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15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约二三尺的长方形。他们也没有意义上写作的笔,把油和煤烟的混合物涂抹在字迹上,然后再用热沙拂拭,这样一来字部分就被染黑了。
    古印度的佛教教徒将经用这种方法刻写在贝叶上,俗称贝叶经。
    玄奘求来的都是贝叶经。
    这种贝叶经最不易保存,为水浸泡之后,能保存多少,那就听天由命了。
    玄奘连滚带爬的跑到打捞上来的贝叶经旁,小心翼翼如若呵护新生幼儿一般,一张张分开贝叶,看了看天上的太阳,颤抖着将贝叶一张张贴在甲板上晒。
    此情此景,似乎在记忆中存在过。
    貌似电视里唐僧就让大龟掀翻过经书
    呸呸呸!
    李元瑷赶忙摇了摇头,愁然长叹,大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道:“你们也帮着法师一并晾晒。”说着,又让人准备纸笔,特别嘱咐道:“玄奘法师,这大唐西域记一定要写的详细,这西域所有你了解的城邦,不同的民族,各国各民族的地理形势、气候、物产、政治、经济、化、风俗、宗教等等细节,最好一一写上。”
    玄奘并未说话。
    李元瑷却看出了,他这是默认。
    没有开口应诺,是他最后的倔强。
    历史上的玄奘也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但那本大唐西域记是由他口述,辩机和尚编的地理史籍。
    现在玄奘却不敢假手他人的,显然会比历史上的那本更加细腻。
    船队顺流而下,不过一日之功,以达洛阳。
    李世民在洛阳紫微城仪鸾殿亲自接见了玄奘法师。
    无可置疑,玄奘确实是得道高僧,他对面李世民的态度与对李元瑷乃至路上一行人一般无二,并没有因为彼此身份的差距而转变态度。
    李世民也跟李元瑷一般,向玄奘抛出了橄榄枝,甚至邀请他前往辽东,一并观战。
    玄奘同样拒绝的毫无回旋余地,表示自己“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其愿也”。
    李世民见事不可为,只好放弃。
    玄奘见说动了李世民,立刻道:“玄奘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余部,一言未译。今知此嵩山之南少室山北有少林寺,远离鄽落,泉石清闲,是后魏孝皇帝所造,即菩提留支三藏翻译经处。望为国就彼翻译,伏听敕言。商王所请大唐西域记,玄奘亦于此清修之地细思过往,用心编著。”
    李世民略微沉吟。
    李治在一旁道:“一人之力,翻译数百经书,何其劳累。父皇不如在长安设立译经院,招集各方精于佛学、天竺字之人,参与翻译事宜?”
    这腹黑太子见玄奘拒绝了自己的父亲还想跑,直接出言将之困在了长安。
    李元瑷用经书威胁了玄奘,李治豪不客气的借鉴,将之留在了长安,把这位佛教的扛鼎之人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上。
    李世民本有此意,只是拉不下脸跟一个和尚计较。
    而今李治这般一说,立刻同意。
    玄奘只能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见玄奘是李世民在洛阳最后一个任务,安排玄奘成立译经院后,动身北上。
    第116章 玄奘首徒
    在李世民决定动身北上之后,李治神色悲哀,泪眼婆娑,伤痛不舍的情感,满脸都是。
    李元瑷看着感情丰富的李治,甚至有一种李世民一去不回的感觉。
    李世民却很吃这一套,不住的安慰自己这个最贴心的儿子。
    李治扑在李世民怀里,哽咽道:“孩儿从未与父皇分隔天边,恳请父皇飞马互传消息。孩儿将生活起居、朝中琐事写于信上,父皇也将边境情况,身体安康写下,传于孩儿,好教孩儿放心。”
    李世民哪会拒绝,一口应诺下来,道:“父皇每夜必书信函,令人传于雉奴。”
    李元瑷随着李世民、李治来到了此次征伐高句丽的后勤大本营蓟城。
    蓟城,照地理位置计算也就是日后的北京,是大唐通往东北的门户。前朝炀帝杨广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蓟城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至蓟城城外,李世民望向李元瑷道:“能以此为基,十六你功不可没。”
    在此之前,李世民原定计划是将大本营定在河北定州。
    便是因为大运河的不稳定,粮食供给会有一定风险。
    但是李元瑷两年治运河,经过实地考验,成功连接了杨广修筑的南北运河。以汴州为中心,连接曹操征伐乌丸的运粮故道,接永济渠北段,直达逐郡蓟城。
    这运河一通,李世民当即改变大本营,转移到了蓟城,大大的减缓了运粮压力。
    李元瑷拍着胸口道:“陛下放心,别的不敢说,两年之内,运河畅通无疑。”
    李世民自信满满的道:“足够了,对付区区高句丽,何须两年?待朕平定高句丽,你重新规划一番,做好善后事情,朕顾虑的是百世千秋,而非当下一两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