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重建军队(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些跟随刘赐多年的老将士们如今都已经是经验丰富的将官,这些将官足有数千人之众,这是这支刘家军的“魂”,有这些忠心的部将在,刘赐就有充分的根基扩充军队。
    刘赐在建造舰队的一年时日中,他也着力地改编军队,他将多年来忠心耿耿的刘家军部将分配到各支部伍去,而将倭寇归顺的军队打散了,“消化”在各支军队之中。
    这些海贼出身的倭寇自是不愿意被打散和被分配,但是刘家军在同济会强大的财力支持下已经彻底占据强势,这些倭寇也得依附着刘家军和同济会才能生存,因此上万名倭寇的将士也渐渐被融入了刘家军的编制之中。
    在完成军队的改编之后,刘赐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充,他仍是从辽东、蓟辽、南直隶等各地收编兵员,他的主要目标是各地官军的年轻精锐,而刘家军“公平、富足”的名声已经传扬在外,所以各地的年轻人都更加愿意参加刘家军,而不愿加入腐败的官军。
    刘赐凭借着和辽东李成梁的联系,他光是在辽东就招募了八千兵员,这些兵士除了辽东的汉人,还有一些女真人,这些年轻人出身东北苦寒之地,从小在白山黑水之中长大,体魄健硕而且个性单纯直率,是当兵的好材料。
    而刘赐能够在辽东招了八千人,主要因为这八千兵员之中有五千人是朝鲜人,刘赐在朝鲜招募了大量的兵员,这是李成梁给刘赐提的建议,辽东的朝鲜人素来视大明为母国,对大明朝颇为忠诚,而朝鲜人是最耐苦寒的种族,他们生活贫瘠,给出同样的粮饷,在江南只能招到些游手好闲之徒,而在朝鲜能够招募到这个种族中间最优秀的年轻人,而刘赐在招了一千名朝鲜兵士作为试验之后,发现这些朝鲜人果然性格坚韧,而且耐力极强,他就决定扩大招募的规模,最终在朝鲜募足了五千人。
    因为辽东兵员的充沛,这让刘赐的募兵工作少了许多困难,他继续在蓟辽、南直隶的义务、金华一带募兵,又招募了五千人之中,最终他将他的刘家军再次扩张到了三万人的规模,他的数千忠心耿耿的老将被分配到各个部伍担任见惯,而这些新招募的年轻兵士被分配到各部伍之中,这保证军队能够迅速成型而形成战斗力,并且保证了刘赐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力。
    到了大明嘉靖四十三年的年中,刘赐的刘家军已经有三万精锐,并重新拥有了百艘战舰。
    这一年半以来,姚无忌和柳咏絮主持着同济会,为刘赐至少输送了八百万两银子,这几乎相当于大明国库一年的岁入。
    而刘赐这三万精兵一年光是吃粮饷和训练就得耗费将近二百万两,而建造舰队、扩充双屿港基地,更是要耗费大量的银钱,这天底下也只有同济会的支持才能让刘赐这般“挥霍”地建造军队。
    黄锦看着刘赐这般大肆地建造军队,他自是知道刘赐的图谋,刘赐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趁着如今拿到一个“下西洋”的圣旨,借机拼命地扩充自己的军队力量,以此作为和朝廷博弈的资本。
    黄锦经过这几年在江南的“奋斗”,或者说经过这几年扶持姚家和同济会的经营,再加上如今严党的倒台,他已经成为大明王朝第五号实权人物,仅次于嘉靖皇帝、裕王、李芳、徐阶,而他如今在江南,就是继续着他的“功业”,即盯着同济会和姚家,继续为嘉靖皇帝输送修宫殿的钱财,同时盯着刘赐这“下西洋”的大业。
    因此黄锦至少半个身子和刘赐是在一艘船上的,他需要刘赐继续经营同济会和姚家,为他继续建立功勋,好让他一朝回朝之后接替李芳执掌司礼监,同时他对刘赐是心存感激的,他在下江南之前只是大明权力核心的边缘人物,而如今他能够走到舞台的中央,这全赖刘赐的能耐。
    所以黄锦尽管知道刘赐这般大建军队是有不妥当的,但是他也无法太过使劲地阻止,因为刘赐有太多制衡他的把柄,刘赐如若撂挑子,带着军队鱼死网破地逃到外洋去,他黄锦的勋业就算毁了,所以黄锦对于刘赐大肆扩张军队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刘赐自是也没有怠慢了黄锦,他每年给黄锦的故乡洛阳龙虎滩送去的银钱足在二十万两以上,这个数目是黄锦自己说的,他说“不足拿万岁爷的一成”,意思是他要拿到的好处不敢超过嘉靖皇帝拿到的十分之一,所以刘赐一年给嘉靖皇帝进献的银子在三百万两以上,他给黄锦进贡的银子就在二十多万两左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