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1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晋市,只是闽省下一个小小的地级市,或许出了闽省就无人可知的地方,却爆发了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起假药案。
    事情的最初,是当地一个小镇的村干带头干的,他领着村民们用一些木耳和白糖将其勾兑成一种速溶饮料,模仿市场上真正的药物包装,贴上了药品标签,再通过伪造相关部门的药品审批文号,使其成为治病良药“清肺冲剂”、“感冒药剂”。
    这些“药物”的成本一大箱才五六十元,可售价高达两百五十,又不需要什么技术,巨大的利润加上好操作,当地很多人都跟风一起制作假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假药市场。
    这些假药被卖到全国各地的医院、药房,进入无数患者的身体里。除了遥远的藏省和闽省,其他地区都有被波及到。
    更可怕的是,他们没有一点心虚和愧疚,丝毫意识不到这是一件错事,是违法的事情。
    药品长的厂长更是振振有词,“这怎么能算假药呢?我们用的都是真材实料。”
    他觉得自己无辜。
    人为什么要买药?自然是因为生病了,需要药物治疗。这些人制作的假药虽然没有毒,但也起不到治疗效果。人们吃药是为了缓解疼痛、根治疾病,可假药无效,耽误了病情,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往轻了说,这是法律意识淡薄,是坑蒙拐骗,往重了说,这是在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此风不可助长,必须立即刹住。
    此后,国家派人进行严厉惩治,电视新闻、报纸广播都对此大肆报道,并给大众强化法律意识,明辨真假。
    这件事造成两个重大影响。
    第一,给国人普及了法律重要性,加强了法制建设。
    第二,让晋市名震全国。只不过是恶名,如今全国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出骗子,当地人出去打工都是受歧视的。
    鹏城的许多工厂更是在招聘启事上说,晋市人不予录用。如今有了身份证,就算你想编造自己是其它地方人都不行。
    晋市的假药案在全国都引起了震动,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并不完全,仍有人顶风作案。
    次年开年,全国人民又被一桩大案给震惊了,来自月清市的“抬会”。
    其实这就是民间私法募集资金,用高额利息的诱惑让村民们存钱。但这个资金囤积起来既不投资,也不从事生产,无法变出更多的钱,那怎么支付之前承诺的高额利息呢?
    办法就一个,继续拉新人入会,用新人缴纳的会费来支付之前会员的高额利息。
    为了自己的利息,大家都努力发展会员。
    林若云看到报道时,都不得不惊叹,谁说咱们农村人没有文化,脑子笨发不了财的?这不就是东方版的庞氏骗局吗?
    果真高手在民间,这和晋市的假药工厂相比,这个更高明一些,人家一点体力劳动和生产资料都不需要提供,仅靠一张嘴,就变成了万元户。
    当然骗局只能骗一时,一年后,会员们就开始意识到不对,扎堆去取钱,取不出钱,然后引发了一系列暴力事件,惊动了市里、省里,甚至是全国。
    国家立派人进行查处,严厉惩罚及时刹住这股不良风气。
    谁都有发家致富的野心,但一定要走正道,要遵纪守法。
    就好比今年热播的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为了求取真经,历经了千辛万苦,但谁也没放弃,每熬过一关,离真经就进一步。
    电视剧的主题曲《路在何方》歌词更是引人深思。
    发家致富的道路在哪里?就在脚下。勤劳勇敢,找对方向,哪怕走得慢一点、艰难一点,终会到目的地,可走错了走岔了,只会越来越远,甚至永远也到不了。
    当然,新的一年里不仅仅有这些负面消息,也有好消息的。
    四月份,国家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法》,正式在全国推行。从此以后,中小学阶段的学费减免大半,极大的减轻了大部分家庭的负担,又能让许多失学儿童回到学校。
    就是这时候,林若云终于怀孕了。
    她摸着肚子,忍不住笑,这孩子八成是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才来投胎的。
    孩子啊,你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大洋呢呢 8瓶;,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1章
    林若云知晓自己怀孕的时候, 胎儿已经两个月了,算算产期, 正好是年底那几天, 除夕的时候她还在月子里,这样的话今年春节势必不能回老家了。
    因此孕期满三个月后,她便给老家打电话说了这事。
    吴氏听完先是一喜, 然后问她,“那你坐月子时谁照顾你啊?”
    林若云微愣,顿了顿才说:“我妈也在鹏城工作, 我去跟她说说, 可能到时候会辛苦她一段时间。”
    “亲家在啊, 那就好。哎不对,亲家有工作呢, 哪能麻烦她?到时候我来,等秋收完我就来。”吴氏利落的说道。
    她才不会说自己是担心地位不保呢。
    本来婆媳关系就不如母女关系牢固, 要是自己在儿媳妇最重要的月子期缺席了, 那以后自己在儿媳妇心中的分量肯定会大跌的。
    所以她一定要去给自己挣分。
    “可是妈…家里的事也多着呢…”
    林若云主要是不放心吴氏一个人出远门,吴氏活了大半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了, 万一在来的路上出了点什么事,她良心难安,也难以给其它兄弟姐妹交代。
    “哪有那么多事?再重要有我孙子重要?”
    林若云沉默了一下, “妈,万一不是孙子呢?”
    “不是就不是呗,孙子孙女都一样,我这不是说顺嘴了嘛。若云啊, 你好好养着, 等我来。”
    林若云没把这话当真, 她想着家里的地、养殖场的猪,还有火腿肠工厂,事情那么多,吴氏哪有时间来呢?
