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苏厨 第26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当舜之世,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
    “当禹之世,始有金鼎。”
    “再论三代之前,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茹毛饮血,弱且病。有圣人作,钻木以取火,得熟食而使健,又制网得渔,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民乏谷食,有圣人作,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饥有食,病得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神农氏。”
    “是故三代之世,所盛者德,王以德致天下。非以工技物产称焉。”
    “夫子所称者,乃政治清明,人情敦睦,治者以天下为公,受治者忠勤己任。”
    “如果不加辨识,还想着饭粗粝,住巢屋,采草度日,却又是买椟还珠,泥古不化了。”
    “治政之难,其在使民丰足,而德近上古乎?”
    张载喃喃道:“情为理之始,亦为欲之始;立天理,去人欲,以致绝情;而情不可绝,故只能体近人情,即近天理……”
    苏油补充道:“以他心为己心,即体近人情天理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让最大多数的人完其命而不觉缺憾,守其性而不觉拘束,得其教而不觉厌烦,是为中庸。”
    张载感慨道:“明润年纪虽然幼小,但是与义理却是思之甚深,都说蜀中文士多文辞而少义理,如今看来,所言不实。我还有一个问题请教。”
    苏油躬身道:“不敢,还请先生道来。”
    张载说道:“君子小人,能否共立于朝?”
    这话如果是别人问出来,苏油肯定会怀疑其用心,不过张载问出来,那是真心追求学问。
    苏油也不避讳,这本身就是他今后立身处世之道。
    于是直言道:“先生的元炁说,可已大成?”
    这是关学的核心内容。
    宇宙和世界的本原,其基础是物质还是精神,这是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每个哲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
    张载认为,炁,可以用来表述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物质运动基本状态,不论聚为有象的“有”还是散为无形的“无”,究其实质,都是“有”。
    而“无”,则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实际上不存在,所谓“太虚即炁,则无无。”
    这就是炁本论。
    由此便发展出物质永恒论——张载认为:宇宙的本体,万物的基始是炁,所以一切万物都是由炁转化而来,形态万千的万物,都是炁的不同表现形态。
    炁作为宇宙本体,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存在形式在不断变化,以不同的形式表现。
    物质本身的消灭,生成和转化中,并不存在炁的消亡——这就是“炁为本体”、“炁化万物”、“炁无生灭”。
    这种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的永恒性思想,在如今是相当先进的。
    有了炁本论打底,按照哲学思路,接下来就该解释其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了。
    张载认为,炁的本然状态是无形的太虚,炁的基本特性是运动与静止,炁在不断进行“郁蒸凝聚、健顺动止”。
    万物生死动静的改变,都是炁变化的体现和结果。
    之所以会这样,张载认为,是因为太虚之炁为阴阳之二炁合和体的缘故。
    阴阳未分的浑沌状态,即太虚,也称之为元极。
    后边的理论大家就熟悉了: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交互变化而生万物。
    阴阳二气处同一个统一体中,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激荡,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生发。
    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二气的这种关系的运动变化,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这其实就是辩证法,张载用了精辟的言语来总结——一物两体,动必有机。
    这是关学的哲学基础,后边还有由此发展出来的认识论,人性论,形成了较为严密的哲学逻辑。
    其中的认识论,广泛阐述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所以那些声称中国有没有哲学的牛人们,苏油不知其是学问不够,还是别有用心。
    张载不知道苏油对自己的学说还颇有研究,有些惊喜:“愚思所得,明润亦曾听闻?”
    苏油笑道:“关于这个,蜀学也自有一套解释,其基础是来自天师道关于化学的研究。”
    “炁这个字,和气通用,但是我们不行。气已经被我们用于表述物体的一种状态。用来指那些无形状,有体积,可压缩和膨胀的流体。”
    “气体与液体一样,都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但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膨胀。假如没有限制的话,气体可以无限膨胀,其体积不受限制。”
    “而元炁,是自古有之的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说文》有道:元,通‘原’,始也,指天地万物之本原。”
    张载不由得有些好奇:“蜀学的物质状态有那些?”
    苏油笑道:“固态,液态和气态。”
    心里还有一个离子态,不过现在跟张载说不着。
    张载又问道:“那蜀学认为的物质本原是什么?”
    苏油说道:“就是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我们称其为原子。单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则称为元素。经过天师道的不断研究,已知的元素,如今大概有三四十种了吧。”
    说完将蜀学的那一套搬了出来,与张载进行讨论。
    张载听得入神,最后问道:“你们对物理,究求到如此细致的地步了?”
