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忠臣
“皇爷圣明”王承恩磕了个头。
“不过也是历代祖宗保佑,皇天保佑”崇祯走到门口,朝太庙方向做了两个长揖,恭声道:“希望洪承畴早日平定流贼,以解我大明西北之忧”
“皇爷的一片诚心,历代祖宗和皇天上帝肯定也都明了,西北流贼应该也就是这年内的事情了”
“王大伴,朕可没有你这么贪心”崇祯闻言笑了起来:“洪承畴能够明年秋天前平定西北之事,朕就心满意足了”他此时的心情出奇的好,做了个示意王承恩起身的手势:“以后西北来的这种塘报随到随报,不得耽搁了”
“是,皇爷”王承恩又磕了个头道:“老奴愚钝,多谢陛下恕罪”
崇祯兴冲冲的回到几案旁,拿起朱笔便在那份名单上写了一个鲜红的“可“字。
也许是因为得知这个好消息的缘故,崇祯批阅奏折的效率高了不少,到了中午时分,几案上的文书就少了一大半。待到午饭时分,他出了暖阁,还特别宣来最为宠爱的田贵妃来乾清宫陪他用膳,虽然礼乐还是像平日里那么呆板,但崇祯听起来却觉得入耳了不少。
“陛下,看您神色今日莫不是有什么喜事“田贵妃看到王承恩在崇祯背后的眼色,装出一副揣测的样子问道。
“哦爱妃为何这般说“
“妾身看陛下满脸红光,印堂发亮,因此便随便猜猜的“
“原来如此“崇祯笑了起来:”爱妃倒是好眼力,方才陕西送来塘报,洪承畴破流贼,斩获颇多“
“当真如此“田贵妃脸上露出一副欣喜若狂的神色。随即起身跪下合十祝祷,崇祯见状问道:”爱妃你这是怎么了“
“陛下,妾身这是向佛祖谢恩。前两心血来潮,向佛祖许愿。若是兵事有所转机,便要亲手抄录一份心经以为供奉,想不到这么快就得了回应。“
“有这等事”崇祯惊讶的问道。
“妾身岂敢欺骗陛下“田贵妃招来贴身婢女吩咐了几句,那婢女出去不一会儿便取了一本抄录到一半的心经进来,崇祯打开一看,果然正是田贵妃的笔迹,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原来如此,也有爱妃你的一份功劳。不过你也莫要太过辛苦了,免得累坏了身子骨“
“陛下您每日操心国事,妾身只恨自己不能为陛下分忧,能够做点事情,妾身也是说不出的高兴,又怎么会累“说到这里,田贵妃已经低下了头。
正说话间,外间进来一名小太监,走到王承恩身旁低语了几句,王承恩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他稍一犹豫,还是走到崇祯身旁,附耳低语道:“皇爷。昨天傍晚杨嗣昌去刑部大狱探望了杨鹤。“
“什么“崇祯的眉头一下子又紧皱了起来,那张本来苍白而又消瘦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狰狞的纹路,田贵妃本能的向后哆嗦了一下,仿佛有点冷。
“都说了些什么“
“禀告皇爷,杨嗣昌与杨鹤乃是父子之亲,听在场的狱卒所言,只是说了些辽东登莱的战局,杨鹤得知后伏地恸哭,此外就再无什么妄语。“
崇祯冷哼了一声。没有说话,脸上的神色好看了少许。他沉吟了一会,问道:“我记得杨嗣昌前几日曾经有奏疏上来吧”
“不错。老奴记得他在奏疏中请辞,并请代父死”
崇祯点了点头,过了约莫半响功夫,低声叹道:“想不到如今士风颓废,这杨嗣昌倒是个纯孝之人”
“皇爷说的是,这般看来杨嗣昌倒并非作伪”王承恩点头道,原来按照明代的政治潜规则,像杨嗣昌与杨鹤这种父子同朝为官的,一旦父亲被打入牢狱,无论最后三法司的审判结果如何,杨嗣昌都必须做出上书请辞的姿态,同时交出权力,闭门思过,否则就会遭到都察院的御史们的弹劾。但是自从嘉靖万历年间以来,明朝的士大夫的节操早已颓丧,这已经不过是个表面功夫了。而杨嗣昌不但上书请辞并代死,而且还亲自去刑部大狱探望有罪的老父,这明显就不是表面功夫了,毕竟这种事情是瞒不过锦衣卫的,一旦惹怒了天子,杀身之祸都有可能。
