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释道:“如果将它们当做驴子、驮马来使,那当然不行。不过我有办法,减轻马匹运输的负担,让不可行,变成可行。”
刘洎不说话了,他了解面前这个人。
奇思妙想,天下一绝。他或许不属于世上大多人擅长的韬或者武略,但是他脑子里生出的想法或者事物,莫不是大利于天下之物。
便拿积弊已久的运河来说,谁敢想象,有人真能在两年之内,将千里运河治理通畅?
说起来简单水闸大坝,这玩意没有千百次的研究,哪里敢用于现实?
可他就敢,而且一用就成,用之有效。
世人谁不称奇?
面对这种人,他提出的东西,刘洎听不懂,就不说话,置疑反而显得自己愚蠢。
李治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元瑷,问道:“真有把握!”
李元瑷明白,这是两个问题,答道:“有把握!”
李治又问:“一千匹可够用?”
李元瑷顿了顿道:“这个,一千匹差不多。当然,越多越好,就怕不好要。”
李治哼声道:“这个你不用管,薛延陀敢不给。孤就敢收拾他,一条不听话的老狗,草原上想取代薛延陀的人不少,早晚将他宰了。”
李元瑷哑然失笑。
对于草原民族,唐朝采取的方式与以往诸国不一样。
草原对于农耕的华夏民族来说就是鸡肋。
为什么秦始皇驱逐匈奴后不将草原纳为己用,而要劳师动众的建造城墙?
为什么汉武帝多次北伐,自据了适合耕种的土地,而不将疆域扩充至草原?
并非不能,实在是没有一点好处。
华夏民族不可能迁移到草原上去放牧,即便是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雄主,也只能将匈奴驱赶,而做不到占领。
唐朝也是一样,在覆灭突厥,生擒颉利之后,也面临这个问题。
不过李世民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他扶持了弱小的薛延陀,让薛延陀成为了北地之王,利用薛延陀来获得好处。
薛延陀也乖乖的给唐朝当小弟,每年以马、牛、羊、驼、貂皮等进贡,数量之大,动辄数千,甚至数万。
武德初年,唐军所有骑兵加起来不足四千,其中三千还是进贡突厥换来的。
现在常备战马七十万,大军出征,步卒都能分得战马代步。
华夏王朝历朝历代,唯唐朝奢侈如此,这其中薛延陀就功不可没。
不过狼就是狼,养大的终究会咬人的。
李世民当初扶持薛延陀的时候,就以预料到了。
近年来薛延陀就有些不听话了,若非高句丽事起,李世民都有心先将薛延陀灭了,在扶持一个新的,养肥自己。
李治这态度,也跟李世民一样,权当北地霸主薛延陀是自家养的狗,听话就养着获利,不听话就一棒子打死。
对此李元瑷也觉得理所当然,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政策。
至少在李世民、李治这里,所养的狗是驯服住的。
让自家狗咬了的是武则天。
告别了李治,李元瑷立刻招集北地的木匠,让他们根据自己所绘制的草图制作运粮器械。
“这是独轮车?这是什么独轮车?”
木匠们聚在一处,看着李元瑷的图纸,脑子上都是问号。
独轮车这东西在西汉的时候就有了,当时叫鹿车、辘轳车,不过不太实用。
蜀汉时期,诸葛亮改良了鹿车,发明木牛流马让独轮车开始实用起来。
经过几百年的衍变,独轮车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实用,为世人说接受。
但是李元瑷绘制的这独轮车就奇怪了。
它形态巨大,比之一般小巧的独轮车要大上三四倍,后面虽然有使力推送的把手,可两脚的着力停车平衡点却是在车头,车头还有为牲口准备的缰绳,最为关键的还是车架中间有根粗长的棍子。
一个个经验十足的木匠都瞧得不明所以。
李元瑷也不意外,这种独轮车在宋朝才会出现,而且还是北方特有品种。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舟车中描绘并记述了南北方独轮车之驾法:北方独轮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南方独轮车,仅视一人之力而推之。
有先见之明的木匠,这时看着那粗长的木棍,抢先呼出来:“这是加帆车?尽管跟加帆车不一样,这木棍,定是加帆用的。”
李元瑷拍掌以示鼓励。
中国古人智深似海,公元五世纪就开始利用风力行车。
确切的说李元瑷拿出来的是风力独轮车,风力独轮车这在明末清初传到欧洲后,还成引起了巨大反响。
乌珠穆沁马确实不适合驮重,但是这种风力独轮车前有风力相助,后有人力推送,自身又有力学原理的加成,即便不善于负重的载人马,以之运送货物也不是问题。
第131章 哈唐
在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