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苏厨 第50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括拱手道:“其实蜀盐的道理,和蜀茶一样,或者更重要。关于蜀茶禁不禁榷的争辩,苏少保之前的奏章里,说得非常清晰明了,事后诸多后果,也一一如其所料。蜀茶禁榷,尚且这么大的为害,何况蜀盐?”
    ……
    次日,赵顼下诏,平息了关于蜀盐禁榷的争议,同时解释了登记车辆,编制号牌的原因。召中书议论收取养路费的可行性。
    吕惠卿非常开心:“存中啊,你是用了什么办法,让陛下立即同意这两件事情的?”
    沈括拱手道:“圣主可以理夺,不可以言争。若民间车辆当真可以用于军事;辽盐,西夏盐,泸州盐当真能够禁绝走私,沈括自然也是不敢不赞成的。”
    “但是这两件事情分明行不通嘛。所以只要解释清楚了,陛下英明,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吕惠卿对沈括称赞了一番,转身就上奏赵顼,沈括精明事理,考察两浙路的差遣办得非常好,请陛下同意其继续查看河北西路。
    赵顼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升沈括做了知制诰,河西察访使。
    转眼之间,沈括就被吕惠卿安排了一个明明白白。
    ……
    苏油还在巡视,看过了船坞,沿着松江一路往上,就进入了太湖流域。
    苏油只负责提供技术资源,如今蔡京也算是在管理上上路了,因此由他负责上游水利工程的收尾巩固,以及南北溇港圩田,太湖下游疏浚引流工程,这种过筋过脉的硬骨头,苏油只敢交给郏亶这样的真正专家。
    环太湖周边,所有的溇港与太湖的接口处,都要替换成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设施,苏油的意思是一次投资,见效起码得百年以上。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整个太湖溇港,是从上游引水入渠,然后输送到环太湖周边的高地,形成水网流向太湖,再此过程中灌溉水网中圩田的大工程。
    太湖流域主要是西北风,因此所有溇港开口都是西南东北走向。如此被季风推动的水流,带来的南岸泥沙淤积,全部集中在溇港的东南一侧,不会正面淤堵溇港入口。
    而每一个溇港的出水口,都会比在圩田中的干渠收窄很多,形成束水效应,水流速度在出口出猛然增快,直接将湖流堆积在出口处的泥沙冲走。
    类似的巧思多不胜数,理工最重实践出真知,这些都被工程技术人员总结出来。
    当年祖宗们这样做,是从实践中试验出来的,而今列为了研究课题,大部分问题,理工人员们已经弄明白了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太湖开发整治工程,不仅仅是为了造田,同时还要提升大宋的大型工程统筹能力,水利理论研究水平,让气候学,水文学,统计学,财会学等多学科齐头并进。
    一处溇港出口处,郏亶正在给苏油讲解结构。
    出口的两边都是高堤,这里是直面太湖的第一道防线。
    高堤上是桑林,棉田,水口处则是7字形的石围,保护水口。
    沿着高堤朝溇港内走一段,才是闸口。
    闸口两边是混凝土的水泥预制件设施,各有深槽。
    看护闸口的村民,给苏油演示如何安放水闸。
    水闸是长达四米,厚达十五厘米,宽度四十厘米的厚实木板,一侧两头安装这巨大的铁环。
    村民用带挠钩的竹篙钩住铁环,各站一头将木板安放到水泥槽中。
    木板很重,一块就是几百斤,第一块安好加上第二块,上面的木板便将下面的压了下去。
    这样一块块地安放上去,不多久,一条水道便被关上了。
    苏油点头:“厉害!”
    这块圩田叫安和圩,东西边长一公里,南北一点五公里。
    这就一点五平方里,两千多亩地。
    闸口不远处就是一处小村落,郏亶介绍道:“这是去年才弄出来的一处小试点,此地叫刘家村,家主是一个选官,叫刘万春。”
    站在高处往下看,整个圩内,高处是桑果,菜蔬,村落,然后往圩田中部分了三层良田,依次下降,中心处是几片鱼塘和湿地沼泽,能看到鹅鸭,边上还有一处小工地。
    移步朝村口走去,一位四十岁左右,穿着绸衫的员外在那里迎接。
    见到苏油过来,员外抢前两步,深施一礼:“治平三年后学进士刘万春,恭迎少保。”
    这就是考得太差做了选官,然后一直没选上,又没钱买官,拿不出履历来说事儿。
    苏油虚扶了一下:“世兄不必多礼,看贵村井井有条,稻香鸭肥,这齐家之道也是了得。”
    刘万春说道:“不敢不敢,还请少保入村中少歇。”
    苏油摆摆手:“不用,你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再歇不迟。”
    刘万春说道:“那便请少保随我来。”
    一番交流下来,方知刘万春老家在温州山中,是族中勒紧裤腰带将他供出来的进士。
    但是两浙路的进士太多了,名次稍差都排不上号,在京中蹉跎了几年,实在是见不到前途,只好回了老家。
    郏亶整治水利的时候,刘万春前来投奔,结果水患一起,郏亶自己都吃了挂落,更别说这倒霉蛋了。
    好在苏油即时将郏亶捞了回来,给了大把钱粮,于是刘万春一咬牙,主动要求在湖州试验圩田。
    前期工作必定是艰苦的,但是希望很大,刘万春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将举族百口迁移到了安和圩。
    幸好是搬过来了,要不然今年旱灾一起,合族都得吃救济粮。
    安和圩就不一样了,刘万春带着族人在这里开辟出了一千多亩水田,两百亩旱地,三百亩林地,还有几十亩水塘。
    如今水田刚收了四千多石粮食,眼看着还有一千多石秋粮,农闲时还组织下湖捕鱼,到现在刘万春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家族,基本算是在太湖边站稳脚跟了。
    回到村中,苏油看到房子都还是泥墙,不过比竹篱糊泥高级,是泥胚墙体加草顶,与后世苏湖狗大户们的园林戏院豪宅相比,只能算是初具规模。
    村里有一溜大屋,是祠堂和仓房。
    苏油进到堂屋里边,老族长已经有些老年痴呆了,拉着他的手:“万春啊,今年村里的粮食打够了吗?”