接下来的时间里,餐桌上显得颇为平静,崇祯食不知味的用罢了午餐,又回到暖阁里重新开始批阅奏折。突然,他惊讶的咦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皇爷“身后的王承恩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上前问道。
“杨嗣昌竟然又有折子上来。“崇祯略微估算了一下时间:”应该是回去后就连夜赶好的折子“
“有什么不妥吗莫非是为杨鹤的案子”
“这倒不是”崇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感动:“他折子里请求离京,前往永平、山海关一线整饬各地军务“
“请求离京,整饬各地军务“王承恩闻言不由得一愣,他一时间被这一系列的事情弄得有些糊涂了,按照当时的政治规则,杨嗣昌这无异于授人以柄,虽说他的出身与座师颇为有力,但他父亲惹来的麻烦实在是太大了,敌人也是在太多,不过别的,那些都察院中琢磨着找机会出名的清流御史老爷们就决计不会放过他,光一个不孝的罪名就可以让他翻不了身
“不错“崇祯站起身来,脸上已经满是欢喜赞叹之色:”侍上以忠,尽心国事,这就是孝,真正的大孝。杨鹤虽然在西北招抚不成,倒是生了个好儿子。杨嗣昌不爱惜羽毛,不在意自身得失,只想着君父,好,好,好“
听到崇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王承恩脸上也露出几分喜色来,他就像一头老狗用仰慕的目光看着在暖阁内来回走动的年轻主人,过了一会儿。崇祯突然停住脚步:”既然杨嗣昌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了寡人办差事。寡人也自然不能让他父亲落得个没下场,王大伴,过两天你去知会刑部尚书一声,让他在杨鹤的案子上松动点。“
“老奴遵旨”王承恩赶忙跪在地上,磕了个头。这时外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一个司礼监的太监弯腰迈着小碎步急趋到门口,跪在地上,磕了两个头道:“陛下”
“什么事情”崇祯皱着眉头问道。
“杨鹤在刑部大狱自尽了”
“什么”
崇祯坐在椅子上。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打算宽恕杨鹤,免去其官职让其致仕还乡,对方却突然在监狱里自尽了。难道昨天晚上杨嗣昌与其父在交谈中说了些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吗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就越发烦躁起来,对带来这个坏消息的太监喝道:“这是怎么回事,杨鹤怎么就死了“
与绝大部分带来坏消息的使者一样,这位太监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如果说崇祯对于文武大臣们还要保持一副贤君的体面的话,那么对待这些太监就更加暴露出朱家天子刻薄寡恩的本性来。无论是棍棒、皮鞭等等各种刑罚落在他们身上,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有任何人会为他们说上一句好话。他磕了两个头。从怀中取出一块白布来,双手奉上道:“杨鹤平日里都是单人居住,早上吃了早饭后他说有点困倦,要休息会儿,莫要来人打扰。当值的人便应允了,却不想他早已将床单撕碎,结成一条布绳,在窗栏上自缢而死,只留下这份血书“
王承恩上前接过血书。转呈给崇祯,崇祯有些不耐烦的喝道:“快念“
王承恩拿起血书。郎朗的念了起来。听着听着,崇祯的眼角不由得渐渐湿润起莱。他强自压制住自己的情绪,道:“前面几句再念一遍“
