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17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有啥区别?
    一路东行,来到了辽水河畔。
    连通两岸的木桥已经断裂,只剩下坚固的桥基,孤零零的矗立在辽水两岸。
    左右河岸上并没有断裂的碎木,显然对方为了拖延他们造桥的时间,连碎木都没有给他们留下,直接弃于辽水,让辽水冲走了。
    李元瑷神情肃然的看着左右桥基,脑子里飞速运转。
    “太狠了,高句丽这一招,太狠了!”
    张宝相久经战阵,已经想明白了这一切。
    “渊盖苏这不只是想要逼退我们,他还想赢!”张宝相失神的囔囔道:“他们统治了辽东两百余年,对于这里比我们更要熟悉。依照昨天他们夜袭的兵力,他们早就能摧毁这座桥,给我们后勤制造压力了。可他们偏偏憋着忍着,他不是单纯的要袭扰我们的粮道,逼迫陛下知难而退。而是要在这关键时候,利用东北苦寒的气候,断陛下的粮草,这样他们就有机会获得全功。”
    他说着一脸惨白,道:“如何我没猜错,前面的小辽水的桥也断了。我们这一路去,所有经过的桥,都会给他们拆掉。”
    薛曳莽脸色也有些发青,他仰慕中原化,兵法韬略自没有少看,当然知道十万大军粮草断绝是什么后果。
    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
    那局势局面,曹操怎么看怎么输,结果就是一个乌巢粮仓,直接让他反败为胜。
    这粮食的重要,可见一般。
    “啪!”
    张宝相重重的给自己一个巴掌,道:“说什么丧气话,区区高句丽,凭什么赢我们?”
    他自己给自己打气,从怀里拿出了地图,认真的端详起来。
    突然张宝相大叫一声道:“这里,这里有一处浅滩,虽说周边是乱石堆难以行车,可我们可以扛着粮草渡河。无人如何,我们都要将粮食送到前线。”
    李元瑷也看了地图一眼,道:“从地图上看,我们绕到浅滩需要三天,再一袋袋的搬运粮食过乱石堆,过河,没有十几天,根本渡不了河。”
    张宝相愤然道:“那又怎样?总比困在河对岸强,无论如何,延迟总比不到更好。”
    李元瑷不理会他,指了指地图上辽水上游不远处的树木道:“这里是什么,可是树林?”
    张宝相瞄了一眼道:“是一片树林,看模样好像是松木林。”
    “太好了!”李元瑷握紧了拳头,咬牙说了声道:“天助我也!”
    “张都尉,你立刻派人去松木林,给我砍伐松木。砍了之后,直接将它们捆绑一处,丢入河中,让它们顺流而下。”
    张宝相脸色微变,问道:“殿下这是要造桥?”
    “不错!”李元瑷看了一眼,高句丽留下的桥基道:“我要在这辽水桥的原址上,造一座木桥运输粮食。”
    张宝相质疑道:“殿下,造一座桥,那得花费多少时间?何况我们没带造桥材料,没有铁钉没有工具,如何造桥?还不如绕到而”
    “张宝相!”
    他话没有说完,李元瑷厉喝了一声,“这里我最大,听令?明白?”
    他说着,直接拔出了佩剑,架在张宝相的肩上,只要对方敢反抗,在这一刻,他就敢一剑下去。
    张宝相脸上阵青阵白,抱拳道:“遵命!”
    李元瑷满意的点了点头,收剑回鞘,然后很爽然的一笑道:“张都尉,孤从不插手军务,是因为相信你的专业水准。也请都尉相信本王的专业,这造桥,孤王是专家!”
    毁我桥,断我路?
    那就原地造一座桥来。
    没有铁钉!
    没有工具!
    造桥需要铁钉?
    造桥需要工具?
    知道什么叫集古代数学、力学、美学于一体的木里伸臂桥嘛?
    第135章 唯有大胜不可
    十一月的大东北,已经是大雪纷飞。
    鸭绿栅东岸,高句丽军营。
    渊盖苏巡视着自己精心修葺的营垒,不住的跟身旁的兵士打这招呼。
    在唐军抵达之前,他已经在鸭绿栅东岸搭建了三座营垒。
    高句丽能够成为隋唐朝皆头痛的存在,并非没有道理的。
    在地势上,高句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典型的北高南低。
    详细来说,可见高句丽分为两部,北部、南部。
    高句丽的北部全是复杂的山林,什么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类的,聚齐在了一处,地势可谓复杂之极。
    而高句丽的南部却是海东三国最富庶的汉江流域,是多山多丘陵的海东为数不多的大平原,富饶肥沃。
    这前有山林为门户,后有平原补给,给予了他们稳定的发展空间。
    也是在这得天独厚的地利下,高句丽才能以弱胜强,让不可一世的隋朝百万大军丢盔弃甲。
    这一次渊盖苏明显打算故技重施。
    而且选择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