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
二府的官员来,寇准便道:“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3]
官家便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官家大怒,严厉批评了王沔。当即任命寇准为枢密副使。九月初,又改任同知院事。[4]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六月初,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潘国华去世之事夹杂在这一连串的灾荒之中,便显得不那么起眼了。潘国华的女儿是襄王已故王妃,襄王自然前去悼唁。
各地灾荒之年,古卿心生怜悯,只愿自己一身医术,可以为百姓尽些绵薄之力。因此,楚晅便请旨前往各地赈灾。
多事之秋,楚晅二人辗转各地赈灾,不在京城待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各灾地的百姓便经常看到这样的两个身影,俊美的青年男子亲往饥荒之地,到百姓家中调查慰问,其妻子坐镇医馆,免费问诊,发放药材。
这一年,大水、旱灾、蝗灾、山崩频发,一直持续至八月末。
然而灾荒刚过,便有另一件事惹得官家震怒。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2][3][4]来自百度百科
第78章 请立皇太子
第七十七章请立皇太子
自官家登基以来,尚未立过太子,而储君之位乃国之根本,也早已是时候谈储君之事了。官家有八个儿子,曾经的皇长子被贬成为庶人,自是不提。官家没有嫡子,立长应是二皇子许王。许王任京府尹四年,诉讼刑狱无所失,立贤也应是许王。奈何官家从不提立太子之事,这让许多大臣心中有所不安。
首相吕蒙正和许王交好,又得官家器重,由他来提立储之事,再合适不过。
这一日,朝堂之上,左正言宋沆进言:“陛下即位十余年,望早日确立皇太子,以安社稷。”
左正言是言官,向官家进谏是本分。官家听到这句话,心中不喜,面上却是不显,只是淡淡道:“立储乃大事,若是过早立储,恐会引发朝廷混乱,此事暂且不用提。”
“陛下,正是因为立储乃国之大事,牵扯根本,才更应该早日确定皇太子人选。”宋沆道,“储君之位空悬多年,恐会造成人心不安,还望陛下慎重考虑此事。”
官家怒:“人心不安?是谁的心不安了?此事朕早已有所决断,宋卿不必多言。”
对于官家如此反应,宋沆显然没有预料道。在他看来,许王担任开封尹几年,早已有贤名,且官家多次不避讳地褒奖许王,甚至直言许王像年轻时候的他,这不正是处处暗示许王会是官家选定的下一任国君吗?
早朝不欢而散,吕相伴君多年,又深知帝王之心,知晓这是官家对许王所拥有的势力有所担忧,便劝说许王道:“王爷,依臣之见,此事还是暂且不要提,王爷此时更应该低调行事,消除官家对您的忌惮。”
“嗯……”许王似是而非地应了一声,今日朝堂之上,官家的态度他也看到了,可只是提了一下立储君,并未提要立哪个为储君。可阿爹对他向来满意,他不相信阿爹会不愿意立他为太子。
一边的宋沆不在意地笑道:“官家对王爷宠爱有加,王爷又贤名在外,政事无所失,这些年来也是小心谨慎,从来没有逾矩的地方,官家怎会忌惮王爷?”
“你懂什么?”吕相心中不悦,可在许王面前,他也不好直言,便只道,“此事暂且不要再提,等过些时候再说不迟。”
对于吕相的谨小慎微,宋沆很是不以为意。许王的那些势力都是官家默许的,官家又有意培养许王为太子,又怎么会真的嫉恨自己的儿子呢?一定是自己举荐声势不够。对于宋沆的小心思,许王也看的一清二楚,他也深以为然。阿爹早已默许自己培植势力,必然不会因此而不立自己为太子。
几人各自心怀鬼胎,宋沆很是看重这次的拥立之功。官家立许王为太子是板上钉钉的事,若是自己最开始举荐,想必今日之许王,异日之官家必会记自己一大功。
在许王的默许之下,宋沆纠集几个言官跪在大殿之前,高声大呼:“请陛下早日立皇太子,开封尹许王崇执谦退,恭孝有加,文武双全,堪为国之储君,请陛下立开封尹为太子。”
垂拱殿内,官家扔了手中的奏折,压抑着怒气。
“官家,您看……”王德钧欲言又止。
“不用管他们。”官家没好气,又重新捡起奏折,“就让他们跪着!”
王德钧知道,官家这是真的生气了。也是,官家在朝堂之上,已经否决了右正言的进谏,怎么现在就怂恿多位大臣又来了呢?这不是明显不把官家的话放在心上吗?以官家的性子,怎么会不生气?
在官家看来,若不是他们提议的那个储君之选,是自己早已有所决断之人,早已把他们这些人拖出去了。
而跪在殿外的几位大臣,没有得到回应,便更加大声地呼喊,呼喊声传遍皇宫,没多久,京城官场就全都知道了几位言官请立册封太子之事。
先前在朝堂之上,襄王就听到了宋沆和几位大臣的请封,心中已然大震,没想到许王动作这么快。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官家竟然驳回了他们的举荐。他心中略一想,就明白了。
此时得知宋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