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13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p
    /p
    家的梦想,而不是为了汲汲于名利,从而拍出一部又一部只为赚钱的流水线电影。
    毕竟还是个年轻人, 多少都带着点视钱财如粪土的清高。
    不过,清高总得在金钱的打压下低头, 所以斯皮尔伯格才会为了环球“拍完这部电影以后你想拍什么就拍什么”的这个承诺,投身到了《大白鲨》的拍摄中。
    不情不愿的人员加上技术不到位的技术,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模型制作知识, 模型入水故障不断、周边人员清理困难等问题致使了多次重拍的恶性循环, 最后就必然会出现拍摄周期的不断拉长和影片预算的逐步升高这两个结局。
    好不容易熬过了资金和技术的危机, 现在正处于平稳的时期, 苏韵相信,提出一点有建设性的意见, 应该会很容易被斯皮尔伯格采取。
    而且, 原本纯商业性质的“普通人”冒险惊悚片添上了经久不衰的环保内核, 这也是与他本来不甘心拍摄纯为赚钱的商业片的想法一致。
    因此斯皮尔伯格在和苏韵详细商讨了一番之后,就在剧本中添补上了这一个小细节。
    有关这一个细节的补充,后世对此的评价就是:目光长远准确的伟大人物总是会对一切都常怀悲悯与畏惧之心,而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却只会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祸延子孙的警告。
    嘲的就是某些为了利益而造就了小事化大滔天巨灾、并且还不愿承认不愿道歉不愿补救,只想着拖上全世界一起下水遭殃的脑残。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苏韵等人,尚未能知道后世的现实竟要比虚拟的故事都要“精彩”。
    目前,在斯皮尔伯格因为得到了足够的投资而开始重新编排起剧本的主线和细节时,一名反对者跳了出来。
    “我承认,苏的细节补充得不错,但结局的修改我并不同意。”说话的人正是《大白鲨》的原著小说作者彼得·本奇利,因为是原著作者的福利,所以他就在片中客串了一位报道海滩盛况的电视记者,算是过了一把亲眼目睹自己的文字故事即将会变成动态影画的瘾。
    “既然你们无法打动格里高利·派克,那么原本的结尾致敬情节就不应该修改——否则这就是对作品的亵渎!”本奇利看完修改后的结局,顿时展现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但这样修改后的结局有爆点,能更好地抓住观众。”斯皮尔伯格耐心地解释道。
    本奇利扶了一下眼镜:“所以呢?爆点就是所谓的大白鲨被气瓶爆头的情节?这完全就不符合实际!”
    “但影片本来就是脱胎于实际而又脱离于实际。”苏韵插话进来:扪心自问,她是更喜欢斯皮尔伯格修改后的结局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观众还是作为一个电影从业人员,气瓶爆头的影音刺激绝对就是要比缓缓失血的平淡来得吸引眼球。
    或许从文字上看,能感受到那种随着时间逐渐流逝的恐慌和燃起的希望;但在一部定位是以商业为主的电影时间里,戏剧性和具备视觉冲击的结局,就是最佳的结局享受。
    毫无疑问的,斯皮尔伯格即使是不太情愿的开始,但在正式上手之后,也是立刻就动用起了他敏锐的商业触觉来对剧本故事进行了相应的改动;相比之下,原著作者本奇利那外行指挥内行的坚持,就成了拖后腿的一个障碍。
    所以说是绝对不能小瞧一直保持着温和性格的人,因为这些人一旦生起气来,那可要比平时脾气不好的人都要凶。
    这一轮的争议,就以本奇利被“请”离了拍摄现场告终。
    看到斯皮尔伯格突然从温和派变身为暴君,苏韵也是默默叹了一声:这如出一辙的不同意就滚蛋的强权操作,难怪斯皮尔伯格和库布里克这俩忘年交好兄弟,即使明面性格南辕北辙也照样能聊到一块去了……
    敢情私底下都是不容质疑的绝对控制心理。
    至于影片取得巨大成功上映后,被请离拍摄现场的本奇利在采访里表示修改的结局十分精彩,那时的争论是他有些狭隘了的收场,那就是后话了。
    这边厢,斯皮尔伯格对苏韵的好感又是增加了不少:能和他心灵上想法一致的人不多,更别说苏韵还是师从过他偶像、又出手帮忙解决了剧组资金问题的小天才小金主。
    本来和土豪做朋友就是一件让人趋之若鹜的事,而且苏韵还是他的“理想型”:斯皮尔伯格年轻时就幻想过自己未来是个天才,梦想就是想做一个年轻的天才导演,可惜事与愿违——他拍出那部在康城得奖的《横冲直撞大逃亡》时,已经是他不愿提及的28岁“高龄”了。
    而且有小道消息说,他为了让自己显得年轻有为,还特意把年龄改小了2、3岁。
    苏韵吃到这个瓜时其实挺茫然的:原来除了明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把年龄改小之外,做导演的也喜欢搞这样的操作方便拗人设啊?
    对于这个问题,斯皮尔伯格倒是没有什么表示:因为相比于苏韵年纪轻轻就已经奥斯卡在手名利双收,他现在却是还得为了恰饭问题而和难缠的鲨鱼与不喜欢的工作激情对干。
    没关系,成不了自己最想做的人,和自己最想做的人做朋友也是差不多的……
    因此,斯皮尔伯格这个不知应当算是童心未泯的成人还是一个过分成熟的老顽童,在面对苏韵时,是最最没有架子的一个合作者。除了让她跟在身边学这学那之外,还很是“过分”地放手给了她第二摄制组的主导权,硬是让她以稚童之龄拿到了助理导演甚至是副导演的权利。
    这样的骚操作,自然是引得人们颇有想法。
    不过在想到斯皮尔伯格基本上大多时候都亲力亲为、第二摄制组只是从旁辅助的现实,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由他去了。
    6月份的海滩虽然阳光遍布,但实际上的温度只有摄氏度18度左右,甚是清凉。
    加上海滩上一大片只穿着泳衣拍摄夏日海滩场景的群众演员,那就是更让人心里一凉了。
    苏韵看向把毛毯放到一边,只穿着一条红色泳裤的汤姆,关切地问:“怎么样,能扛得住不?”
    “没问题。”汤姆热了热身,就动身前去就位。
    这一幕拍的剧情是人们在发现大白鲨出现并且猎杀人类之后,从海里惊慌失措向岸上奔跑的场景,而那个被大白鲨杀鸡儆猴的倒霉鬼,就是汤姆饰演的小男孩。
    所以让他穿了一条红色的裤衩——既是青春和活力的展示,也是暴力和危险的暗示。
    反正苏韵就此拍了多张他冻得哆嗦的表情包和解下毛毯后因为穿着“清凉”而不好意思的羞涩脸:真正的好朋友,就是要专业地全部记录下对方永远都不愿回忆的黑历史……
    至于那些同样穿着清凉的
    /p
    /p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