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1839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突然他想到了刚才何思明的话,赶紧问道:“那些人员和印刷设备就是用来伪造法币的?”
    如果日本人把伪造法币的制造地点放在上海,那可就好说了,自己设法毁掉印刷设备,尤其是最关键的核心雕板,那就可以再演当初的行动,对日本人的计划给予沉重的打击。
    可是何思明却摇了摇头,仔细解释道:“日本人已经吸取了之前教训,伪造法币的所有工作都在日本国内进行,完成之后,成品运往中国,投入市场,至于这些印刷设备和配套人员,都是用来印制新的货币。”
    “新的货币?是中储币!”宁志恒突然想到了什么,顿时身子一挺,诧异的看着何思明,忍不住脱口而出。
    何思明也是一愣,随即点头说道:“您也听说了?日本人很快就要发行这种货币,时间不会太长,目前南京中央储备银行正在筹建之中,据说是由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周福山担任总裁,当然,这只是个名头,一切还是日本人说的算。”
    原来伪政府还都南京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打造自己的财政体系,开始筹备建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新的货币,简称中储币,把重庆政府发行的法币排挤出伪政府的控制区域,并同时解决占领区内各种货币纷杂的混乱情况,试图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其实这个事情很早就向日本人提过,但过程却是一波三折,一开始日本人并不同意,一来是担心中央储备银行的建立,会对一直以来日本军方发行的军用票产生冲击,同时也担心这个傀儡政府实力扩充过快,难以控制其经济发展,脱离自己的掌控。
    直到后来南京伪政府做出了巨大让步,牺牲了诸多利益,比如说,中央储备银行必须聘请日本人作顾问,所得外汇须存于日本的正金银行,同时为弥补军用票的损失,为日本提供一定数量资金的协助,中储币的发行量和流通,必须随时请示日本方面,有关法币、军用票、日本通货事项,与蒙疆及华北的关系事项,都必须经顾问的咨询与同意等等不平等条款,日本人最终同意了中央储备银行的建立。
    可是这样一来,中央储备银行也彻底成为日本对沦陷区进行残酷掠夺的金融工具。
    而中储币的印制大权,自然也被日本人牢牢把握在手,所以内务省挑选了一批人员和设备,来到中国,专门负责印制中储币。
    宁志恒此时突然灵光一现,这可是个天赐良机!
    目前因为大量支援前线,自己的资金已经有些入不敷出,再这样坚持下去,绝对不是办法,自己正在考虑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可是这么大笔的资金缺口,一时间到哪里去找,难道真的让自己到处去敲诈勒索?
    为此,宁志恒一直颇为烦恼,而现在,不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吗!
    日本人能够伪造法币,自己又为什么不能伪造中储币呢?
    其实这个念头宁志恒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在上海流通的货币,都是英镑,美元,日元,还有法币,可是除了法币外,其他三种货币的伪造难度太大,其中英镑和美元的防伪技术高超,而日元除了防伪技术高,更重要的是,日元的纸张原材料,是加入了日本岛国特有的一种珍贵植物纤维,光是原材料这一关,宁志恒就无法解决,所以很早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至于伪造法币,宁志恒自然不会这么做,况且法币目前还是由美国印钞公司负责,技术含量也不低,倾日本之力,也花了许久的时间才完成。
    可是现在中储币即将发行,宁志恒就不信,这样一个傀儡政府发行的临时货币,它的技术含量会有多高?
    而中储币的流通基础非常好,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它将取代广大占领区内的各种货币,适用的地区面积广大,流通性好,是最好的伪造目标。
    只要自己能够完成中储币的伪造,那么资金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伪造货币更暴利的行业呢?利润之丰厚甚至远远超过走私物资的收入。
    关键是,伪造中储币的成本并不高,只要能够搞到核心雕版,其他的场地和设备,以及人员,对自己都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宁志恒忍不住一下子站了起来,他情绪亢奋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脑子里在不停的设计着,不多时,就下定了决心,必须要干这一票!
    他转身看向何思明,沉声问道:“既然是日本人来负责印制中储币,那么,核心的雕版也是由日本人提供了?这也是在日本国内完成吗?”
    “不是,目前中央储备银行还在筹建之中,中储币的设计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还没有开始雕刻钢板,而且,这一次来华的工作人员中有两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特殊人物,谁?”
    “两个专门负责雕刻钢板的雕刻人员,一个叫伊藤哲平,另一个叫谷村浩志,这两个人都是日本内务省挑选的雕刻家,这次中储币的雕版就由他们两个人来完成,同时,也负责新版军用票的改版工作。”
    “天助我也!”宁志恒忍不住抚掌笑道。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觉察异常
    宁志恒为此兴奋不已,负责中储币雕刻钢板的雕刻家竟然也来到了上海,这实在是意外之喜,真是天随人愿!
    只要人来到了上海,就难脱他的掌心,是人都有弱点和软肋,只要用些心思,软硬兼施,不怕这二人不就范,他脑子里略微思索了片刻,就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方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