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3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着脖子,一次又一次地收割,徘徊在低端落后状态,跟工业化彻底无缘。
    *
    小苗又出任务了。
    柳冬生收到贺卡,就猜到了。他把关于“个人问题”的报告压了下来,想等小苗回来后,一起递交上去。
    这时候,军区作战部接到了调令。
    是总参作战部发来的,柳冬生等几位作战参谋被借调过去,参加某项计划。
    柳进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这是江立峰恢复工作后,把选拔的苗子拢到一起,作为后备力量。他不想冬子去京城,那边太复杂,斗争太激烈。可小苗在那边,冬子早晚都要过去。
    调令下达了,柳进原跟柳冬生好好谈了谈。
    “去了那边,少说话,多做事……”
    “爹,您放心,我对政治不感兴趣……”
    柳冬生郑重地答应下来。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去了京城,跟小苗又近了一步。
    “春节”过后,柳冬生调到了总参作战部。
    他挂着营级,担着作战参谋,属于基层人员。营区驻地在西山,一个隐蔽的山坳里。日常活动在地面,指挥室在地下,标准的军事化设施。
    第一次见到江立峰是在会议上,气质儒雅,语气平和。可进了作战室,拿着指挥棒,对着沙盘演练时,目光如炬,说话铿锵有力,就像换了个人。
    “同志们,我们要打造一个训练基地,像全军大比武那样,把各大军区的“王牌师”都拉出来,遛一遛……”
    柳冬生听了,热血沸腾。
    有总参牵头,全国性的训练基地很快就能搭建起来。这跟他当初设想的一致,选在一个最艰苦,最磨炼意志的地方。
    报告提交上去,很快得到了批复。
    柳冬生随着江立峰等人去内蒙考察。吉普车在草原上奔驰,冲进了一片荒漠。丘陵缓坡,风沙弥漫,地形十分复杂,气候也很恶劣。
    这是最理想的训练基地,江立峰当场圈了下来。
    柳冬生画了几幅草图,把地形地貌都标注出来。这比拍摄的照片还管用,沟沟壑壑,流露于笔端,记在了脑子里。
    江立峰见了,夸道:“小柳,你还真有两下子啊!”
    “报告首长,这是基本功,在基层锻炼积累下来的……”
    柳冬生很谦虚,可内心有点得意。
    画了那么多年,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回到京城,柳冬生参与到了设计中。他跟几位参谋一起工作,按照军事化标准打造一个训练基地。
    在忙忙碌碌中,进入了三月。
    柳冬生记着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小苗的生日。
    他抽空去了一趟市里,买了一条纱巾,想送给小苗。京城风沙很大,尤其是春天,不戴纱巾会迷了眼。本来,他想买一条红色的,可柜台上没有,只好选了蓝色。
    小苗喜欢红色,从小到大都是。可赶着运动,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太过鲜艳的服饰没了踪迹,满大街都是蓝、绿、灰。
    柳冬生把纱巾叠好放起来,等着小苗回来。
    远在欧洲,田小苗度过了二十六岁生日。
    她本来都忘了,收听国内新闻时,听着播音员播报:“今天是三月十三号,农历二月初六……”,才猛然想起来。
    她想犒劳自己一下,就下了一锅挂面,打了两个鸡蛋。
    江黎明也跟着沾了光,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
    为了节省费用,大家都很节俭。虽然有专门的厨师,可除了招待会,都是家常便饭。市面上蔬菜很贵,工作人员就在后院开了一片菜地,种上了青菜。挂面也是厨师做的,外面根本买不到。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节省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
    随着对外联络的增多,使馆上下被各个情报机构盯着。
    以前是防米国人,现在又多了苏联人。
    自打米国拉拢我们,苏联就警觉起来。跟我们的关系看似缓和了,可内里的斗争很激烈。当然,表面上还是要注意一下,不好太过明显。
    相比起来,苏联和米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跟苏联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属于内部矛盾。并且,有一定的基础,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即便关系最紧张的时刻,也从未针对过苏联人民。就像危机关头,丢原子.弹也是丢到米国那边,而不会去伤害苏联人民。
    但苏联情报人员很特殊。他们隶属于安全部门,权力很大,行事上很果断,不得不小心。
    国际风云变幻,一切要靠实力说话。
    田小苗盼着那个爆炸性的消息,日子越临近,也就越兴奋。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注2)
    特大喜讯,传遍四方。
    全世界都看到了,“东方.红一号”上了天。
    要知道,除了苏联和米国,只有英、法这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