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45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新奇的知识,乐意在吴王府当任幕僚累积政治资本。等时机成熟,理所当然的进入庙堂,成就一番事业。
    相比去考科举,倚靠自己自身去闯,那有在李元瑷麾下学习跟便捷?
    他狄仁杰可不是迂腐的愣头青,有捷径不走,为了证明自己去走弯路。
    狄仁杰是何等睿智,瞬间反应过来。五姓七望乃士林翘楚,读书人人所敬仰。而今却陷于科场舞弊,名望受损。想要挽回名望,唯有在科举上证明自己。
    下一次科举,五姓七望必然会卷土重来。
    而且是摆脱旧习的全新科举,在那种制度下很难出现作弊情况的。为了维护科举的威望,李治、李元瑷也不可能允许出现私相授受的情况。
    五姓七望也必定会扳回一筹。
    毕竟现阶段的寒门庶族论及对文化的掌控,对于时政的了解,均远逊五姓七望。
    说句简单的,五姓七望的族人,即便资质平庸,也是初中学历。而绝大多数的寒门,哪怕资质过人,也是小学毕业。
    优势过于巨大,当下寒门考不过门阀士族是理所当然的。
    将自己丢出去,不正好用来阻击他们?
    狄仁杰道:“殿下当真如此看得起属下?”
    李元瑷道:“科举取仕,不在于文采,而是时政。下次科考,考题必然以时政为主,文采只是加分项。比文采,你跟卢照邻、骆宾王没得比,可论时政,孤相信放眼天下,同辈人中无人比得上你。也只有你,能稳压五姓七望的气焰。你若不想,也没关系。他们短期内的优势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国力的加强,文化的普及会越来越大,门阀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弱。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唯有不住的参加科举,证明自己。科举取仕的比重,会逐渐的超过举荐制度。这就如饮鸩止渴,明知有毒却不能不喝,直至一点一点的消亡。”
    他说道这里,笑道:“我大唐武风鼎盛,举目无敌,这文教若能赶上来,文武并进,迈向盛世岂不近在眼前?”
    狄仁杰眉飞色舞作揖道:“吴王殿下如此相信仁杰,仁杰自当不负众望。”
    (
    第322章 不抖威风若病猫
    这日朝会,李治破天荒的夸赞起了长孙无忌的功绩。
    这可是李治一朝前所未有的事情。
    李治对于长孙无忌的敬重那时有目共睹的,可对于他的功劳却选择性的失明。
    这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不是李治不愿赏罚分明,而是真的不敢。
    长孙无忌对于唐王朝的功劳实在是太大太大。
    李渊朝时期,长孙无忌就跟着李世民征讨四方,立下赫赫功绩。别看他现在长得如同弥勒佛,身为将门之后,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员能够冲锋陷阵的大将。
    李世民的贞观一朝,仅玄武门的从龙之功,足以傲视群臣,何况还有治世以及高句丽的征伐武勋?
    李治的永徽朝更不用说了,若无他坐镇庙堂,李治的位子坐不稳。还不只如此,长孙无忌主导了《唐律疏议》的编纂。
    《唐律疏议》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也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整个唐王朝都是依照此律法运转的。
    长孙无忌的表现那是一点也不比在江南的李元瑷逊色。
    三朝元老加功勋之臣加国舅兼辅政大臣,这些汇聚在一起,伊尹、霍光也不过如此,在夸耀他的功绩,助长他的气焰,谁能治得了?
    但今日李治却微红着眼眶,带着几分感怀的道:“朕初登大宝,全赖长孙太尉辅政。今太尉身体抱恙,实乃朕年少大任,才累得太尉如此,心底愧疚难安。朕不忍太尉再过操劳,许他自由参朝之权,随行车轿可直入朝所。另外授长孙涣为鸿胪卿,封上党郡公,长孙濬,为常州刺史,加封襄阳郡公,长孙淹,为庐州刺史,封安城县伯……”
    一个一个,除了长孙冲尽皆升官。
    至于长孙冲是长孙家嫡长子,未来肯定是要继承长孙无忌赵国公爵位的,他自身也已经是三品秘书监了,故未加封。
    李元瑷听此安排,嘴角微微一翘,李治的心结终于打开。而且他此举也是告诉五姓七望他们这些士族,长孙无忌立了大功。
    经此一事,已经走向没落的关陇勋贵不可能再与五姓七望联合了。
    下朝之后,李治叫住了李元瑷,说道:“陪我去探望舅舅吧!”
    “好!”
    李元瑷很愉快的答应了。
    关于长孙无忌的病,李治、李元瑷皆能猜到缘由。
    长孙无忌也不做作,直接大开府门,亲自走出府外街上迎接。
    步入府内。
    李治感叹道:“北方突厥蠢蠢欲动,西方诸国亦不安稳,东面倭国与百济坑壑一气,大有图谋不轨之念,诚乃多事之秋,后方稳定最为重要。舅舅而今压下士族之患,为朕解除了心头之患。”
    李治这一声“舅舅”,让悬在长孙无忌心头长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