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9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里,钻进知青们的鼻子。
    “老师……我是不是干活中暑,出现幻觉了,怎么闻见有烤全羊的香味?”
    一个戴着超厚酒瓶底,又黑又瘦的男生,忍不住问。
    旁边绑着麻花辫的师姐,立即拍他脑袋:“四眼儿,你傻了,那不是烤全羊,是烤包子,羊肉大馅的!”
    他们议论着,眼睛却黏在校嘉华的手上。她每掏出一个烤包子,他们就咽一次口水。
    偏偏校嘉华还“不小心”,捏破了一个包子皮,两滴油脂滴到地上,渗进土里,所有人倒抽一口气。
    暴殄天物啊!
    要知道,支边的日子,这些小年轻,都快忘了牛羊肉是什么味道。过节时,食堂炖粉条子,多放两勺酱油,就算是吃到红烧肉了!
    孟建设看不下去,对学生们喝道:“看什么看,不用干活吗?完不成任务,中午谁都不许吃饭!”
    知青们缩缩脖子,只好继续弯腰采样。
    他们手上干着活,耳朵却不听使唤,关注着前面的动静。
    孟建设脸更黑了。
    “校同志,仝同志,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长绒棉和外省的运输合作,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更不是你几个包子,就能收买的。”
    “孟组长,咱们今天不谈合作。”校嘉华无辜道。
    “我在缇县这两天,看到您和学生们,天天下田搞研究,比劳动人民还辛苦。心里十分感动,所以特意去国营饭店,订了几个包子,想犒劳一下大家,以表达我们对人民科学家的尊敬!”
    她故意提高声音,生怕别人听不见。
    果然,田里的知青沸腾了,“这些烤包子,真的是给我们吃的?”
    听到这里,仝其芳反应再慢,也明白了校嘉华的用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舍得包子才能套着狼嘛。
    她再次亮出自己的高光身份,“孟组长,各位同学,做为太丰县的‘三八红旗手’,和国棉厂厂长,我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向你们学习棉花丰产技术。
    “你们才是真正的先进分子,我要感谢你们为祖国的棉纺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被“三八红旗手”表扬?如此伟光正的场面,瞬间唤起了知青们的信心和自豪。
    当初,他们带著书本,来到南疆,立志“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可扑面而来的,更多的是繁重的劳作,和拮据的生活。
    支地窝子,睡土房子,与自然环境抗争,贫瘠和饥饿是常态。
    已经很久没有人,带着香喷喷的肉包子,肯定和赞美他们的价值,对他们说“孩子,你们辛苦了”。
    有几个想家的女知青,甚至偷偷抹起了眼泪。
    仝其芳发自内心地感动。
    她红着眼睛,拿起包子,塞到年龄小的知青手里,“吃吧,孩子,这些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在场所有人,眼巴巴地看着孟建设,没人敢伸手接。“老师……”
    孟建设的心,狠狠被针扎了一下。
    他带的学生,早就如同他的孩子。看着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样子,“要警惕糖衣炮弹”这种话,怎么也说不出口。
    最终,他默许地下命令:“全体,原地休息二十分钟。”
    “哇喔!”
    血气方刚的知青欢呼着,立即围住仝其芳,接过包子,狼吞虎咽起来。
    有人三下五除二吞掉一个,又后悔还没记住肉味,包子就没了,因而吃第二个时,一小口一小口,格外珍惜。
    孟建设不忍心再看,干脆背过身,对着满地的棉花叹气。
    校嘉华走过来,见他这样,也不打招呼,拿起两个包子,直接丢进他怀里,简单粗暴。
    她笑着说了一句方言:“孟组长,我伲上海人,勿会拒绝群众的善意。”
    吴侬软语,久违的熟悉。
    孟建设愣住:“校同志,你看起来不像上海人,怎么会说上海话?”
    关于这点,校嘉华很难向他解释。
    总不能说,她上辈子出生于魔都,留学在美帝,奋斗在京城,又常年在各国出差,考察投资市场,动产、不动产遍布全球,所以会说上海话吧。
    好在,万物皆可白恪言。
    “呃,我丈夫的父亲、二叔二婶他们,都是上海人,所以我跟着丈夫学过一点,小虾米啦。”
    因为一句方言,几个女知青走过来,围着校嘉华,主动聊起了天。
    一聊才知道,原来,驻扎在南疆的农一师、农二师,大多都是由这些上海知青组成的。
    当年,为了响应政策,上海甚至喊出了“第一边疆、第二返乡,第三安徽”的口号。他们,也是这数万支边大军中的一员。
    一个女知青好奇地问:“校同志,既然你丈夫是半个上海人,你嫁给了他,怎么还留在太丰县呢?”
    校嘉华只能继续圆谎,扯了一个被家人“包办婚姻”,带着拖油瓶,嫁给上门女婿,又被扔在农村,全靠自强自立混进县城打工的故事。
    仝其芳在旁边,听得直抽嘴角。
    “都什么年代了,还包办婚姻?太可怜了,这简直就是现实中的白毛女!”女知青拳头硬了。
    校嘉华急忙解释:“其实还好,我丈夫参军后,受到部队教育熏陶,不仅很尊重我,就连我这次来边疆,学习了解长绒棉,也都是他出钱支持的。”
    “幸亏,你丈夫觉悟蛮高……”
    聊天的话题,成功被转移到了长绒棉上。
    女知青指着不远处,白茫茫的一片棉田,骄傲道:“你看那里,就是最好的‘海军一号’长绒棉试验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