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28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边,大开方便之门。
    武百官亦没有任何异议,大唐数字的发行便于大唐百姓,有利于生活。
    唯有改竖写为横写,有老学究提出了不同的意思。
    但没软用,李治现在跟长孙无忌越走越近。
    之前李治觉得贞观律已经有些过时了,唐王朝发展了二十年,贞观律中的很多政策都不适合这个时代。
    他打算在贞观律上进行小规模的修改。
    此举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李治直接钦点长孙无忌负责此事,双方的关系亦因此更进一步。
    只要长孙无忌不唱反调,李治这个监国太子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天下百姓对于大唐数字的推行都报以支持的态度。
    大唐数字实在太简单了,这幼儿都能学的东西,成年人很容易接受。
    尤其是商人,他们更喜欢这种简单的计数方式,也为大唐数字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有了大唐数字,加减乘除等符号推行起来就简单了。
    李淳风在课堂上苦笑道:“商王这是邀我们一同编书的,还是上课的?不如这样,殿下不妨先编撰一本简单的术数,待日后再来编撰天元术以及增乘开方法。这大唐数字配合加减乘除太便利了,只要数值得以推广。我大唐大半数书、师爷、幕僚都得退休。”
    在古代书、师爷、幕僚都很吃香,因为术数难懂。
    入门的术数九章算术,在没有一定的术数功底,都看着像天书一样。
    但大唐数字将这一切都给简化了,术数一学,不在难如登天。
    李元瑷笑道:“这个提议好,就先编撰一本算学入门,练练手。”
    至于李淳风提出的问题,那就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
    时代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一样是在进步的。
    如果小学生的加减乘除,都接受不了,淘汰了也是必然。
    怨不得任何人!
    李元瑷、李淳风、阎立本一行人,用了三个月时间,编撰出了一本启蒙算经,里面充斥着加减乘除的计算公式,将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皆写在其中。
    别看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其实最实用的就是小学三年级以内的数学。
    这些数字的加减乘除是在生活中用的到的,而是实用一辈子。
    那些有孩子的家长最能体会,三年级以内的数学可以吹着牛皮对孩子说不懂了问我。但是上了四年级,那就省省吧。
    过了这个坎,不是涉及这行业工作的人氏,大多都忘的精光了。
    孩子要是拿着这些题目问你,不去翻书温故知新一下,真答不出来。有些时候,就算你温故知新了,也不一定会。
    故而启蒙算经,已经足够让这个时代的人受用一身了。
    毕竟是封建社会,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有高中以上的凭。
    这本启蒙算经一颁布下去,立刻得到了商人百姓的追捧。
    里面的内容太简单了,亦很实用。
    原本大商忽悠小商,小商忽悠百姓。
    百位以上的加减法小商懵懂,百姓就跟听天书一样。
    粮食钱帛的交易,大多是别人说什么是什么,现在只要算一算,很清晰明了,谁也蒙不了谁。
    算学的实用性,一下子就在百姓、商人这一阶级广为流传。
    至于士林一方,他们的态度并不显著,有些暧昧,并没有如何推崇,一副听凭自由的模样。
    李元瑷不清楚的是,代表士林核心的世族大家已经小小的有些慌了。
    唐王朝对于门阀世家的压制是显而易见的,庙堂上很少出现五姓宰相了,也没有多少五姓官员身居要职。但是门阀世家并不慌张,组成一个王朝机构运转的并不是庙堂上的几尊大神,而是帮着治理天下的一众中下级官员。
    少了这些中下级官员的配合实施,上层官员水平再好再高,也无济于事。
    政令不通,神仙难救。
    李世民能够控制庙堂上的官员数量,但是无法控制世族们遍布于中下级官员里的数量。
    天下读书人实在太少了,即便所谓的寒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寒门,而且就算是寒门一定意义上也是庶族,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他们极易为所谓的豪门拉拢,成为大树盘根交错的一份子。
    寻常百姓根本没有与他们竞争的可能。
    或许寒门百姓中会出几个龙鳞凤角,但难以接触学问的他们,跟自幼就学习各类化包裹的士族子弟,哪个更优,显而易见。
    而且学问好不一定代表懂得为官,士族有各级退下来的官员专门指点传授为官经验,百姓呢?只靠自己领悟、学习。
    两厢一对比,差距就很明显了。
    朝廷不可能放着更优秀的官员不任用,而提拔没有半点经验的官员。
    所谓的为官之道,经验占据了大部分,但有一部分实践知识就是算学。
    不管是负责管理粮食、人口、土地已经商业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