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娘子凶猛 第1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小哥俩坐在车尾紧挨着,徐渊舔着甜丝丝的冰糖葫舍不得吃。
    许多年以后徐渊回想起这一幕都忍不住微笑,夕阳西下,天边像染了胭脂,他们一家四口坐在车上,吃着冰糖葫芦,空气里仿佛都沾了酸甜的味道。
    *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几日猪肉卖的差不多了,刘家肉铺关了门,等来年初六才开张。
    往年这个时候只有刘家三口筹备着年货,今年多了个人,突然感觉热闹了不少。
    特别是刘灵芝,身边有了玩伴,也不愿意往外跑了,小哥俩坐在炕上编草绳都能玩一天。
    要说这俩孩子也是投缘,虽然一个是急脾气,另一个是温吞性子,可刘灵芝从来没跟徐渊红过脸,总觉得他比自己小,过去又吃了太多苦,处处都让着他。
    徐渊更是知道分寸,勤快又懂事,对刘灵芝天然带着崇拜,恨不得把他的话当圣旨,大哥说啥都是对的。
    昨个夜里下了场大雪,一大早刘老汉起来扫雪。
    徐渊躺在炕上听着沙沙的扫雪声,头一次睡了个懒觉。倒是刘灵芝今天早早醒了,躺在被窝里不想动。
    “孩儿们,快起来,娘给你们蒸了年糕!”刘翠花一嗓子把人喊醒。
    两个孩子爬起来穿上衣服,急忙跑过来捧场。
    其实年糕刘家每年都做,刘灵芝也说不上多爱吃。他喜欢看徐渊吃,这孩子好像什么都没吃过似的,吃起东西香喷喷的,光看他吃就有食欲,让刘灵芝想起自己以前养的那条小黑狗,怪可爱的。
    刘翠花一人夹了一块,撒了亮晶晶的白糖。“慢点别烫着。”
    徐渊就乖乖的抱着碗,等着凉的差不多了,才咬一口,顿时甜的眯起眼睛。
    刘灵芝忍不住咯咯的笑起来,伸手揉了揉他脑袋:“我娘做的年糕好吃吧?”
    “好吃,婶做的东西太好吃了!”
    “吃完洗洗手,去试试我做衣服合不合身。”刘翠花老早就扯了布,给两个孩子一人做了一件新棉袄。
    “哎!”徐渊吃完年糕又迫不及待的去试衣服。
    刘翠花给他做的是一件宝蓝色的斜襟棉长褂子,刘灵芝则是一件天青色的对襟棉袄。用的都是上好的料子,里面塞的是雪花棉,穿在身上又轻又暖。
    徐渊穿着新衣服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笑的光见牙不见眼?
    “娘,你觉没觉得大郎长高了。”刘灵芝伸手比划。徐渊刚来的时候只到他胸口那么高,现在快长到肩膀了,人也胖了一圈,小脸圆圆的特别招人稀罕。
    刘翠花点点头:“是长高了不少,多亏我做衣服的时候留了量,穿到明年不成问题。”
    徐渊过去被虐待的狠了,营养跟不上才又瘦又小,如今在刘家吃得好穿的好,自然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蹭蹭的往上长。
    刘老汉扫完雪跺跺脚走进来:“昨夜这雪下的可够大的,也不知道外面怎么样了,待会你蒸点馒头,我去后街看看三叔。”
    “哎,我这就去发面。”刘翠花让俩孩子赶紧把衣服脱下来,留着过年那日再穿,自己则端着盆去厨房和面。
    刘老汉口中的三叔并不是他家亲戚,而是他们原来租房子的房东。
    刚来镇上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经人介绍租了一户秀才公的房子,那秀才公就是三叔。
    三叔姓张,今年已经有六十多岁了,原本膝下有个儿子,却不料儿子体弱,不到三十岁就早早离世了,妻子也在儿子去世后没两年跟着一起走了。剩下他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靠着两间房收租生活,刘灵芝的那副象棋就是他赊给刘老汉的。
    老头虽然脾气古怪,但为人却不坏,住在一起的时候也没少帮衬他们一家,年年过年还拄着拐给送两幅对联来。
    刘家买房搬走后,逢年过节都会拎点猪肉去看老爷子,老人家一个人不容易,他们在这镇上也没什么亲人,左右不过当个亲戚走动。
    馒头蒸好,刘翠花拿草纸包上,又去仓房拿了条冻好的肉让刘老汉一起拎上。
    刘老汉拎着东西出了门,还没一柱香的时间突然又跑回来:“翠花!翠花快去栓牛车,听说后街的房子被压塌了好多!”
