眼光是有的,看她近两年做的事,哪个不是赚得稳稳的?跟着她准没错。
王元儿敛眉,淡道:“二婶,我们这只是个小茶棚,也就赚两个零花,哪参得了什么大股。”
“嗨,能赚一分是一分嘛,你都让春儿他们参股了,让你二叔也参一股,难道不行?”张氏瞪着她:“都是姓王的一家人,元丫头,带着你二叔发财,你们好,你二叔也好不是?”
王元儿不作声。
“一家子都兴旺,那才是大好事呢,爹娘,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张氏见她垂首不语,便看向王婆子他们。
王婆子张口欲言,王老汉却咳了一声,道:“元儿也说得对,只是一个小茶棚,要分多少股出去?你们就不要凑这个热闹了,多花点心思把王记铺子打理好才是正经。”
张氏心下不悦,可看到公爹那带着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得讪道:“爹怎么说怎么就是。”
也不再坐下去,回了房,气哼哼的灌了一大口茶,骂道:“就净是向着大房,我就看着,将来是不是要大房的丫头给你两个老东西担幡买水。”
王婆子也很不理解王老汉的想法,在她看来,如今大房二房相差太远了,大房好了,帮扶二房一把也应该啊。
“老二家的是个什么性子你又不是不晓得,看银子看得跟眼珠子般紧,若是也参一股,将来分得不清,只怕有的是闹。”王老汉抽着水烟道:“老婆子,人的心,是经不住算计的,若是因为钱银的事寒了心,将来一旦二房再有个啥幺蛾子,大房会不会毫无隔阂的帮忙?”
“既然都分家了,就不要再搅和了,元儿也不是心狠的人,将来再有个什么好的,又不损害大房利益的,相信她还会记得她二叔的。”王老汉看出去东屋的方向,道:“老婆子,你还看不清么,如今王家,就靠着大房了。”
王婆子心头一震,唇紧紧地抿了起来,眼里神色复杂,最后轻叹了一声。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崔源之诺
王春儿和候彪商量过,决定合股进王元儿他们那个茶棚,换候彪的话说,赚银子倒是次要,过来王家这边,王春儿母女俩也不用整日闷在家里无所事事的,还有人陪着说话,反正他也常在衙门,也都在王家附近,一举数得。
候彪对王春儿的体贴让王元儿等人都很满意,嫁男人嘛,不就图个贴心和有依靠么?
既然都同意把铺子扩大,那就事不宜迟,王元儿当即去木匠铺子订了几张小桌子小凳子,又和清儿春儿他们商议着捣弄出几个小点来。
王元儿还给铺子起了个名儿,就叫茶棚铺子,让人用布写了一个大大的茶字挂着,又用木牌子写了铺子里有的小点,卤蛋,香干,卤肉,凉菜,肉包子等挂在铺子里,人进来就一目了然。
待到茶棚正式重开时,已是九月初了,市舶司也正式在整个北朝国开行。
这市舶司衙门一开,来往的商船出入港便都要在衙门登记,这来来去去的,市舶司门口算是热闹起来,茶棚铺子的生意也日渐好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锦王豆腐乳因为成了贡品,又接了几个大单子,便又在江南和山西那边各开了一家大作坊,加上又有商船出海带出去一批,这生意是好得很,关总管说了,年底就能分到红利给王元儿。
这可把王元儿给乐坏了,她还以为今年豆腐乳那块的收益全在商船那块,可如今就要有银子进袋,怎能让她不高兴?
再还有商船又拉货出海了,无意外的话,年底就能回来,那时进益肯定不差。
京城里的洋行也递了消息来,因为朝廷的商船归来了,舶来品见得多了,也就不新鲜了,东城那边也开了几家卖这舶来品的铺子,把宝来洋行的生意也抢走了好些。
但因为宝来洋行的价格定得不高,生意也称不上一落千丈之说,就是收益不如开张那会,白掌柜还劝王元儿不用着急,只要在成本价上胜人一筹,那么这铺子定能不亏,他又针对眼下的情况提了几点对铺子有益的意见,比如捆绑销售,比如批量卖出等等。
对于此,王元儿早就是心里有数的,也没放在心里,对白掌柜的意见也十分同意,回了信给他让他全权做主。
一切都很顺畅,王元儿整日里都是咧着嘴的,如果眼前的家伙不在眼前晃的话,她会更高兴。
“我也不过是离开十来天,怎么就板着个脸对我了?真叫人伤心。”崔源坐在茶棚里,笑看着王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