王承恩念道:“臣以昏昧之躯,受陛下重托,总有西北之事,其贼氛廓清、丽日普照于泾渭。孰料干戈兴于辽东、东江倡乱于登莱。招抚之事不成”
崇祯听得分明,回忆起杨鹤在执行招抚政策前写给自己的奏折,想起自己由于辽东与登莱的乱事而无法继续给予其钱粮支援,最后导致招抚政策失败。本来在杨鹤生前的时候,崇祯还能够不去想这些,将责任归结于杨鹤无能,但现在杨鹤已经自尽而死,在书信中还将所有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称自己有负陛下信任,只有以死来报得君父大恩。那些隐藏在崇祯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感动一下子全部翻涌了上来,冲击着这个年轻君主的心扉。
“朕有负杨卿,有负杨卿呀“崇祯叹道,双目已经满是泪水。
“陛下“王承恩见状赶忙跪在地上:”保重龙体要紧呀“
崇祯站起身来,也许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的缘故,脚步有些踉跄,王承恩赶忙上前扶住对方,劝说道:“皇爷,人死不能复生,杨大人若是知道陛下为他的死而伤了身体,在泉下有知也会不安的,再说杨大人虽死,杨嗣昌杨先生却还在呀“
听到王承恩的提醒,崇祯打了个激灵,点头道:“对,对,老杨先生虽去,尚有小杨先生,不能亏待了忠臣”
“皇爷圣明”王承恩小心的扶着崇祯回到案后坐下,又双手将那血书呈上,崇祯郑重其事的将血书收下,折好纳入怀中。
鄜州、马府
门前一副喜庆的气氛,十几个弓手衙役都一身新衣,挺胸叠肚的站在门口,这些平日里凶神恶煞的人物现在却是满脸笑容,做起了迎宾的勾当。原来本地的父母官吕知州吕大人已经升任同州兵备道,不日便要离任,马家作为鄜州缙绅之首,便在府上大摆筵席,恭贺父母官升迁。
既然是本城的父母官要升迁,还是去做同州兵备道这种半个顶头上司,又有马子怡这等人物牵头,鄜州的官绅们自然也不会怠慢了。虽说前些日子被流贼破了城反倒升官让不少牙尖嘴利的小人在背后说了些闲话,可鄜州的缙绅老爷们还是以仁厚之辈居多嘛,再说大伙虽然没有同窗之谊,但好歹一起在流贼的牢房里挨过饿,忍过饥,情分也是大不一样,自然都是要来捧场的。
于是乎马府门前已经是热闹纷纷,三四丈宽的街道已经被来客的马车与轿子堵得严严实实,忙的刚刚升任家丁头目的齐九脚不沾地,几乎要飞起来了。
“延绥镇左营参将刘大人到”随着一声拖长了通传声,齐九赶忙丢下手中的事情,飞快的迎了上去,还不忘踢了旁边的小厮一脚:“快去禀告老爷和马大人,刘大人到了“
“哎“那小厮应了一声,跑进了大门。齐九跑到马前跪下磕了两个头,笑道:“刘大人,您来了”
“吕大人是本将的老朋友,又是未来的上司,自然是要来的”刘成笑嘻嘻的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他也没想到事情进行的这么顺利,洪承畴的折子上去不到一个月吕伯奇的调令就下来了,这在明代简直是神速了,作为幕后策划这一切的主事人,他自然要来一趟,当然今天他还有另外一个更要紧的事情要办。
“快让开,快让开,莫要挡了刘大人的路“齐九一边呵斥着两边的车夫和轿子,迫使其给刘成以及其随员让出一条路来,一边笑嘻嘻在前引路:”我家老爷与吕大人早就盼着大人来了,若是刘大人事先知会一声,定然在巷口相迎了“
“齐九你这话可就差了,马老先生是长者,吕大人是本将的上官,岂有让他们在巷口相迎的道理“刘成笑着向身旁马上的敏敏伸出胳膊,而对方则笑着避开手臂,从马上敏捷的跳了下来。
“刘大人刘将军“
这时吕伯奇与马子怡已经出来了,两人以他们年龄可能允许最快的速度赶了过来,气喘吁吁的说:“为何不先派人知会一声,本官我也好在城门远迎“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