    第十三章
    张秀才家住在两条街后面的老巷子里,镇上人叫那为后街,这里大多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昨夜一场大雪,把不少房顶都压塌了。
    刘家夫妻二人赶到时,镇上的衙门里的人正在组织救援,放眼望去,十之八、九的房屋都被大雪压塌了。
    不少受了灾的人,冻的浑身发抖,围着棉被草席茫然的站在雪地里,不知道怎么办好。
    胡同里面牛车进不去,刘老汉把牛车栓在外面,两人跑了进去。
    离老远就能看见张秀才家的正房被雪压断了房梁,露出半截木头。
    刘翠花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老爷子多半凶多吉少,就算压不到他,这天寒地冻的冻一宿,人也够呛了。
    “三叔!三叔?”刘老汉趟着雪进了院子,一共五间房,两间偏房已经全塌了,正房塌了一半,剩下一半颤颤巍巍的立在寒风中,随时有继续坍塌的危险。
    “咳咳咳…”雪地里传来一阵咳嗽声。
    “唉呀!老爷子在那呢!”刘翠花眼神好使,看见张秀才裹着一床棉被,被压在了一条房粱下面。
    刘老汉赶紧跑过去:“三叔你没事吧?”
    张秀才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刘屠户,你咋来了?”
    “这太危险了,我先把您老拉出来再说!”刘老汉扶着木粱,刘翠花往外拽人,奈何这老房梁还挺沉,刘老汉自己架不动。
    刘翠花赶紧跑到胡同里吆喝了一嗓子,瞬间跑来几个街坊邻居过来帮忙,把张秀才拽了出来。
    要说这老爷子也真够幸运的,房顶塌了的时候他还在睡觉,砸下来的房梁恰好被旁边的箱笼卸了力,只压住他一条腿,这要是砸在头上,估计人当时就没了。
    不过这条腿伤的也挺重,被压一夜已经没了知觉,估计保不住了。
    刘老汉背着他往外走,张秀才还不愿意:“书,书,我那些书还没拿出来呢。”
    刘翠花打断他的话:“命重要还是书重要啊?那东西没人动,您老还是赶紧上车去医馆吧!”
    张秀才坐在牛车上嘴里嘟囔着:“世间何物贵,无价是诗书,无知妇人,你可知这些书比黄金都值钱!”
    刘翠花听不懂他那些酸词,只知道再耽搁,命可能都保不住了!
    到了医馆郎中一看,果然伤到的那条腿不行了,要锯腿。
    张秀才一听吓得连忙爬起来要走:“我都六十多岁了,死还不给我留个全尸?”
    “三叔,断了这条腿也不影响你看书,好死不如赖活着。”
    “感情不是锯你的腿,我不锯,让我死了得了!”这老头心里明白着呢,他不光担心这条腿,更担心以后的生计。房子塌了没了进项,年轻时攒的几两银子都让他买了书,这书再值钱也不能当饭吃,与其拖累别人不如自己死了干净。
    刘老汉拉着他不让他走:“三叔,听郎中的话,银子我先给你垫上,等你什么时候有钱了再还我。”
    “我不锯!我也没钱还你…你放开我……”老爷子刚才还精神抖擞,一会的功夫人突然就不行了,眼看着脸色发青嘴唇发白。
    刘翠花手一挥,让郎中该怎么治就怎么治,花多少银子他们出。
    往年镇上也少不了冻坏了手脚的人,郎中处理起来倒是得心应手。让徒弟拿了锯子放在热水里煮,又给老爷子扎了针,一针下去张秀才彻底没了知觉,等他再醒来时已经躺在刘家的炕上。
    *
    “我…我这是在哪呢?”
