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1
/p
/p
梅妍霜撅了噘嘴,但看苏韵兴致如此高昂,也不好打断她的情绪,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认了陈柏杨的这番小动作。
至于因为站得离陈柏杨最近所以第一个发现此事的张榷嵘,则是在微微的一愣之后,又半是勉强半是由衷地展露出了一个笑容。
在焦点中的苏韵,倒是不知自己这一个无意识的举动给身边四人带来了一瞬的别样心思,只是仍然一手抓住陈柏杨的手臂稳住自己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一手扒住布帘,目光牢牢地盯在参赛队伍出场的出口那边。
很快,先前的音乐逐渐淡出,一首让这个时代的华夏人民非常熟悉的音乐,便逐渐随着那个两百多人的参赛队伍淡入赛场跑道之中。
解说员吉姆和彼得的身影适时跟随着音乐响起,在介绍了华夏的名字、位置、国土面积数字以及与美利坚的国土面积的大小对比、运动员人数等等常规介绍词之后,又特意提到了走在队伍最前头的刘祥春老人:“52年前,他曾经孤身一人代表着华夏,前来洛杉矶参加了1932年第10届夏季奥运会……”
但这一次,他再也不是疲累劳苦的孤身一人,而是带领着两百多个年轻有力精神抖擞的运动员后辈,再一次伴随着来自遥远东方的雄心壮志,踏上了这一片夏季的赛场。
1932年,仿佛无尽炎热的夏日里,这里曾经站立着一个英勇而孤勇的华夏运动员。
1984年,这里再一次举办起又一场世界性的体育盛事,昔日孤勇的运动员,再一次带着家乡的后辈与历经苦难后重新崛起的东方古国,重新来到这里,再次站立于此。
52年前,无畏的孤勇者即使再如何勇猛,也无奈折翼于外在因素的拖累之下。
52年后,这一个历经洗礼的队伍,即将向世界展现出由五星红旗指引下凝聚出来的全新力量,实现零的突破……
由拥有“亚洲最佳中锋”美誉的国家男篮主力中锋王力斌作为旗手,挥舞着那一面点缀着五星的红旗出现的同时,观众席里欢呼着、呐喊着,哗啦啦地站起了一大片人。
不止是观众席里热泪盈眶的华裔、还有一大群欢呼雀跃的美利坚人民。
四年前,华夏毅然选择了不去莫斯科;四年后,华夏却是给面子来了洛杉矶。
不止是古时之意,更加有今日之情。
时隔52年,那一面红旗,终于再次飘扬于洛杉矶的赛场之上!
“我们回来了……我们再一次回来了!”
观众席里有人哽咽痛哭出声,但这理应被淹没在欢呼声、口哨声和掌声的哽咽,却是被一个接一个的人重复,然后汇聚成了一句饱含着万千复杂汹涌情潮的呐喊——
“华夏人……回来了!”
第322章 观众视角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 整个华夏的经济和精神面貌,就出现了飞一般的发展。
前往南方大城市淘金赚钱这一股热潮的兴起,这些年来, 不止是各处农村, 就连城镇里头也有不少南下打工、做生意的人。
保守之人仍然守着“铁饭碗”留守于舒适区内, 而那些脑子活络胆子又大的, 便是在人们的不理解目光之中, 主动或被动地辞去了这年头看似铁饭碗的工作, 怀着满腔热血和一身干劲,前往大城市闯荡。
虽然这当中亦有不少人闯荡失败, 灰溜溜静悄悄地返回家乡;但是站在时代的风口上,只要敢拼敢干,获得大大小小成功的人依然是占据了多数。
每逢年节时间,这些南下闯荡赚了钱的人,就会带着大包小包衣锦还乡, 将外界的各种新鲜稀罕玩意带回家乡,让仍然处于懵懵懂懂状态之中的家乡人民,于这些新鲜稀罕玩意里窥见了大时代的一角痕迹。
而步入八十年代之后, 上一个十年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三大件,就被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这新时代的三大件所取代。
鉴于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电视剧逐渐普及,相关部门也开始陆陆续续引进了众多港台、日韩的电视剧,让拥有电视机的人民开拓眼界, 丰富娱乐时间。
即使是在偏远的农村,这个时候亦有不少家里环境数得上号的人家,拥有了一台或是彩色或是黑白的电视机,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 这一户人家就会如小型的电影放映会进驻其中一般, 热热闹闹地挤满了一大堆过来看电视剧的人。
无论是香江的武侠剧还是东瀛的现代剧,人们统统都看得津津有味。
而在这当中,孩子们就看得最是起劲,看完武侠剧就是手舞足蹈自以为是武林高手,看完现代剧就是羡慕并学习吸收着其中的一切,感受着开眼看世界的无穷魅力。
电视机和电视剧的风靡,便让某些脑子灵活的人看到了商机,陆陆续续在各处开创了能播映录像带的录像厅。
苏韵年少时和东瀛合作拍摄、然后又被引进回香江播映的青春励志偶像电视剧《千面女郎》,在苏韵的努力争取之中,便被相关部门再一次引进,加入大陆电视台的播映计划之内。
经过一番国语配音后,曾经的“国民闺女”,终于是从大屏幕走进了小屏幕,在电视机里头和怀念她惦记她的千家万户再次见面。
与此同时,亦带出了八十年代日剧与港剧风靡神州大陆的一段历史。
录像厅的老板们素来是与时俱进,《千面女郎》一播出就是全民追捧,但人人都苦于每晚两集不够看,于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客(zuan)户(qian),录像厅的老板们就纷纷赶紧去购入《千面女郎》的粤语配音版,供给各位客户“先睹为快”。
当然了,国语配音版的预订也是提上了日程——苏韵的作品向来是好看又经典,当年电影下乡计划的《天生一对》、《人工智能》、《艺伎回忆录》、《灵异第六感》、《这个杀手不太冷》以及《怦然心动》六连大礼包,至今都还是不少电影院里长盛不衰的春节套餐,许许多多的人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三三两两呼朋唤友或者干脆就是带着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来一个玛丽苏电影马拉松。
遗憾的是,苏韵后续的电影因为版权都在赵氏那边,除了《天台邮差》被特殊渠道引进过到深市放映之外,其它地区都还是一直没能拿到相关播映权。
鉴于这种情况,大家想看长大后的国民闺女的话,要么就是拜托南下打工、做生意的亲朋戚友买电影录像带回来,要么就是等录像厅买到这些电影的录像带,然后花钱去看:虽然和电影院的有所差别,不过苏韵后来的电影基本没有如《人工智能》一样的震撼性大场面,用小屏幕也是能稍稍看个过瘾。
不过,比起懂得去也舍得去录像厅看录像带的
/p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