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7
,最麻烦的其实就是以孔家为代表的几家,哪怕唐朝这会儿,孔子还没有被尊为至圣先师,孔家也没有被封为什么衍圣公,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五经正义要不是主编的人里头有孔子的后人孔颖达,颜回的后人颜师古,未必能那么顺利,毕竟,作为那两位的后人,这两位在很多经义上有着更高的解释权,即便是那几家经学大家,在这种时候也只能妥协。你总不能说,你比孔子的后人更懂孔子吧!虽说这事说不定,但是,说出来就有些不对味。总之,你想要在那附近做什么事,绕开孔家还有其他几个与孔家有关的家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时期,孔子几个学生的后人这些年来一直跟孔家共同进退,早就结成了利益同盟,齐鲁故地差不多就是他们的一言堂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想要做成什么事,不给他们分足够的好处是不行的!何况,这些家伙要的还不仅仅是一部分的好处,他们贪婪得很。
李悦可没心情去跟这些人玩什么勾心斗角,回头再被他们道德绑架一回,所以,在他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离这些人家远着点。
李治自然也想到了那几个人家,见李悦一副敬而远之的模样,还是想要笑,李家尊奉的是老子,对于孔子就算是有些敬意,其实也未必有多少。或者说,在隋唐的时候,儒家还没强势到那个份上,因为南北朝的遗留问题,佛道在这个时候,反而有着天然的优势,儒家前些年的时候,在佛道两家面前,其实就是个弟弟。
哪怕如今朝堂上,大多数官员都是儒家出身,但是儒家终究还没有被捧到神坛上。因此,李治并没有因此训斥李悦,毕竟看李悦这么多年的作为,这位要不是出身权贵,还挺喜欢享乐,其实更像是墨家。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墨家的身影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最多也就是传承了一些墨家的图纸而已。一些人就怀疑李悦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了一部分墨家的传承,李治还曾经命人将李悦可能翻看过的书籍都找了一遍,也没查出什么来。也亏得李悦是自个亲生的,要不然的话,就李悦这样的,若是放在民间,估计都有人要说他是鬼上身了。
李悦上辈子也就是上中学的时候背了一些古文,里头也只有少数几篇是儒家的典籍,另外就是后来各种文化节目流行的时候,听各路学者在节目里头对这些古籍还有历史进行讲解,不过,那个时候,大家早就不去解析这些理论在治国方面到底有没有作用了,重心多半是放在了个人的修身上。
不过,李悦本身就不擅长这个,在弘文馆的时候,这方面也只能说是后进生,李治派给他的老师,到了宁州之后,对他的教导其实就是处在放养阶段,李悦好吃好喝地养着对方,逢年过节都有各种节礼送过去,那位本身也不过是落魄士族出身,李治派他给李悦做老师,本来也不是让他去要李悦的强的,所以,他对李悦的教导就是让李悦不至于不学无术,别的不说,对于各种东西起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不要闹出什么笑话,只要李悦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他就不再强求了。大家相处很和谐,可谓是皆大欢喜。
李悦对自个有几斤几两心中有数,在自然科学的认知上,这个时代的人拍马也赶不上自己,但是至于什么儒学经典,他上辈子又不是学古汉语文学的,对于许多理论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稍微一深入那就要原形毕露,所以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
所以,哪怕齐鲁那边很早之前造船什么的就比较发达,至今也存在着好几个港口,像是倭国的遣唐使,一般也都是从齐鲁那边登陆的,但是,出于对那几家的顾忌,李悦觉得,就算是那里环境再好,自己也是不会过去的!别到时候因为不想跟那几家妥协,直接被扣上几个屎盆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听到李悦这般言语,李治顿时就有些为难起来,沿海的地方,其实也就是那些,一个呢,就是往北,但那里靠近高句丽了,大唐与高句丽迟早要有一场大战,别将李悦卷进去。另外就是,那边其实也是突厥的传统范围,不过是东突厥。李悦不适合再跟北方这些胡族打交道了。往南比较近一些的就是江南,也就是当年吴国还有东晋的地盘,那边同样存在着跟齐鲁一样的问题,南朝不管怎么说,也存在了一百多年,虽说几经战乱,但是南迁的侨姓世族,还有原本的江东士族在那边都开发多年,如今也留下了好些世家,像什么兰陵萧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还有什么张顾陆朱等,不过,自从南朝灭亡之后,其实江南的士族已经开始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在当地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
这些江南的士族也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当年南朝多次北伐不成,其实也跟许多士族在背后拖后腿有关。对江南,其实朝廷的控制力并不够强,要不然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也不至于宁可入蜀,也不南渡江南了。
李悦宁可找个一穷二白的地方白手起家,也不乐意去跟这些地头蛇扯皮,在人家的地盘上,你作出什么好东西,若是不肯跟对方分享,然后你就发现自己寸步难行了,甚至,来个被落水,被坠楼也是可能的。在绝对的利益之下,皇权什么的,压根算不得什么。像是大明的时候,几个皇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