    “娘!三爷爷醒了!”刘灵芝喊了一嗓子,在厨房做饭的刘翠花闻声赶紧跑进屋。
    “三叔,你可算醒了!都躺了两日了,再睡下去赶不上过年的饺子了!”
    张秀才缓了半天才想起来,下大雪了把房子压塌了,自己被压在房子底下……郎中要给他锯腿!猛地抬起头,见自己左边这条腿从膝盖以下空荡荡的,只剩个裤管。
    刘翠花怕他难受,连忙安慰道:“你平日也拄拐,少了半条腿也不碍的,大不了让老汉再给你打副拐。”
    张秀才长叹一声:“你…你们夫妻何必呢,救我这个糟老头子,白白浪费银钱,我可没能力还你们。”
    其实还真没花多少银子,医馆的郎中见他年纪大了,又没个亲人,就要了个锯腿的手工费,和几包汤药的钱。
    “您就别胡思乱想了,要是闲着就教教我们家这俩娃认字,就当是还了治腿的钱。”
    张秀才看了眼身边的两个孩子,大的他认得,刘屠户家的丫头,不是读书的料,沉不下心,比男娃都皮。另一个瞧着面生,也过了开蒙的岁数。
    若是放在以前张秀才绝对不会教,年轻时他自诩满腹诗书,恃才傲物,十七岁考上秀才,当年在镇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原以为可以再进一步,谁成想连续三次落第折了他的心气,家里也没能力再供他继续读书。
    后来银子攒够了,结果金人又打过来了,整个大盛乱成一锅粥。朝廷取消科举,一等就是十多年。
    再后来好不容易等不打了,张秀才才发现自己已经两鬓斑白蹉跎了一生,没有精力去考科举了。
    回想起自己这辈子,除了会念几句酸诗好像什么都没做好,临了临了还没了半条腿。
    徐渊见他面色悲戚,也不知道打通了那条筋,突然跪在老爷子面前磕头:“学生徐渊,求先生教我读书。”
    张秀才愣了一下:“你…你想读书?”
    徐渊目光坚定的点点头:“学生想读书,想考秀才,考举人,考…考状元!”
    “小子狂妄,你可知这条路乃是千万人走独木桥,若是读不好看看我,落得贫困潦倒一事无成。”
    “从前的夫子教过我,读书可以明智,即便考不上秀才,我也可以去做账房先生赚钱养家。”
    “好,好好!”张秀才连说三个好,凭他能学以致用就比自己强!
    “你以前念过书?”
    徐渊点点头:“在村子里读过一年。”
    “都学了什么?”
    徐渊羞涩的说:“只学了千字文。”
    也算不错了,有底子教起来容易些,张秀才细细打量起这孩子,见他目光澄澈,说话条理清晰,是个聪明的。内心瞬间升起一股希望,自己当年没做到的事,兴许这孩子可以替自己完成……
    “好,那我就收你做学生,但前提是你必须努力,不能懈怠!”
    徐渊面露喜色,连连点头:“我肯定听先生的话!”
    旁边刘灵芝坐不住了:“我呢,我呢,三爷爷你不收我吗?”
    “你……”张秀才拒绝的话说不出口,毕竟是刘屠夫夫妻二人刚救了自己。“你若想学便跟着一起学吧。”
    别看张秀才现在年纪大了,那可是有些真材实料的。
    他是天秉六年的秀才,那会盛朝比现在富裕多了。没有战争和灾荒,百姓安居乐业,有钱的人家都舍得让孩子去镇上读书。
    念书的人多了,竞争自然就大,光一个县试都有上千人参加,想要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自然得有真才实学。当年张秀才可是拿过县试第一的,称一声才子绝不为过。
    哪像现在人丁凋零,打了十多年的仗,把大盛都掏空了,人们饭都吃不饱,哪有闲心读书。听说去年县试,七八个镇子去了不到一百人。
    如今镇上这两家私塾,用张秀才的话来说:“糊弄小儿罢了。”
    一个先生是童生,另一个是朝廷恢复科举后第一年考上的秀才,论语都讲不明白,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