    刘万春贼尴尬:“大爷爷,这位是苏少保,我才是万春!”
    老族长看着他:“素烧包不好,你是贵客,怎么都要弄点好的!”
    说完继续拉着苏油:“客人来了,得弄几个肉菜。万春啊,让娃子们去山里吆一吆,兔子山鸡的搞点来……”
    刘万春大声说道:“大爷爷,我们都下山了,现在我们搬到太湖边上来了!没有兔子山鸡了。”
    第七百四十一章 砻磨
    老族长露出茫然的神色:“是吗……”
    然后又拉着苏油:“那万春你是怎么找到我们的?你进士考上了吗?光考上州举没用,朝廷的章程得中进士才行啊……”
    乡音拗口,苏油如今勉强听得懂,不过说还说不好。
    苏油只好顺着老族长的话,拿官话往下说:“考上了考上了,朝廷还因我拓地有功,赏了咱们族里一块地,今年第一季就打了四千多石粮!大爷爷你就放心吧!”
    “诶!好好好……”大爷爷这下开心了:“咱们村总算有好娃子出息了!总算没有辜负全族给你凑进京的路费!考上就好,去,去给祖宗敬炷香,得亏他们保佑哇……”
    刘万春在一边偷偷抹眼泪,可怜巴巴地看着苏油。
    苏油却没什么压力,爽快地答应:“好嘞,这是应该的!”
    点燃三支线香,插到刘家宗祖的灵前,刘万春赶紧端上来一杯香茶,临时性地代替酒水。
    礼不可废,没有姓苏的跑来给刘家人行后辈拜祖宗之礼,刘万春便巧妙地将祀礼改成了祭礼。
    苏油对刘万春灵光的脑子表示佩服,不然他也尴尬。
    端起茶杯,苏油想了想,然后开口:“刘家宗祖在上,请恕万春离山就水,迁族扰灵之罪。”
    “滋盛人丁,山畲难敷族众;奉从朝命,湖圩择处安和。”
    “重尊灵位,再肇宗根。”
    “望先祖劼保刘氏子孙,开散枝叶,举业兴庄;祥征屡至,吉庆有常。”
    “黍积三年,行渔漕耕廪;经通百子,颂尧舜禹汤;”
    “男者耕,女者织;幼有育,老有养;”
    “孝谐亲服,仁爱乡邦;香火传斟,荣恩浩荡。”
    “惟馨,尚飨!”
    说完将茶水浇到灵前的地面上。
    这定性就给得高了,刘万春脸上热泪纵横,嘴唇嚅嗫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少保,我……我当不得此赞……”
    苏油笑道:“担得,有眼光有魄力,修身而后齐家,带着族人摆脱贫困的优秀人才,怎么担不得?”
    老族长很满意:“这文章怪好听的,万春可长本事儿了!”
    刘万春羞得满脸通红,那是,我要有少保这张口就来的本事,何至于选官选这么些年?
    从祠堂告辞了老族长出来,村里一群男女老少都围上了,经过这么一次祭拜,众人看向苏油的眼色又自不同了。
    苏油指着低地荷塘沼泽边上的一片小工地:“那里是做什么的?”
    刘万春说道:“我是想试验下,能否在沼泽地里造房子。”
    苏油问道:“成功了吗啊?”
    刘万春说道:“呃……还没,铺好地基却放不了土墙,会沉。”
    苏油摸着下巴:“我好像知道办法……”
    后世福建南靖云水谣古镇中,有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土楼,名叫“和贵楼”。
    苏油上一世考察非遗旅游产业的时候去过,见识过那栋完全修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
    整座楼就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被誉为土楼中的“诺亚方舟”,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才住人。一共差不多一百七十间房间,几百年风雨过去,依旧巍然屹立。
    而且最神奇的是,和贵楼的中间天井,还保留了一片仅铺了一层石头的沼泽地。
    在那里跺跺脚,便能看到脚下的卵石呈涟漪般地震动,还有轻微的渗水现象,证明这是一栋完全搭建在沼泽上的土楼。
    苏油打开书包,取过纸笔绘制起来:“要在沼泽里起建筑,首先就是要打好基础,如果像这样,先以木料纵横分层铺设,然后垒放石块地基隔绝潮气,其上再按正常方式造屋,就可以了。”
    刘万春有些惊讶:“那松木糟朽了怎么办?”
    苏油说道:“糟朽不了,房屋建好后,松木在沼泽里就陷入了一个低温低氧的环境,然后表面会碳化,再然后就自然稳定了。”
    “反正你这不是做实验吗?那就试试呗。”
    刘万春拱手道:“不敢不敢,少保所言,定然是无疑的。”
    又考察了畜牧和渔业,回到刘万春的家中,苏油取过一套书籍和一件器物:“这两样算是我这次来访的礼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