    结果九月中旬,陈老爹一通电话打过来。
    “若云啊,你娘已经上火车了,明中午就到,你们记得去接她啊。她带的东西可多了。”
    林若云大吃一惊,赶忙问:“爹,娘是到哪个火车站啊?到鹏城的还是羊城的?”
    “直接到鹏城的。她东西多,到了羊城还得转,麻烦。”
    “那车次号是多少啊爹?”
    “车次号是…你等一下,我翻翻看…”
    陈老爹掏出口袋里的纸条,边看边念,“记下来没?记好了,那我就挂了哈。”
    说完就挂了电话,然后抬手一看表,两分五十秒,深感庆幸,再耽误会就多花一毛钱了。
    陈老爹是轻轻松松的挂掉了电话,对面接电话的人却担心不已。
    但人已经在路上了,又干预不了,只能焦急的等着。
    第二天,陈爱学请了假,去火车站接人,还带上了栓子。
    栓子今年十四岁,大约是如今的物质条件比从前好,肉蛋奶都不缺了,营养好就长得高,才十四岁的他就一米七了,比他妈还要高,一看就是能挑能扛的大男孩。
    这便是陈爱学带他过来的原因,帮忙拿行李。
    叔侄俩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吴氏出站。
    嗬,这东西还真不少,两个大麻袋,一个大背包,左右肩各挎着一个大网兜子。
    吴氏拎不动,走两步就歇一歇,坐在麻袋上喘息。
    叔侄俩立马跑过去,“娘/奶,我来吧。”
    栓子拽起一个麻袋就往肩上扛,却不妨那东西是真重,整个身子一下被压弯了。
    “奶,你这口袋里装的啥啊?”
    吴氏得意的笑笑,“好东西呢,今年的鲜红薯、鲜花生、嫩洋芋,还有几个老南瓜和冬瓜…”
    栓子哀嚎不已,“奶,至于嘛,这些东西这边都有,出门就能买。你千里迢迢的背着这个,多累啊。”
    吴氏给了他一个脑门蹦儿,“买买买,就知道买,你爹是挣了金山还是银山给你造啊?”
    买个蔬菜哪用得着金山银山啊?可他不敢再顶嘴了,怕他奶挠他。
    栓子便委屈巴巴的看向他三叔,“三叔,你说呢?”
    陈爱学:别拉我下水。
    看到吴氏还在等他的答案,陈爱学体贴道:“娘,栓子也是心疼你拿着这么东西太辛苦。再说了,这买的哪有咱自家做的好吃,您还没到,若云就在琢磨您会带些什么东西,可馋了…”
    吴氏满意了,“还是我儿媳妇挂念我…”
    紧接着便问起孕期反应,到家的时候,吴氏就把情况了解得七七八八了,然后陈爱学挨了一顿训,说他没照顾好媳妇,还把不在场的陈老爹好好夸了一顿。
    陈爱学只能苦哈哈的点头,不敢反驳。
    吴氏来了,自然要先吃个团圆饭的,还有林家人,两家结了这么多年亲家,两位亲家母还是头一次见面。
    都是为了林若云好,又有诸多育儿经,两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聊得非常融洽。
    郑家的双胞胎和陈爱军的二女儿双喜是玩了好几年的小伙伴,又是同班同学,那感情没得说,吧啦吧啦小嘴就没停过,屋子里的热闹气氛全是这几个小朋友带起来的。
    郑立强、林振兴和刘翠萍都是做服装生意的,自从孩子们感情越来越好后,两家人的感情也是迅速升温,又是同一个生意,干脆合资成一家公司,在羊城和鹏城、沪市搞起了分店,正琢磨着继续往全国开。
    陈家三兄弟是搞建筑的,说起工程这块,也是滔滔不绝。
    李秋月和林若云就两边听听,然后两人再互相交流一番。
    李秋月虽然有了夜大的毕业证,但随着公司业务越做越大,越发觉得能力不足,打算再去深造,但又不知道该去哪里读。
    林若云想了想便推荐她去应聘大公司的财务,尤其是港资和扶桑那种传承了几代人还生机勃勃的企业,去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
    如今不管是林家还是陈家的小公司,都是地地道道的家庭作坊,自家人管理经营、自家人干活,本钱也是家里人投的。
    林若云和陈爱学夫妻俩也在两家公司投了部分钱,自然会关注里面的运营管理,就发现了很多弊端。
    所以林若云希望通过大嫂出去学习,能够意识到内部问题,然后慢慢改革。
    当然完全指望大嫂一个人觉醒也是不可能的,公司还需要继续注入新鲜的血液,好在随着教育的普及,求职者的文化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了。
    因为林若云和陈爱学的房子不大,没有多的客房,吃过晚饭后,大家都散了,各回各的家。
    在林母和双胞胎过来的第二年,郑立强就买了一套大房子,顺带着还解决了孩子的户口问题,方便孩子上学。
    陈爱国也是,赶在栓子上中学前买了套房子解决户口。
    吴氏则是在林若云家住下了,林若云请了两天假,带着她熟悉周边,哪里买菜哪里打电话寄信。
    吴氏记得很快,对她来说城市无非就是高楼大厦多了一些,人和车子多一些,买东西方便一点,其他的也没啥变化。
    还是有些细微变化的,这里不停电哎!这里的电视节目比老家更精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