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144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只不过以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可听不出一个好坏,只是知道裴旻所哼的歌特别轻快,与这个时代的诗歌大不一样。

    毕竟这个时代的歌属于高雅的诗歌,若非《长恨歌》这样的叙事诗,寻常的诗句也就是三十四个字。

    真要用后世的唱法,一张口就没词了。

    要是换做周董的风格,那更是十首诗加起来,也扛不住十秒。

    “国公,凉州众豪绅联名上书,说国公成亲是天大的喜事,他们愿意出资在姑臧大街上摆上流水席,宴请所有愿意来参加婚宴的百姓。”王维手中拿着凉州豪绅的联名书,心底也颇为感慨。

    王维早年也曾游历天下,阅历丰富,兼之他所在的太原王家就是当地最大的豪绅。

    这豪绅、百姓、官府之间向来有着不相容的一面。

    尤其是豪绅与百姓之间。

    豪绅想要富裕,压榨百姓是最快最常见的方法。

    而官府向来是要在豪绅与百姓之间做个选择。

    是与豪绅沟壑一气,蛇鼠一窝,或是贴近百姓,为民请命。

    一般而言选择前者的更多,因为只有富了豪绅,才有出色的政绩,才有大笔的财富发展地方。而为民请命,固然获得美名,却也因伤及豪绅利益得不到支持,从而政绩不好。

    即便是富了百姓,所得税收,亦不及前者。

    故而此间事情,大多两者不可兼得。

    唯有少见的如狄仁杰这样的干吏,才能真正的权衡豪绅与百姓的利益,做到既富了豪绅,也兼顾了百姓。

    而凉州在裴旻的治理下,显然也做到了这样的兼顾。

    豪绅对于裴旻尤为支持,百姓也对之感恩戴德。

    “能够在裴帅这样的能臣麾下效力,真是一大幸事。”

    王维心底念叨着。

    裴旻想也不想的回绝道:“让他们将钱用在刀刃上,没事修修路,开开河渠。某的婚事就不劳烦他们cāo心了,真觉得无事可干,就帮着修建一下高昌仓。”

    高昌仓是朝廷最新定下的一项工程,由首相张说提出的。

    这个工程得到了裴旻的鼎力支持。

    其实裴旻早有此意,只是他不好开口。

    华夏幅员辽阔,自古即是粮食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

    为了储存粮食,历朝历代都会在军事要地,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粮仓。

    其中最著名的粮仓莫过于洛口仓了。

    洛口仓也叫兴洛仓,地处洛阳附近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自洛河逆水而上可达当时的东都洛阳,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潼关和西京长安,顺水而下则达山东至海口,同时与大运河相通,还能南到江、浙,北到河北等地。

    故而昔年瓦岗军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入主中原,号令四方,与攻陷洛口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西州建立高昌仓,实是因为两千里沙碛人力无法克服。

    在西域建造一个粮仓,以后与阿拉伯帝国对战时,粮食可从高昌仓直接调用。

    避免了千里运粮,令得后勤压力大大降低,也免去了前线断粮的危险。

    不过高昌仓一旦建立,意味着河西军境内有一个大粮库,一但河西军造反,直接有粮食可以调用。

    也因如此,高昌仓的提议一出,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是裴旻不好开口的原因。

    终究是李隆基的野望压过了一切,同意了建造高昌仓。

    以裴旻的战略眼光不难看出,高昌仓的出现,在未来,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

    此事上也尤为上心,以另一个身份捐献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加快高昌仓的进度不说,还特别派出了袁履谦亲自负责督建。

    对于张说,裴旻也只能感慨:“道济先生无愧是我朝最有远见的文臣之一,真希望他能多干几年。这样,能省去不少的麻烦。”

    处理了手上的事情,裴旻再次哼着小曲巡视了婚房,入手安排婚礼的一些细节琐事。

    二月十六日,是裴旻成亲之日。

    就在这好日子即将来的前一天,裴旻跟着礼官了解着婚庆的细节。

    突然府中管事胡老,大步走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