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4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保罗安格尔跟校长对视笑了笑,走到舞台中心的演讲台边,对着话筒说道:
    “大家好,我是保罗安格尔,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1968年11月17日,国际文化写作交流会,在美国的艾奥瓦州艾奥瓦大学的大礼堂内正式开始。
    这将会是未来世界上无数青年作家所喜爱的交流会,同时也会成为许多人一生中所经历的最棒的一次交流会。
    这里汇聚了全球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立场的作家,我们将共同探讨所面临着不同文化的适应与文化冲突、主题选择与艺术表现、民族传统与环球意识、创作的共同性与特殊性等重要问题。
    本次交流会共计维持十天,我们会邀请十位不同国家的作家为我们讲解各国文化和其国写作氛围。
    今天是文化交流会的第一天,除了我和校长外,自然也为大家邀请来了一位名人,让我们掌声有请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中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艾伦·金斯伯格。”
    随着保罗安格尔的话刚落下,场内一百多名艾奥瓦大学的学生们,纷纷发出了激烈的欢呼声,不少人吹着口哨,拍着嘴巴,扮演着金刚,来欢呼雀跃着他们垮掉派的领袖人物,艾伦·金斯伯格。
    来参加写作会的作家,除了两个美国人外,大部分其它国家的人,在听到全场欢呼时,全都是露出了一幅古怪的模样。
    欢呼就欢呼吧,怎么感觉像是来到了某个歌手的演唱会现场。
    吹口哨?
    扮金刚?
    这是写作文化交流会??
    确定邀请来的人是个作家,而否某个流行乐团的歌手?披头士?
    林燕妮也是面露疑惑,她扫了一眼会场内的外国学生,很难想象到底是怎样一个作家,能够引的这么一群大学生,发出如此古怪的欢呼雀跃声?
    林燕妮转头看向霍耀文,问道:“霍先生,你知道刚刚保罗先生说的人是谁吗?我总感觉像是来到了披头士的见面会。”
    前几年,披头士来港举办演唱会,林燕妮也去听过,当时现场欢呼声就跟这里一样。
    霍耀文说道:“艾伦·金斯伯格是现在美国文坛比较受欢迎的一个作家,他早年撰写的散文诗《嚎叫》被美国同龄人奉为自由之诗,同时也是美国垮掉派的青年领袖,很受美国人的喜爱。”
    “垮掉派?”林燕妮一愣,她对美国了解的不多,所以不清楚垮掉派是个什么意思。
    霍耀文想了想,解释道:“垮掉派是美国二战后基于现实主义文学下的新的文学流派。”
    “霍先生真是厉害,连这些都知道。”林燕妮赞叹道。
    这个时候不像后世,互联网随便一查,资料就直接出来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也不如后世那么密集,所以听霍耀文说的如此清楚,林燕妮只以为对方饱读诗书,了解甚多。
    霍耀文笑笑:“也只是昨天恰好看了美国文学杂志提到艾伦·金斯伯格,所以知道一点他的资料。”
    此时,当艾伦·金斯伯格走上演讲台,场下的欢呼声更加雀跃。
    不过在艾伦·金斯伯格挥手示意大家静音的时候,很快场内再次安静一片。
    这种影响力,倒是让不少外国作家羡慕的同时,纷纷暗自疑惑此人是谁?
