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38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p
    /p
    。
    所以,苏韵在北美那边杀疯了的特效技术,放在香江这里因硬件跟不上国际进度,反倒是不能占去大优势。
    而且最重要的是——打赢了,真艺呈自此便能奠定神格;打输了,真艺呈也能用一句初初成立不敌前辈的话,把这次败仗给糊弄过去。
    这次对抗,对真艺呈来说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再说了,别看苏韵在台岛那边是“解禁”了,但她本人还是禁止入台;到时要算亚洲总票房的话,苏韵的新电影一缺台岛票房二又因这关系不好放上大陆捞钱,先天就要缺一大笔数据。
    但在这番仿佛随时将要掀起一场香江电影届变革的紧张对峙之中,最搞笑的,莫过于结局——影视界的人都在为了争一口气而有你无我之时,真艺呈背后的地产公司反倒是联合了另一个想要往电影圈发展的小伙伴,去找上了赵氏与佳和,并承诺说只要加上真艺呈一起三家合作拍电影,那么台岛那边的问题他们会出面帮忙解决……
    只要解决苏韵身上的遗留问题,那么苏韵之前留下的电影以及后来拍摄的电影,便都能放往台岛那边以及相关被影响的东南亚地区捞钱——这个诱惑实在有点噎,噎得本来想要强强联手挤兑新人再争香江地位的赵氏与佳和,似乎都有了不小的心动之意。
    面对这种为了捞钱可以放下仇恨携手合作的资本至上局面,苏韵转头还真的给他们赶出了一份相当“形象”的电影剧本——
    《我的三个死鬼前夫》:女主苏苏先后嫁过三任丈夫,第一任丈夫大明星周嘉和婚礼上意外摔下山坡逝世,第二任丈夫社团大哥邵三适婚礼上被仇家狙杀,第三任丈夫牧师申艺诚在花烛夜被两个前夫鬼魂吓倒……最后由于这三任前夫的离去,便分别给苏苏留下了大笔遗产,令其一举成为少有人知的隐形富婆。
    而三个前夫的鬼魂在等待投胎的期间,都暗中守在苏苏身边,不但一边照顾遗孀一边又互相嫌弃,偶尔还会合作无间地联手赶走新来的追求者,以免自己头顶染绿。
    直到某一日,他们发现沉浸在克夫评语里的苏苏诊断了情绪病生活不能自理,而当苏苏也遭逢意外的话,他们的资产就会被政府回收,而他们更是会变成无人供奉的游魂野鬼……
    为了让苏苏走出阴影重获新生,以及为了让自己打拼一辈子的财产不被转为无主之财而充公,于是这三个死鬼前夫便只能摒弃前嫌、齐心协力地一起踏上了寻找满意绿帽之旅……
    第223章 影射
    纵观八、九十年代的港产老电影, 其谐音影射的剧情设计多不胜数,也许《我的三个死鬼前夫》并没有能在影射这一点上走到数量之冠的地步,但在那么多部同期电影之中,那个影射之辛辣和大胆, 必然是得在盘点榜里占有一席之地。
    大概也就是联合了苏韵这个能游走在三方巨佬斗争之外的奇行种, 方才能打造出这三个一听粤语原声就能让人啼笑皆非的名字出来:第一任前夫“周嘉和”显然是在影射苏韵第一次加入的电影公司乃是邹运华的佳和, 而第二任前夫“邵三适”则明显是化用了赵氏和TBB台标改版彩色后的民间俗称“三色台”, 至于第三任前夫“申艺诚”……毫无疑问就是最后加入来一起拍戏捞钱的真艺呈了。
    当然了,最后那个被三个死鬼前夫选中来接替他们的人选“华纳”,就连名字都懒得改了直接真身上阵, 并且在剧中三个死鬼前夫商议“我们三个得赶紧找个水鱼(凯子)接替我们的老婆和财产”时,引出华纳这个人物的花名“凯子华”……
    因此,后来也有人串联这四个角色的谐音,在评点时将其当做一则小趣闻来说:苏韵的工作历程里, 从最先加入佳和开始, 后续再转入赵氏, 之后因佳和与赵氏合作的关系又引得真艺呈想要来分一杯羹——可惜到最后, 都还是华纳这个迷惑操作颇多但却总是能屡次化险为夷的凯子,不管苏韵在香江跟哪家电影公司合作, 在海外市场这边, 都是因为香江电影公司多数都和华纳合作海外发行事宜,而被它给稳稳占住。
    所以,也有人认为这部电影算得上是苏韵小半生的写照:虽然这部电影是将苏韵各大合作过的电影公司当做了“前夫”来写,用拟人化的方式去呈现一场嬉笑怒骂的喜剧——但是,这个还不是单独的例子, 毕竟在往后的日子里, 苏韵也出了一系列共三部的《九州往事》电影, 同样也是用了拟人化的方式,将国家拟人成为故事里的角色、让往昔的历史与预测的未来融合在了一个奇幻大陆的世界观之中……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苏韵,正在监听室这里,翻阅着她昔日的小学老师郑国光郑Sir的填词。
    这些年来,郑国光靠着保质保量的填词作品,已经是在圈中占据了稳稳的一席之地,隐隐亦有了与苏韵记忆中那“香江词坛三巨匠”的影子:圈中填词的三个大佬里,黄湛大情大性风格多变可惜却是拖稿狂魔,卢鹤沾钟爱非情歌类轻易不接搞;唯独是郑国光来者不拒保质保量,但因为个人的小清新如诗歌的风格比较明显,所以想出hit歌的时候也是得选合作者。
    每个填词人总有特别“钟爱”的一个歌手,也不是他们想要偏心,偏偏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和这个歌手在合作时就最是合拍。
    例如杨千夏之于林汐,也例如陈柏杨之于郑国光。
    不得不说陈柏杨虽然演技不咋的,但在音乐这方面的才华是真的天赋异禀,早些日子他就说想找一些老歌重新编曲,据说是想要造就出一种复古又时髦的旧瓶新酒感觉,让旧时的好歌不至于被时光掩埋。
    而郑国光在拿到了他的新曲子之后,便也很快地给他交了一版名为《今宵多珍重》的填词。
    “愁看残红乱舞,忆花底初度逢……”陈柏杨拿着填词纸就去隔壁录音室试唱兼练歌了,苏韵拿着填词纸左看右看,却总是觉得有点不对劲。
    直到陈柏杨练得有点眉目了,开始唱一段完整的歌词的时候,苏韵方才开始对那些不对劲的感觉有了点头绪。
    这年头香江除了没有那些简易方便的视频后期制作全家桶之外,那些音频后期制作全家桶,当然也是没有的。
    想要录出一首合乎心意的靓歌,便是不能像后世那样一句句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唱,等后期制作人员给一点点地做后期,然后再混缩成一首拿得出街的成品;而是需要歌手本人自己一整段一整段乃至整首歌一气呵成地完整唱下来录制成音频,再由后期制作人员经过各种调整,最后再混成一首拿来交货的歌曲。
    所以说,这个年代的歌手的功底,那都是实打实
    /p
    /p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