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
视机。一天五块钱住宿费。四个人,一天就是20块,小宁觉得真是天价。但也算了,一般住旅馆在县城里也要5块左右一天。临沂虽然不发达,这价格也算正常了。何况,即使贵了,小宁现在的状态也绝不敢找人理论什么的。
当天晚上李老师就来开课了,在旅馆的会议室里,三十三个来自全国各地的结巴们济济一堂,李老师给大家上了第一课。
李老师要首先为大家正名,打破对口吃的幻想。
多少年以后,小宁想想,这李老师还是很实在的,他急着当晚就开课,就是要大家一进门就放下幻想:
口吃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自己。
从小宁的研究来看,对口吃的认识到21世纪仍然是混乱的,全世界的政府都没重视过口吃问题。从50年代政府部门对口吃的定义也可看出严重的认识混乱来:“口吃是一种语言上的习惯,是一种生理上的缺陷,它是一种语言的条件反射,在发音器官方面并无疾患”。既然是“语言上的习惯”,怎么又是“生理上的缺陷”?难道腿部残疾的人也是一种不同的“行走习惯”?既然是“生理上的缺陷”,为何又是“语言的条件反射”?既然是“生理上的缺陷”,为何又“在发音器官方面并无疾患”?难道盲人也是“行动上的条件反射”,“在视觉器官上并无缺陷”?这短短的四个小分句,每一句都在否定前一句,官方的定义的尚且如此,平民又如何能认识得清呢?
李老师对口吃的定义就很让小宁大开眼界。
口吃的定义不太容易,只能大致分成两个部分:先是口吃现象,然后才是口吃。口吃现象就是指人们在说话时有难发、重字、阻断、不正常停顿、拖音等不连贯发音的语言现象。口吃现象必须和心理障碍相联系才是口吃。正常人也经常会有重字、阻断、不正常停顿、拖音等口吃现象,大家如果注意听一下,就会发现正常人几分钟就会有一次口吃现象。但不同的是,正常人没有任何有心理障碍的迹象,口吃现象没有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任何影响,他们仍然很平静地说话。口吃者则不同了,他们会口吃的心理预期,即在说话前,他们害怕和知道自己要口吃;如果发生了口吃现象,他们会有明显的心理波动,较严重者会出现尴尬的表情,乃至很沮丧,正常的口吃者感觉到的通常是强烈的耻辱,而且对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口吃矫正,首先要破除遗传说,因为遗传说会让人放弃治疗自暴自弃。口吃不遗传,完全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如果你能找到许多子承父业的例子,那么也可以找出更多父亲口吃,但儿子不口吃的例子,那种父亲不口吃,儿子却口吃的例子更是不可胜数。近3000名口吃者的资料中只有不过3%的患者是父亲或母亲也口吃。如果这不到3%的人能证明口吃是会遗传的,那么,其他超过97%的“例外”又证明了什么?不遗传的意思是说,口吃是后天学习的,不是遗传而来的不治之症。
矫正口吃最关键的一点是,绝大部分口吃者的口吃都是时好时坏,没有谁在任何场合都一直口吃。这个才是口吃者最大的幻想:总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的能治好。
小宁听了真的非常震惊,然后是绝望。她多年来都以为自己的口吃和别人不一样,看天书时还希望神仙的泉水能治好她。实际她就是在自己不一样的基础上希望能被一下子治愈。就像挖去一颗脚上的鸡眼或去掉鼻子上的一颗痣。这一下都破灭了。
这其实不怪小宁无知。
这应该是人类医学史上的耻辱。口吃一直被当成是生理缺陷来看待,美国甚至有基因说,口吃者们正是被生理缺陷说误导了,才总觉得自己的口吃与别人不同,实际上,每个口吃者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不是肢体残疾的那种生理缺陷,而是一种心理障碍,所以受到刺激就会发作,而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就会正常。就是说,口吃者的发音器官都是完全正常的(当然生理上的损伤是例外)。随便几个例子就能说明。
一个有十年口吃历史的口吃者说:
我是情况是这样的,不紧张不太注意时不太口吃的。可每次一着急是很明显,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的。
一个女研究生口吃者说:
我在熟人面前口吃的利害在陌生人前反而不口吃,但我若与之说的话多了又口吃了,根本避免不了。而且在轻松的场合下并不轻松、很紧张、很口吃。……在杭州有与我男友合作的一个老头,我极看不惯他,与他根本无法交流。他好像就是我的克星一样,我见了他我话还没说就口吃了,而且是越来越口吃、很厉害。我知道我是心理上不能接受这个人,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见到某些人就是无法保持一颗平衡的心态,我的心态比较好的时候说话就很平稳,真是莫名其妙。
一个高三的女生口吃者说:
我是个女孩子,也口吃。好的时候长篇大论也行。不好的时候日常用语都说不好,总是口吃。我越来越怕说话了。现在觉得舌头都僵硬了,好象觉得自己的语言功能都退化了。
一个公司白领口吃者说: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