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两个孩子都比较好带,爱笑不爱哭,但再好带都是婴儿,得时时看顾着。
两人轮换着来,总算不是太艰难。
今年粮食的收成比较一般,受大暴雨的影响,减产了一半。
但W县毕竟是鱼米之乡,即便减产,也有往年的积累,再加上任务粮也减少了,上交完之后还剩下一点。
每家分一分,吃到明年夏天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家家户户都有了工资,而且还不低,靠着这个,今年就是富裕年。
和他们差不多情况的乡里,因为橡树村收购甘蔗,每个村都种了,也都得了卖甘蔗的钱,比橡树村差点,日子也不艰难。
对此县长是非常高兴的,原以为今年大家日子难过,没想到因为一个厂,就让所有百姓都能过下去。
这是第一次,他认识到产业的力量,对于司徒泽要求的扩大规模,毫不犹豫同意了。
并且,他还考虑着是否把县里的制糖厂并入他们厂,那个厂只有五十几人,效益还可以,毕竟县供销社的糖就是从他们这里进的嘛。
司徒泽跑销售的时候,特意绕过了本县,就是为了不挤兑掉他们的生意。
合并有合并的好处,能整合全县的资源,但坏处也大。
县制糖厂是国营单位,里面的厂长算得上是国家干部,整合之后,到底谁听谁的?
他们厂算是集体单位,即便是桑语这个名义上的厂长,也只是一个普通工人。
司徒泽说清楚他们的难处,并强调道,我并不希望整合,不是我们想要滥权,而是集体单位更有机动性,我们可以扩大规模,可以亲自去谈合作,把我们的销售范围辐射全省,乃至外省。可合并后,成了国营单位,做什么都有规矩,都要走流程,这很耽误事。
就比如,采购部想要采购一个村的甘蔗,得先和他们谈好,然后上报,经过层层审批,拿到同意书,双方签字,然后再去采购。
要是觉得这个村不好,想要换一个村,那又要再来一遍。
这耽误的时间,至少要半个月,不是人家故意拖延,而是得有人去村里核实,这个村的甘蔗到底如何,是不是符合标准。
好处是管得严,少了贪污和回扣之类的潜规则。
可坏处也很明显,机动性差,想要发展壮大,困难重重。
县长听完,先是皱眉头,你们可不要犯错。
这番话下来,只觉得制糖厂的权限太大,好像不太符合计划经济。
你放心,全都在许可范围内。司徒泽拿着红头文件,对比厂里的所有活动,一句句解释给他听,在做之前,我肯定会研究清楚,不能做的坚决不做。
这就好,县长松了一口气,既然你们不愿意,那就暂时先这样吧。这次我们是给你们发表彰的,不是为了给你们制造困难的。
表彰是表彰橡树村成为先进生产大队,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带动其他村发展。
这既是荣誉,也是保障,算是明文告诉大家,制糖厂的行为是被认可的。
村里人听到消息,放了鞭炮来庆祝,这比过年还叫人开心。
对于带回此消息的司徒泽,他们纷纷围过来说着感激和夸赞的话,简直是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不过这月神落入凡尘了,手里捧着的奶粉罐子实在太煞风景了。
这是他顺便取回来的,之前江夏给的信封里,不仅有五百元大团结,还有很多票卷。
其中最多的就是奶粉票,有今年要用完的,也有可以留到明年的。
这相当于包了两孩子所有奶粉了,豪横!
第八十一章 年代文31
这件事村里人议论了好久, 一个个走出去都觉得有面,周围村得了利,对他们的态度也更好了。
秋收后有一段时间的空闲, 趁着这工夫, 大家把该办的事办了,免得拖到冬日里。
比如建新房子和子女的婚丧嫁娶, 就是头等大事, 另外还有长辈的寿辰,小孩子满月。
司徒敛和司徒念满月的时候,桑语两人还在省里,为了不麻烦,也没有办。
周支书问到面前,是否要给孩子办一个?
司徒泽和桑语对视一眼, 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既然已经过去了, 又何必再补办。
话说如此,几个关系好的人家, 还是送了一些东西过来。
知道他们家不缺布料, 就送些吃食, 像是鸡蛋之类的。
他们也没有推辞,能收的都收了,暂且记下, 等之后人家家里办喜事,给回礼就是。
可这么一收, 就越发不可收拾, 村里大大小小几十户人家都送了。
这东西就太多了, 两人面面相觑, 还回去不合适,可光是鸡蛋就有两百多个,除此之外,还有鱼十几条,猪肉十来斤,这怎么吃的完。
司徒泽沉思了一会儿,提着东西站起来,出去了一趟。
等他回来,东西都没了,显然是送出去了。
桑语询问,你都送给谁了?
村里的老人家,凡是超过六十岁的,都没落下,一人半斤猪肉,一条鱼,二十个鸡蛋。司徒泽道。
桑语算了算,村里超过六十的,还真就十六七人,而且打着关爱老人的名义,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本来司徒泽也不是小气的人,为村里谋了这么多好处,但这些大部分还是落到了年轻人和知青的头上,对老人而言,也就是子孙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