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4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但过剩的雨水无法排泄,开始涌入田地,涌入村镇。
    百姓只能于慌乱间逃往高处避难,他们站在高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园,看着自己的田地一点一点的为洪水淹没
    淮南一地,万顷良田遭受水患,数十万百姓受水灾影响无家可归,缺衣少食。
    淮南水灾传入京师,京师震恐,流言蜚语,不胫而走。
    李治即位以后,饱受灾祸之苦,一次比一次严重。
    地震、旱灾、蝗灾、火灾、塌方大大小小接憧而来。
    淮南这次水灾受灾面积之大,受灾人数之广,自大唐立国以来,绝无仅有。
    这日,李治召集大臣商议如何赈灾一事。
    黄门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宇节上书道:“陛下,臣以为如何赈灾乃后话,眼下当务之急,并非是赈灾,而是安抚民心。”
    李治向来温和的脸上,透着几分凝重,说道:“那依宇爱卿之意,应当如何?”
    宇节一字一句道:“陛下,而今天下灾祸不决,四方人心惶惶,皆恐再临灾祸。陛下当为百姓乞告上苍,以安民心!”
    李治面色铁青,森然道:“宇爱卿可是认为这天灾乃朕失德所致?”
    宇节忙道:“臣不敢,只是唯有此法,方可稳固民望。陛下乃天子,理当做出表率。”
    李治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朕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懈怠,自问无愧于心,何错之有?宇节你身为国相,面对天灾不思对策,却将罪责归于朕一人,作何道理?是朕的错,朕认,不是朕的错,谁也别想逼朕。”
    他横了宇节一眼,甩袖而走。
    回到后殿,李治怒气未平,但脸上已经不怎么看得出来了,他没有与任何人商议,直接动笔写圣旨,命吴王李元瑷全权负责淮南水灾的赈济工作,给予随机应变之权。
    在这关键时候,他很清楚,庙堂上的所有人都靠不住。
    可信的,威望不足,威望足够的,又不可信。
    唯有江南李元瑷一人,可以担此重任。
    他相信自己的这旨意长孙无忌一定会同意的,赈灾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教给声望日渐恢宏的李元瑷最是合适不过了。
    圣旨拟定,李治让人传给中书省盖印。
    做好这一切,李治森然的来了一句:“将许敬宗叫来。”
    第288章 惊闻水患
    当淮南水患传到李元瑷耳中的时候,他并不在杭州,而是泉州。
    现今的泉州已经大变样,随着海运的通行,东南亚诸国商人已经开始在泉州开店入驻,倭国、百济、新罗的商人亦随着航线的确认,安全系数的提高,往来于两地港口。
    这经济利益的提升,自然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向泉州搬迁,以图更好的发展。
    就如李元瑷说的,有些顽固的不愿意迁徙,固执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必强求。
    这时机一到,他们是不得不搬,而且还会悔不当初。
    李元瑷设计泉州的时候是根据后世的居住理念设计的,医馆、学堂、市场、住宿一环连着一环,住的要多舒适有多舒适。只要有人就根本不愁入住。
    原来搬迁,住房朝廷有补贴,现在条件差一点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市中心。
    这经济的发展说难不难,说简单又很简单。
    只要经济好,有足够的就业空间,自然会有人闻风而来。有人就有发展的价值,也有经济基础,环环相扣。
    依托海运,泉州已经成为了大唐最大的经济港口,税收冠绝江南,比之现今的苏州都略胜一筹。
    主要还是李元瑷把棉花种子分享出去了。
    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棉花的利益已经为大唐诸地知晓。
    江南不可能长期垄断,江南已经吃饱了红利,也该让利给其他地方。
    苏湖这风水宝地真全用来种棉花,朝廷非急眼不可。
    这失去了棉花的垄断,经济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
    这些也都在预料之中的,早在五年前,李元瑷、刘仁轨就料到有此一招,事先做了准备。
    以苏绣为底,缝制高档棉衣,棉被,甚至新婚衣被,形成一套产业。
    即便将棉花种子分出去,大部分还是给苏州商人回收。
    无法垄断固然给苏州照成了一定的损失,却便利了天下人,苏州的纺织业开始撑起了半片天,经济行事并未受到影响。
    李元瑷离开杭州是为了迎接真腊国的驸马巴法瓦尔曼。
    与华夏传子不传女的习俗不同,真腊国对于王位的继承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女儿、女婿只要是直系亲人都有继承的权力。
    驸马巴法瓦尔曼在真腊国是出名的仁德之主,公认的下任真腊国国王。
    自从大唐与真腊国签订粮食贸易往来以后,两国的关系直线上升,进入了蜜月期。
    真腊国地处热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