    除了少数有了解当今美国文坛的外国作家认识艾伦·金斯伯格外,大部分人都对这位看起来影响力非凡的美国人不甚了解。
    “嗨,大家好,我是艾伦·金斯伯格,我很高兴能够受邀来艾奥瓦大学参加第一届国际写作计划。
    有人称呼我为垮掉派的青年领袖,有人说我写的《嚎叫》一诗,是他们的信仰,有人说我是反战斗士,也有人说我是波希米亚主义者……
    但我想说,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站点,我不认为这些能够代表我,在我看来只有写作,只有作家这个词才能完整的提现出我所要表达的事情。
    从最早的《嚎叫》,到三年前我所撰写的《现实三明治》,亦或者我最近在编写的《美国的堕落》,这一切都只是我对生活对美国的一种写照,只有用文字的方式,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现今的美国,才能够更好的让更多的人了解我……”
    对于艾伦·金斯伯格一番演讲,霍耀文几乎是左耳进右耳出,对方所讲述的几乎都是美国社会当下嬉皮士的特质,这对霍耀文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他不是美国人,也不是研究各国文化的学者,不需要了解这些。
    反观林燕妮虽然很想去听懂艾伦·金斯伯格的演讲内容,不过无奈的是,对方十句话,九句话不懂其中的含义。
    能够听懂他所讲的英文,但所要表达的美国含义,却是令林燕妮无从下手。
    好一会儿后,这场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会,终于是结束了。
    回住宿地方的时候,林燕妮跟霍耀文一道。
    “霍先生你听懂那位艾伦·金斯伯格所讲的内容了吗?”林燕妮好奇的问道。
    “没有。”
    霍耀文轻笑一声说道:“这是独属于美国人的文化,我们又不是研究这类的学者,没必要仔细去听,随便听听就好。”
    林燕妮闻言,微微点头,这时候,她算是明白为什么聂花苓不邀请香港那些知名文人作家,反而邀请自己跟霍耀文这两位新人了。
    回了房间,霍耀文就坐回桌边开始撰写这本书来。
    按照他的意思,这本书可以写很长很长,最少也是能写个两百万字,但考虑到能否出版,以及在美就待十天的时间,霍耀文第一部 只准备写十万字左右。
    从人马座阿尔法星人派遣宇宙战舰在奴役了火星后,准备继续征服地球,令地球上的人们陷入无尽恐慌的时候,第一部 完结。
    这第一部 ,霍耀文自然是拼尽全力,绞尽脑汁的把后世的创意,尽可能的完美的撰写出来。
    就好像那个黑暗森林法则,霍耀文就完美的融入到了自己的书中,从探索者号发射出去以后,三十年的时间被很多很多的文明发现。
    这些文明,全都选择了漠视,不去理会,因为他们分不清这是个陷进还是猎人所丢出的诱饵,来引诱他们到陷进中去。
    但半人马星座的阿尔法星人不同,他们是殖民者文明,拥有超乎人类相像的科技文明,在捕获了探索者一号所散发出的电波后,第一时间截获,并派出了战舰,前往地球。
    科幻小说,虽然是以科学为基础,但小说终归只是小说,幻想科学罢了。
    霍耀文的这本书,硬点很少,但创意十足,再加上又有着远超当代人的四十年的记忆,对未来世界的描述和畅想,以及看过那么多的科幻电影和电视剧,所编造出来的科幻故事,绝对是能够吸引人的。
    是个人都知道科幻小说是假的,但还是吸引人为什么?
    就是因为科技日新月异,未来不代表不可能实现,百年不行,千年,还是不行就万年,只要人类不灭,科学始终在进步。
    科幻小说的魅力,就是尽早一步,让人类看到未来的可能性,虽然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科学幻想同样是展现科学魅力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幻想不一定不能成真,往往有时候一个科学发明,就是源自于人的幻想。
    ....
    就这样一连几天,霍耀文除了参加演讲会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在房间和艾奥瓦大学的校园图书馆内撰写小说渡过。
    这天霍耀文参加完演讲会,回了房间继续撰写小说的时候,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咚咚。”
    霍耀文问道:“谁?”
    林燕妮道:“霍先生是我,聂女士说班坦图书出版社的人来了,让我们过去一趟。”
    一听,霍耀文眼前一亮,暗道终于是来了!
    第68章 【谈妥】4000字大章
    大礼堂内。
    霍耀文跟林燕妮二人迈步走了进来。
    恰好看到聂花苓的先生保罗安格尔,正在门口跟几个外国人交流。
    而聂花苓则是在旁边笑着说些什么,忽然她注意到霍耀文和林燕妮,便跟这几人说了几句,转身朝着他俩走了过来。
    “埃文,尤妮丝,你们俩来的正好。”
    聂花苓走近二人笑着道:“我跟保罗和班坦图书出版社的人沟通好了,等会他们会在大礼堂这里接收这次参加写作计划的作家稿子,无论是散文、诗歌、还是小说都可以。”
    林燕妮诧异的问道:“散文他们也收?”
