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这下,乌雅瑾瑜的眼泪是掉的愈发厉害了。
但她得章佳常在这番话,却是回过神来——是啊,德妃又凭什么站在她这边?
故而接下来的几日时间里,她是乖觉极了。
并不是她认命了,而是她在等一个机会,一个皇上瞧中她的机会。
胤禛这几日依旧是忙着去上书房念书,不忘叮嘱小安子与小全子盯着乌雅瑾瑜与东偏殿那边,但凡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要与他说一声。
好在这几日这两人都乖觉得很。
不过胤禛却又有了烦心事儿。
前几日刚进上书房的时候,天气还好,不算太冷,但这几日不知是倒春寒还是什么,大雪不断,书房内像冰窖似的。
他这才知道皇子们读书冬日不得点碳,夏日不得放冰,就怕皇子们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惯。
但如今坐在书房内,胤禛身后只传来络绎不绝吸鼻涕的声音,觉得想哭又想笑。
他自己手脚已经冷的没了知觉,翻动书页都费劲儿,更别说提笔写字了。
眼瞅着前头的太子每写几个字都将笔放下来,哈几口气再继续下笔,胤禛只觉得大家都是可怜人啊。
这般冷的天儿,哪怕不能坐在烧着地笼的屋子里舒舒服服吃锅子,哪怕躺在床上裹着被子也是舒服的啊!
但是上首的师傅们却是半点都没有放松,依旧严苛。
胤禛却是半点劲儿都提不上来,只觉得寒气刺鼻,想着御书房冬暖夏凉的,很是羡慕。
虽说他也要学习满文和蒙古文,但如今还是以汉字为主的,虽说繁体字与简体字有点差别,却是差别不大,所以很多字他是看一眼就会了,学习起来也不算吃力。
再加上他身体里装的是大人的芯子,学习能力比小孩子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也就不需要太费心。
那些师傅们最开始也不是没想过好好教导胤禛,毕竟这样一个顽劣不上道的皇子若在他们手上“改邪归正”,岂不是大功一件?
可后来他们发现好像四阿哥当真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可他每日也是早早过来,也不迟到早退,也就师傅们授课时喜欢神游太虚,练字时那字儿写的像鸡爪子挠似的,背书时虽不溜顺,却也能磕磕巴巴背下来……
怎么说了,就徘徊在罚不罚哈哈珠子的边缘蹦跶,若罚吧,说不过去,不罚吧,他这边又差点东西。
皇上近日不甚繁忙,对皇子们的学业是愈发上心,每日都要问张英一番。
旁的师傅们是左顾言他,含含糊糊的,却唯有张英实话实说。
说什么了?
无非说胤禛好像对读书不大上心,说白了,就差直说胤禛不是读书这块料。
皇上一点不意外,只要张英与师傅们潜心授课,对太子等人严加管教,到了胤禛这儿,他顿了一顿,只道——至于胤禛,这孩子在念书上面没什么天赋,你们平日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罢了,朕不求他成材,只求他知书达理,成人知事。
皇上话都说这份上来了,张英等人就算是棒槌也该明白其中的意思。
胤禛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这日子好过。
更叫他难受的是前几日太皇太后带着皇太后与纯禧公主等人去了五台山,不光纯禧公主不在了,就连五阿哥都一并带走了。
虽说五阿哥舍不得胤禛,但显然大清的大好河山对他的吸引力更大,临走之前还不忘高高兴兴与胤禛道——四哥哥,等我回来了给你带好吃的。
胤禛还能怎么样?只能噙着眼泪说谢谢五阿哥啊!
他也很想出去走走瞧瞧的!
五台山,可在山西啊!
从前他都没去过了!
再加上繁重的学业,日日早起晚睡,让年仅四岁的胤禛面上笑容是越来越少。
就连德妃瞧见儿子都觉得十分心疼,这日见儿子刚下学回来,就忙道:“……外头还在下雪吧?瞧你,肩上还带着雪了,你这孩子也是的,也不知道这下雪不大打伞的习惯是跟谁学的!”
她拿着干帕子细细替胤禛擦去肩上的薄雪,又拿了热帕子替他擦了手和脸道:“这几日你也辛苦了,待会儿咱们吃羊肉锅子好不好?”
胤禛最爱吃的就是羊肉锅子了。
若换成从前,早就一本三尺高,但如今只点点头,若有所思道:“额娘,曾祖母他们走了应该有四日了吧?您说,他们到了山西没有?出发之前还是晴天,没想到他们出发第二日就下雪起来,也不知道曾祖母的身子受不受得住。”
也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年纪大了,便是整日窝在慈宁宫里都时不时有个头疼脑热的,这冰天雪地的,他实在不能不担心。
德妃也是一脸担忧,摇头道:“太皇太后出行身边随从众多,如今又天寒地冻的,只怕这还没到山西境内。”
说着,她更是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道:“不过不要紧的,太皇太后身边有苏麻喇嬷照顾着,也有太医跟着一起,应该不会有事儿。”
胤禛却还是皱眉道:“额娘,您说曾祖母为何这时候要动身去五台山?”
他记得纯禧公主与他提过一嘴,说前一晚太皇太后做了个噩梦,当天便急匆匆吩咐人准备行囊,第二日便匆匆动身,说是前一天晚上皇上在慈宁宫劝了大半宿,可依旧没能改变太皇太后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