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
个虽然穿越但却是无神论者的户部尚书,程平其实是赞同一定程度地抑制宗教产业的。如此多的僧尼不事生产,不纳两税,寺庙又占有大量土地,真的不利于大唐封建主义建设。但,抑制佛教,没必要嗑药啊?
看程平还纠结丹药的问题,陆允明又笑了起来。
程平看着他,再次感受到了一千多年的代沟。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炼丹嗑药始终在贵族们中间流行着。尤其魏晋南北朝,士族们谁要是不嗑点药,简直都不好意思在士族圈混了。便是本朝,有这爱好的也不少。陆允明作为一个“古人”,对这个司空见惯,视为平常。
程平斜睨陆允明,似笑非笑地道,“陆相莫非也爱来两口五石散?”
不待他回答,程平又道,“听闻服用了五石散,可夜御十女什么的,果真吗?”
这种话也说得……陆允明抿起嘴。
程平对他行叉手礼,“下官告退。”
陆允明上前拉住她的手,“阿平——”
也不过这么一瞬的工夫,程平已经后悔刚才发脾气,回头对陆允明勉强笑一下,“我真累了,先回去。”
陆允明松开她的袖子。
程平对他挥挥手,径直走了出去。程平有些沮丧地觉得,即便没有现实的阻碍,两个人恐怕也不很合适,毕竟背景和三观有一光年那么远呢。
第140章 明君与诤臣
这位清微太和真人姓荀, 据说出身颍川荀氏。颍川荀氏是汉末魏晋的大士族之一,至唐则没落了。这位真人论样貌气度也确实有两分旧族风范, 听闻还擅长清谈, 每天出入朱门华族,与诸公谈玄说道,是现今京城最热门的人物。
本来佛道之争与士庶之别是不对应的, 寒族信道的、士族敬佛的都大有人在,但因为这位荀道士的出身和作为,这场宗教之争竟渐渐变了味道——原来邓党中人太府卿刘煦与之偶遇,当路问玄, 那道士竟以其无“道根”傲慢地拒绝了。
众寒族官员似都被骂了无“道根”一般, 对这道士敌对起来,除了程平——她是第一天还懵头懵脑的时候就已经出了手的。
在皇帝再次给荀道士加尊号称“玄妙清微太和真人”并颁布敕书要求有异行和不守清规戒律的僧尼还俗时, 礼部尚书谢亭上表,认为道宗佛法各有法礼, 无分先后,不应过多干涉, 很有点唐代版宗教信仰自由的味道。
谢尚书的奏表写得高屋建瓴、颇有气度, 寒族诸官应者甚众。
原陈党的一些官员则言“佛教乃夷狄之教,华夏人不当信从”或说“道于东生, 为木, 属阳;佛从西来,属金,阴也;阳尊阴卑, 故而佛不如道”……佛道论战再次兴起。
在朝上掀起口水战的时候,这些日子一直闷头不吭声儿的户部尚书程平则直接砸下了大雷——这位玄妙清微太和真人的履历。她找刑部的人把这荀道士查了个底儿掉。
皇帝及众臣一时都失了声——原来还能这样?
说来这位“真人”身世竟然有些堪怜。他本是陇州地方人,姓邱,因家贫,入赘岳丈家,改姓荀。年轻时久试不第,后来有一日去道观为再一次赴试求符,竟被观主点化入了道门当了道士。
荀道士出外游历多年,再回去,便声称得了“仙人法箓”,然后便来到京中,在终南山修行,认识了不少权贵,终于被引荐给了皇帝。
刑部侍郎甄太初,本人名字虽然道气冲天,却可能因为在这种地方任职的原因,对超自然力量没什么敬畏之意。程平去找他的时候,他考虑的就是政治投资和回报的问题——是不是要上程尚书的船?还有,即便这道士真有问题,查出来,皇帝恐怕也不一定高兴,但这又是一个积累声望的机会,要有所作为,总要冒些险的。
等了两天,甄侍郎告诉程平,干了!
人生存于世,总会留下痕迹,更何况这又是个户籍管理相对严格的时代,若真想查谁的底儿,哪有翻不出来的?
这位玄妙清微太和真人便被程平和甄太初扒了皮!
程平给皇帝留了面子,大朝会上没说,常参朝会也没说,在人数参加有限的仗下议政时把证据抖搂了出来。
看了这些证据,皇帝脸一阵青一阵红,对上程平的“忠臣脸”,却又说不出什么。
程平行正式的稽首礼,声音沉痛地谢罪,“因臣等之不察,使圣人被此等奸人蒙蔽,食其毒丸,身处险境,请治臣等之罪。”
程平此言一出,其余诸臣只能都行礼请罪。
听程平直接给这件事定了性,皇帝也确实没什么说的,只好让人把那道士羁押起来。
程平把不会看眼色的“诤臣”角色扮演到底,请求对这道士公开处刑,以儆效尤——我就不信你,前面杀了一个,后面还有来献丹的!
甄太初咬咬牙,也附议。
皇帝岂愿意把自己的蠢事公之于众,恨不得拿起案上的书把这两个没眼色的东西砸出去,却到底顾忌颜面,勉强说了两句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