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
年轻守寡,还留下一个不懂人事的小外孙。两人也是心如火煎,度日如年,日子过得也好不到哪里去。
后来经两家人商量,陶家先把女儿接回京都治病,那时,温府上下已经乱成一锅粥,全府都沉浸在一片悲痛哀悼之中,陶锦尧知道温府现在是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此时接走陶成碧跟君徕实在不合适,但又怕女儿留在东平,触景生情更受刺激,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再三犹豫终于为难的开了口。
温莛知跟叶清澜都是同情打理之人,同意让陶成碧跟君徕暂去京都,陶锦尧心中万分忐忑愧疚,没几天又得知师兄温莛知病倒了,府中一下子没个能主事的人,遂决定让儿子陶行云去东平协助理事。
两家人,这一来一往就是两年多,两年多的时间里,温、陶两家感同身受、同病相怜中,相互砥砺扶持。
朝堂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陶锦尧就马上告知温莛知。温莛知经常会在陶锦尧遇到什么棘手难解的事情上为其出谋划策。
温惟看着鬓染霜华,和蔼可亲的陶锦尧夫妇俩,心里惆怅不已,感慨万分。
陶锦尧见气氛凝重压抑,赶忙转移话题,让陶夫人去后厨着人备上茶水点心,呼兰见陶锦尧与温惟有事要谈,也跟着退了出去,说要去瞧瞧小少爷。
陶锦尧屏退了身旁伺候的人,堂内就剩他与温惟二人。
陶锦尧神色转为严肃,沉声道“前几日,朝廷派兵南下,出征湖南,队伍从河南道出发,我又听行云言及你们此次来京,你已见过袁克,此兵力可是出自东平济州?”
温惟嗯了一声:“叔父果然料事如神,前些日子东海卫接之事,想必叔父肯定有所耳闻,实际上卫接早已与济州暗通款曲,私下挪用银矿,除了袁克,卫接背后还另有其人。济州所产银矿竟出现在东海驻扎的贼寇窝里,他难辞其咎,再怎么推脱辩白,也是无用。济州一直以来拥兵一隅,表面安分守己与我都护府相安无事,其实不然,卫接一事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也早已视济州为东平的隐患,要除袁克,就必须先将他的利爪砍掉,地方军队绝对不能留,这也是如今风雨飘摇残垣断壁的大夏国的前车之鉴。我来之前见过袁克,以卫接之事协迫他交出兵权。要知道按律法走私银矿,私通外敌可是灭九族的大罪,他纵然万般不愿,也是无计可施,只得顺从。”
“那为何不将济州兵权直接纳归东平?”
温惟摇了摇头道:“济州兵力归都护府,一来东平刚接管东海海卫司,再收归旧部军力,树大招风,更惹朝廷忌惮不满,二来,济州那些个兵头子都是袁崇的旧部,一心效忠于他,就算归顺我都护府,也不好管置。前几日我正考虑着怎么将这支地方军队安置收编,就见朝廷为湖南起义无兵镇压之事殚思竭虑,踌躇不决。既如此,不如借此机会,顺水推舟,借花献佛。既帮朝廷解了湖南之困,又为我东平肃清隐患,岂不两全其美,一举两得”
温惟慢条斯理,分析的头头是道,陶锦尧看着眼前语气温和,侃侃而谈的温惟,面露赞许之色,他很难想象这些政见是出自一个年轻女子之口。
他早就知道温莛知这个女儿不简单,今日一见,其胆识魄力更让他刮目相看。
温惟又想起前些日子,听到关于户部的一些消息,事关陶家安危,向陶锦尧说明此来的又一目的。
陶锦尧神色平静,心情看似未受什么影响
“前些日子临近京都的骆城闹饥荒,朝廷下令拨款两万量白银赈灾,结果地方赈灾不利,导致流民四蹿至京都城外,地方以未收到如数救灾款为由推脱责任,当时负责下放赈灾款的户部计史吴华突得急症去了,蹊跷的是当时在册的账本也跟着莫名遗失。后来就有消息传出我陶某人贪赃枉法,贪墨私吞。”
陶锦尧又苦笑了一下,无奈道:“身正不怕影斜,朝廷没有证据,暂时不会无凭无据迁怒于我。”
“可是如果此事朝廷让东陆暗中介入,恐怕没那么容易脱身,东陆此人做事心狠毒辣,我怀疑户部赈灾之事没那么简单,温陶两家素来交好,看这架势,他这次是要出手对付叔父您了”
陶锦尧颔首默认,目光幽暗,面色深沉。
慢吞吞地道了句:“该来的,处之绰然!”
第14章 上岗了……
陶锦尧与温惟老少二人相谈了很久,小到家常里短,大到朝堂局势地方势力,两人各抒己见,娓娓而谈。
临走时,温惟去看了两年多未见兄嫂陶成碧,她一身洁白素衣,一头青丝散落,面容洁净清秀,与印象中似乎没什么变化,只是看上去清减消瘦了不少。
她一见温惟,神色一怔,又一言不发,好像对温惟的近身并不抵触。
温惟凭直觉,她已经认出了自己,从她刚才恍惚的眼神中温惟感到了善意,她看上去与常人无异,只是目光呆滞不说话。
房间里整洁有序,光线黯然,帘帐未收,白日青天里床前燃着一方蜡烛。
温惟从一进屋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在一旁默默地陪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