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42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建简易的小屋,几块木板,几根支柱,一些茅草就行。四面通风都无所谓,现在七月份的气候,通风的环境反而舒适,只要能避雨就可。未来还会有很多灾民,可以提前为他们做准备!”
    “另外据说还有一些城镇至今没有消息,这不行,得派人去联系,去调查,如果为堰塞湖困在,该救援的救援。不能不闻不问,都是大唐子民,所有难民皆虚一视同仁。”
    “最后也就是粮食问题,这些你们别管。孤会想尽一切法子筹措,尽全力的让所有江淮百姓、灾民吃的上热饭。”
    谋定而后动,在来的路上,李元瑷就一直再想赈灾环节步奏,在脑海中模拟,此刻将想法一股脑的说出来。
    如此严重的灾祸,堂下官吏皆未遇到过,没有什么经验,不敢随意发言。
    李元瑷见众人不言,将自己的方法实施下去。他也不怕政策有误,都这个时候了,发现错误,总比什么都不干,没有错误强。
    张大安倒是对于李元瑷的志愿者很感兴趣,多问了几句。
    李元瑷将细节说明。
    张大安听得神采飞扬,直呼:“吴王英明!”
    安排众人下去各司其职,招募志愿者,做好以工代赈的准备。
    李元瑷见众人下去,对石磐陀道:“你告之门外护卫,要是有叫狄仁杰的求见,直接让他入内。”
    狄仁杰早他一月入淮,属于微服私访,所行所见将是灾情最真实的写照。
    而今自己已达泗州,狄仁杰没有第一时间前来拜见,让他有些意外。
    第294章 祸消无形
    李元瑷并没有等到狄仁杰本人,只是收到了他传来的锦袋。
    看着面前的捆扎严实的锦袋,李元瑷问道:“是谁将这锦袋送来的?”
    接收锦袋的卫兵说道:“他说他叫端木华,送来了锦袋就急冲冲的走了。得石护卫提醒,留意叫狄仁杰的书生求见。他本人未至,派人急送了锦袋,想来是贵重之物。”
    他不知狄仁杰是一介白衣书生,只知道狄仁杰是李元瑷亲自要求接见的人,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尽管人未至,对于他交付的锦袋极为重视,恭恭敬敬的呈现。
    李元瑷挥手让卫兵下去,带着几分慎重的打卡了锦袋。
    如他所想一般,锦袋里是裹叠好的帛书。
    这个时代造纸业已经新起,只是所生产纸张高档好用如宣纸过于昂贵,次之的材质又过于低劣,不好携带保存。
    帛布方才是时下最流行的书写用具,轻巧便与携带。
    李元瑷打开帛书,认真阅读。
    这只是看了一个开头,李元瑷便不住点头,暗自赞叹:狄仁杰无愧是狄仁杰,干略实务,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自李治任命下达,李元瑷当任江淮安抚大使之后,收到关于灾情的汇报没有一百亦有八十。
    这些汇报几乎是千篇一律,各自叫惨。
    什么水患百年一遇,什么百姓食不果腹等,莫不在描述各地的情况。
    李元瑷理解他们表达的心情,但与现实毫无意义。
    这水患已经发生,天灾不可避免,李元瑷心底已经够堵了,不太想知道这里几多惨,那里几多凄凉,他想知道一些实在的东西。
    如有多少灾民需要救助,还有多少余粮供给百姓食用等
    这些才是他最关心的,然而诸多地方官员对此都避而不谈,只论天灾可怖。
    李元瑷并非不了解他们的心思,毕竟遇到这种大型天灾,仅凭当地府衙是应付不来的。
    这处理不过来都在情理之中。
    哪怕是泗州,张大安有他父亲张公瑾的面子,一样有饿死的灾民以及小范围的动荡出现。
    张大安已经竭尽全力的去干了,且不是瞎搞乱来,即便力有不逮也是人之常情,李元瑷不会计较这些无可避免的事情。
    可如此规避细节,无疑是给李元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狄仁杰这份书札却是不同,以旁观者的态度,将自己北上灾区的见闻详细书写。他笔墨的着重点不在灾民,而在官吏,细写面对天灾来临之后的反应调度。
    这位未来的千古名相已经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目光,他看穿了此次赈灾的关键。
    想要将灾祸降至最低,靠的不是灾民,而是官吏。
    如此严重的灾祸,灾民只会越来越多,官吏的应急调配才是真正的关键。
    而且李元瑷亦不可能亲力亲为的每个县每家每户的去安排,他的作用是最终调度,真正执行的还得看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的能力将会直接影响着赈灾的效率。
    狄仁杰的手札便将个地方官吏在面对灾情时候的应对举措,一一写明。
    除了个别一无是处的官吏,狄仁杰尽量的以中立的态度描绘县村官吏的表现。
    李元瑷看得极为认真,脸上还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
    这狄仁杰毫无疑问是极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