    苏油自失的一笑:“惭愧,正是因为过度讲究格物,蜀学在义理哲思上便有所欠缺。对于关学在这方面的思考,苏油是非常佩服的。”
    “关学,用炁来表述宇宙本原,比我们用原子来表述物质本原,似乎更加合理。因为在化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就是元素的质量,各有不同。”
    “我们怀疑,元素应该还能细分构成,细分成更加基本的单位,元素质量,性质的不同,可能就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的多少不同。这种基本单位,或者就是先生所说的——炁。”
    “然而还是那句话,未经实证,只是猜想。”
    第三百八十章 学问
    说完笑道:“总之关蜀两学,还是有不少相通之处的,元素以阴阳相合,成为化合物,这也是得到证明了的。”
    “同样的,我们也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正负两面性,这个理论转换到刚刚先生的问题上,同样存在。”
    “世上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一位君子,可能私德有差,可能不近人情。”
    “而一个小人,却可能人人觉得可亲,可能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各派儒学皆重经世,蜀学却更重致用。”
    “眉山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学的成就,因此形成的理论,必然带上墨家的一些色彩。”
    “蜀中文人好文辞,因此名家之说,也吸收不少。”
    “天竺因明说的的翻译,在晋代便已完成,龙老结合大理实际,更是阐述得明白。”
    “商业繁荣发达,因此合同极多,养成了眉山人善讼的风气。”
    “所有这些东西加上儒家本宗,十多年发展下来,形成了一套关于思维规律的学问,并将之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
    “这套学问,是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严密的体系。”
    “但是因它最初更多的表现在语言和文字的处理上,因此叫辑问之学。又因其如网周密,故而以逻修饰,称为——逻辑。”
    张载问道:“能否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这门学问?”
    苏油笑道:“大苏曾经在大相国寺与道隆大和尚打机锋,大苏问道隆:佛祖万能否?”
    “和尚答曰:然。”
    “大苏又问:然佛祖能造其不能举之巨石否?”
    张载有些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一些东西:“若佛祖能举巨石,则第二问不成立,若佛祖不能,则第一句不成立。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一个……悖论。明润,若你是和尚,该如何回答?”
    苏油说道:“按照逻辑归纳来说,两个假设形成悖论,则必有一不为真,一二问中,任一问为否,则逻辑假设成立。因此和尚大可以换一种说法:佛非万能,然差近也。”
    张载恍然:“果真如此。”
    苏油笑道:“当然这是逻辑学的正解,大和尚是高人,因此他用了另一句话来回答大苏。”
    张载问道:“什么话?”
    “道隆大和尚笑答道:‘和尚所言,尽是诳语。’”
    张载也是聪明人,一下抓住了关窍:“这也是一句逻辑悖论!如果和尚说的全是假话,那他这句话就成了真话,不成立。如果和尚说的不是假话,那他说了真话的事实,同样否定了这句话的内容!道隆和尚,机锋当真厉害!”
    苏油继续说道:“不过这是他们俩在玩禅机了。总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这套学问,已经渐渐脱离了诡辩之途。而是引入了天师道医学的一个名词——辩证。从因明,上升到了辩证。”
    “辩证逻辑的三条原则,即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质互变。”
    “另外有五个维度,即原因、主次、一般与特殊、相对与绝对、整体与局部。”
    “这是五个对立冲突的一体两面,与先生你关于炁的阐述完全一致——一物两体,动必有机。”
    “不过多了一点——冲突中发展。”
    “这样的对立冲突,我们采用了《韩非子》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典故,将之称为‘矛盾’。”
    “辩证逻辑,就是用矛盾来论述问题的逻辑。在方法上,辩证逻辑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明确讨论问题的前提范畴,主张确定的范畴下,有确定的真理。”
    “它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处处都有。”
    “这么多矛盾中,我们要分析出主次,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予以解决。”
    “还有就是,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
    “对立是指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因矛盾的对立冲突而导致的。”
    “统一则是指共存——在同一事物中,矛盾必然共存,而且两者会相互转化。”
    “先生的学问里,也有类似的描述,不管表述方法如何,但是我们在认知上,是统一的。”
    张载点头。
    苏油说道:“如此一来,君子和小人,我们便可以看做是一个矛盾。但是蜀学的精华在于,虽然我们尽量提炼出单一的纯粹的定理来描述世界,但是我们更承认世界是复杂的。”
    “任何一个个体,其属性维度,都不是单一的——君子小人同样如此。”
    “君子道德纯粹,但是往往思想僵化,或者流于清谈,好安静,善于批评,不善于建设。”
    “小人油滑,道德败坏,行事不择手段,多为一己私利。但是因为求利,一般好举事,善进取,善投机,这往往也会建功立业。”
    “因此君子之道,更多应该是应对修身内求,是自己对自己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就是先生所言的‘变气质’;而不是用于外放审计,成为强迫他人的硬性规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