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10
/p
/p
还是名不副实,终归是像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用精致无比的外表去遮掩腐朽不堪的内里。
直接的,间接的,无一例外——
1992年3月30日,美利坚加州的洛杉矶音乐中心又再一次迎来新一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这是新的一年,亦是新的十年,更是新的时代。
在这个电影黄金时代的尾巴,每一次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确实是文娱界的一场盛会,会尽力为“创新”这两个字,做出一定量的努力。
例如今晚就出现了第一部 获最佳影片奖提名的动画长片《美女与野兽》,也例如执导《街区男孩》的约翰·辛格顿,成为了首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的非裔美利坚人,并且也同时创下了最佳导演奖提名人的最小年龄的新纪录。
当然了,相比这种止步于提名的对象,最令人大开眼界的,莫过于是历史性地以恐怖片的题材获得最佳影片的《沉默的羔羊》——它直接在这一届的颁奖礼上,横扫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编剧这五个重量级奖项,成为这一届颁奖礼的最大丰收者。
而在众人的复杂目光之中,本届奥斯卡终生成就奖,并没有落在之前被认为是“大热门”的乔治·卢卡斯那里,而是选择了已经更换国籍的瓦西里·兰诺沃伊。
但这个出演了《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在前苏国和华夏等地方都鼎鼎有名的影片的国宝级演员,却是没有出席这一次的颁奖典礼,只由受邀前来的朋友黑泽明导演,上台代替他来领取这份荣耀。
不过,接下来的另一个奖项的颁发,就更是令人瞩目——
“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是——《九州往事2:砥砺前行》!”
这个名字一出,甚至都要比之前横扫五个重量级奖项的《沉默的羔羊》,都要让人感到震撼!
但这就像是瓦西里·兰诺沃伊打败了乔治·卢卡斯、不来领奖也是照样获取了本届奥斯卡终生成就奖那般,虽然台前幕后议论纷纷,但最终却也是无人质疑或者发出异议。
至于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想领这个奖的苏韵,在上台发表得奖致辞之时,也是说出了一番意味深长到令人回味无穷的话:“……我由始至终都认为,那是一个最好而又最坏的时期。”
“为了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好,那个时期的人会费尽心思耗尽力气,去发展一切可以发展的东西……”
“华夏有一句古话,叫做‘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当对抗已是无用功、甚至可以说是适得其反之后,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到来。”
第492章 预言与预告
对于这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最佳外语片获奖致辞,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苏韵不想再和这边的圈子玩了,于是就勉强保持着该有的社交礼仪, 上台去拿了这个奖, 作为这么多年相爱相杀的最后交待。
毕竟在苏韵行为表现的记录里面, 除非是触到了她的逆鳞,否则她就都是挺“钟瑶”的一个人。
而苏韵的脾气和骨气, 亦是很有华夏传统的风范, 在大场合的礼仪这方面, 都是做到了尽可能的“温和有礼”,所以大多数时候就都是能达成“好聚好散”的结局。
在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人觉得苏韵过于张狂, 认为她将主要精力就此放回华夏和香江那边, 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虽然华夏神州大陆的文娱和经济确实在这些年里获得了飞速发展, 并且在人口优势的支持下,也是有了一定的票房数字跨越;不过, 要是拿它来相比起已经发展多年而且在现时依然□□的好莱坞, 这两者的差距无疑不只是一星半点。
反正在这个时候,就是真的很难有人能预想得到, 未来几十年的世界变化和发展, 会是那么的出人意料。
就像是谁人也不能提前想象到,曾经那么强大繁盛的国度, 会在新世纪的来临之前, 在许许多多的人都未曾有所心理准备的情况下, 突然就这么近乎悄无声息地倒下一般突如其来。
国家层面上少了那么一个强大的对手, 而文娱方面, 居然在这个世纪的最后十年, 也少了一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对手——尽管好莱坞这边有不少人对苏韵这些年的抢票房行为有着各种各样的意见, 但无可否认的是,苏韵这些年为电影行业而做出的推动,亦是让所有电影人都得到了不少益处。
在他们都还力求做到拍出一个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达成他们名利双收的梦想时;苏韵和她的小伙伴们,是一边在做着和他们相同的事,另一边也是在做着对“电影”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
而这样的技术创新,得益的并不止是苏韵或者是和她一样追求电影制作技术的人,而是全世界的所有电影人。
如同当年香江电影带头拉起“吊钢丝”的技术风潮,从动作片、神话片蔓延开来,成为后来许多电影在拍摄制作时的必备技术一样。
一项相关技术的革新,带领的是整个行业的相应发展。
总的来说,苏韵的贡献他们之前之所以会不承认、又或者是尽力压制,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她不是“自己人”——如果苏韵是“自己人”的话,以好莱坞的造星能力,她绝对是这个年代这个圈子里最为耀眼的那颗真正的“明星”。
而现在,这颗被有意遮掩光芒的“明星”,大概是厌倦了好莱坞这个名利场,打算回归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了……
这么一来,突然之间,苏韵就是接受到了从前未曾设想过的待遇。
在这一届颁奖礼之后,从前那些总是想要给她挑刺添堵的报纸杂志,在提到苏韵的时候,居然也是变得十分的“温柔”了起来。
不但少了之前那些吹毛求瘢一般的挑刺抬杠,甚至还是用一种相当赞许的语气,在里面的文章中总结了苏韵这些年对电影行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她和她的合作伙伴在电影技术、电子科技产品等方面所做出的创新等等……
苏韵当时饶有兴趣地买了几份来看,一看之下倒是难得红了脸:不得不说,最“了解”自己的人永远是敌人,那彩虹屁夸得,要不是知道这文章里面说的是自己,她都以为这是什么超级伟大人物的生平记录了……
大概就真的是——当“失去”之后,才能是认识到曾经不起眼、不喜欢的东西的“美好”吧?
人总是这样“贱”的,该珍惜的时候不珍惜,失去了又在这里哭天喊地,说得一副“玛丽苏走了之后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又该去往何方”的样子,好像没了她以后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就没有未来了似的……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