    “是。”
    聂花苓笑着点头道:“班坦图书出版公司准备为我们这一届国际写作计划参加的所有作家,他们所撰写的散文、诗歌来共同出版一本散文诗集,而且往后每一届他们都会如此。”
    闻言,林燕妮满脸欣喜,她这几天倒是写了一点来美之后的散文,大多是对这场国际写作计划的有感,和描写香港人文景色的散文,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投稿成功。
    倒是霍耀文琢磨了一下,看了一眼保罗安格尔那边,说道:“聂女士,我这几天撰写了一本科幻小说,不知道班坦图书出版社的人有没有兴趣。”
    “科幻小说?!”
    聂花苓一愣,她跟之前的林燕妮一样,万万没想到霍耀文会撰写科幻小说,微微皱眉道:“班坦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所有种类的书籍,但霍生科幻小说你确定你能写好?”
    不怪聂花苓发出此疑惑,她年幼时长在湖北,稍大后就读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后来到了台湾从事写作行业,又在香港出版多本书籍,清楚现今中国文坛在科幻小说方面是非常薄弱的。
    哪怕是香港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倪框,在聂花苓看来其所撰写的卫斯理系列,冒险、推理多过科幻元素,特别是来到美国以后,看到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更是清楚现今香港和台湾的科幻小说犹如儿戏。
    “所以我想让聂女士帮我过目一下。”
    霍耀文轻笑一声,没有在意对方的质疑,毕竟自己之前在聂花苓心里是写言情小说的,提出疑惑是应该的。
    “我对科幻小说了解的不多,不过我可以让保罗帮你看看,他在艾奥瓦大学的写作坊教导学生写作二十多年了,对各种题材的小说散文都很精通。”
    霍耀文道:“那就麻烦聂女士了。”
    聂花苓笑着道:“你们是我从香港邀请来的,我自然是希望你们能够在这场写作会上有所收获。”
    ...
    很快,收到通知的其它国家作家也相继来到了大礼堂,在班坦图书出版公司派来的几名编辑的引导和讲述下,很多人听到自己所撰写的散文、小说能够在美国出版,纷纷高兴不已。
    特别是rb的小松左京,他这些年一直在创作执笔一本有关rb大地震的书,但构思的情节有些过于夸张,他怕在rb国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发表,这会儿听到能够在美国出版,心里也是高兴的很,想着是不是该让人把稿子从rb带过来。
    等班坦图书出版公司的人讲完出版合作以后,大部分作家都围在三名编辑的周围,推销着自己所撰写的文章。
    霍耀文和林燕妮则是跟在聂花苓身后,找到了忙碌完的保罗安格尔。
    “保罗,你帮埃文看一看这篇科幻小说。”聂花苓拿出一叠文稿交给了保罗安格尔。
    保罗安格尔一愣,他抬头看了一眼霍耀文,说道:“埃文,这是你来美国以后写的?”
    霍耀文道:“嗯,在来的第一天看到《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载人登月计划以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这几天一直在屋内执笔创作。”
    闻言,保罗安格尔点点头,低下头看起霍耀文写的英文科幻小说来。
    自从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后,这不仅大大地刺激了美国政府,更加深了美国人民对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恐惧。
    肯尼迪总统也是在同年改变了阿波罗计划的目标,发誓要在1960年代结束前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
    这一举动,促使了美国科幻小说界的发展,每年各大出版公司都会出版数百本有关科幻题材的书籍,上到外星人入侵,下到载人登月成功。
    反正只要是稍微提到一点科幻题材的,在美国这几年几乎都卖的不错,稍微有点新颖或者有趣的科幻小说,几乎都是本本大卖。
    也正是在这十年的科幻小说横空腾飞的黄金时代,造就了未来全球科幻市场最大的地区是在美国。
    ...
    《1999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霍耀文这本书只写了六万多字,第一部 还没有写完,不过这并不妨碍这本故事的前期完整性。
    当保罗安格尔看到前文几万字内容都在讲述未来世界的发展时,还是有些惊奇的。
    手提电话这种概念虽然早已有人提出,但手机能够拍照,能够跟摄影机一样录像,还能够链接上所谓的互联网,看电影,看小说,听音乐,这些新颖的未来畅想还是比较有趣的。
    特别是在看到互联网贯通全球时,保罗安格尔更是眼前一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