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1
不行,那还不如不当呢,所以他任性得毫无心理负担,“他们不同意开海禁,朕就偏要好好将这海禁给开好了。待第一批出海的人回来后,朕打算再成立一个部门出来,专管海外事务。”
“到时候这新成立部门的尚书,朕就让提出开海禁的叶大人来担任,然后由焦大人担任侍郎,让他们眼馋去。”
张笃行知道这种时候,自己就是个垃圾桶的角色,只要听着就行,并不需要发表什么意见。于是,他站着听帝王自言自语了老长时间,直到他将心里头的不痛快都发泄完,自然就闭嘴了。
果然报复性地说完,第一批出海的人回来后就开第七部,并让叶清函和焦卫涵担任正副职后,帝王总算安静下来了,“琼州府中季稻的收成情况,应该已经上奏京城了吧?”
几年过去,张笃行已经是户部侍郎,不出意外下次升迁就是户部尚书了。
虽然他还是户部侍郎,却因为走的是孤臣的路子,所以极得帝王的重用。
“正是如此。”张笃行肯定地说道,“中季稻亩产量达320斤,然后因为肥效的叠加,三季稻的收成应该会比中季稻高上许多。”
“爱卿给朕算算,这样下来一个普通人家的田,一年得多增收多少收成?”
“普通人家按拥有30亩地算,照三季稻来种植,一年就得多收成一万两千多斤,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增长量。这要是亩产量达到700斤,一年又种植三季,那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水稻的收成就能有六万多斤。”
听到张笃行算出来的一串数字,景炎帝只觉自己胸中激荡,“照这种情形,叶大人先前说的,让整个国朝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对的,很快就能实现。”张笃行还记得,他初入朝廷时,眼前的帝王还在为争夺首辅手中的权力,而跟阁臣们交锋,那时候的帝王还显稚嫩,加上国库空虚,所以最后哪怕权力都握在手上了,但口袋里没钱,很多事情也做不了。
不像如今的帝王,有权又有钱,想要做什么,压根再也不用看朝臣们的脸色,所以帝王身上的帝王之气特别浓厚,这才像个帝王。
国朝有这样的帝王,于真正想做出一番事业的朝臣以及底下的百姓,都是一件大幸事,张笃行特别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时代。
“所以等琼州府第三季稻收成,朕给柳大人升官,想必不会有人反对吧?”
“圣上是位英明的君主,给谁升官,肯定都是合理的,哪能有人反对?!”张笃行这话并不是马屁之言,而是真心实意这样觉得的。
这位帝王虽然有时候做事有些任性,但总体而言,还是个相当靠谱的帝王。
帝王知道眼前的爱卿,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可只有他清楚,像他这样想的朝臣并不多,“就算有人反对也没用。”
“就像爱卿说的,给任何一个人升官,都是朕觉得这人值得升官,或许需要升官。”对这个一直忠于自己的顾晨,帝王还是挺乐意多说上一些的,“不说柳大人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实干官员,加上有叶大人在他身边跟着,他掌管的地方越多,国库一定越充盈。”
“这种于朝廷有大用处的官员,朕有什么道理不重用他呢?”
……
叶清函两夫妻可不知道,帝王已经暗摸摸想着给他们升官。
两人此刻,正招待各府、州、县派来的土官。
所谓的土官,就是在土著中设立的官员,琼州府的土著就是黎族人,各府、州、县会从中选出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土县丞、土典史等,这些土官仅限于管理自己族群中的事务,没有朝廷中的行政权力。
设土官不设土司,为的就是限制他们的权力。
为了各自的族群能更好的立足在这片土地上,各地方的土官每年都会往府衙送礼。
这礼一般是各族群上山狩猎所得。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黎族人民一直保存着远古的狩猎习惯,每年春冬农闲时,各峒首都会遣一两人到官府报备狩猎的事,然后整个族群一起行动,官员不得参与,土官却可以参与。
狩猎过后,各个族群会把狩猎所得的,上好的皮毛送给官府。
今年也一样。
叶清函两夫妻早就知道,府衙存在这样的情况,别人当政的时候,怎么做,他们没办法干涉。但轮到他们当政,两夫妻早就商量好,绝对不收百姓们一分一毫。
不是他们不爱这些东西,而是两夫妻都很清楚,有些事一旦开了头,就再难回到最初的美好。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