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131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怀疑今年是不是自己的本命年,刚一开春,老天就送给他这么一份大礼。

    吐谷浑源于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叫做慕容吐谷浑。

    四世纪初,慕容吐谷浑与弟弟慕容廆有了纠葛,率领本部西迁,从yin山南下,经河套南,度陇山,至陇西之地枹罕草原,以此为抿点,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甘肃、川蜀西北,以及青海省等地的氏、羌等族。

    吐谷浑也因占据着青海湖这个风水宝地,渐渐发展壮大,成为西方一大强豪。

    只是好死不死,吐谷浑跟中原作对,先让隋朝的杨雄、宇文述打的落花流水,又来李靖、侯君集灭国。

    经过几起几落,吐谷浑分成了两部。

    一部已经融入大唐,成为大唐子民,还有一部让强盛兴起的吐蕃收入帐下。

    原本吐蕃是一高原民族,麾下兵士以山地步卒为上。正是因为吸纳了吐谷浑,引入了他们的养马骑shè技术,这才拥有了横行西南方的实力。

    不过吐蕃固然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已经有了封建社会的风貌,但骨子里依旧是奴隶社会。

    作为亡国之民,吐谷浑依附吐蕃的百姓,地位远无法与吐蕃人平起平坐,有着很明显的阶级差距。

    这一点与唐朝有着鲜明的对比。

    唐朝最大的特色就是包容,海纳百川。

    不问种族身份,只要一心向唐,皆能为大唐接受。

    这血书中,吐谷浑的遗民首领也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在吐蕃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希望能够投入天朝上国的怀抱。

    “将子寿、林甫、少伯、季凌、达夫叫来!”

    裴旻让王维将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一并叫来商议。

    裴旻将血书jiāo由五人过目。

    五人中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先后露出了喜悦的神色,他们都是直臣。

    这对家国有益,他们能够发出由衷的喜悦。

    李林甫却陷入了沉思,在想着此事有什么可以cāo作的空间,利于自己的表现。

    张九龄道:“此事确实是一件喜事,但细细想来,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这个叫慕容延的原吐谷浑皇族说他能号召八万吐谷浑百姓归附,八万,可不是小数字。一但动起来,吐蕃不会坐视不管。必然派兵追击,能有多少抵达我唐境?”

    “要注意的是,我大唐与吐蕃现在关系友善,双方往来密切。此事会不会导致彼此不合?造成纠纷?牵扯的关系大多,需要逐一商讨。”

    李林甫直截了当的道:“张兄观念过于陈旧,我大唐与吐蕃是宿敌,所谓友善,就是笑话,往来密切也是假象。一但有任何异变,首先对我朝翻脸的,必定是首鼠两端的吐蕃。国公对此心如明镜,故而即便吐蕃再有诚意,国公对于莫离驿与瓜州这两地的军备毫不松懈。”

    王昌龄、王之涣眉头皱了皱,没有多什么。

    裴旻微微暗笑,比才华文采,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他们要甩李林甫十条街,但比心机深沉,他们三个加起来也勾不着李林甫的脚板心。

    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他们是志向相同,关系极为密切。

    而李林甫连词字大意都认不全,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双方有着明显的隔阂。

    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世人称呼为曲江风度,让人心仪。他与李林甫是天生的对头,也导致王昌龄、王之涣对之不喜。

    但是他们三人根本就奈何不得李林甫,随随便便的一句话,李林甫不但夸了裴旻高瞻远瞩,也堵住了二王的嘴。

    裴旻也不偏帮,颔首道:“不错,吐蕃狼子野心,与我大唐利益纠葛太大。两国之间,利益为上。因故吐蕃与我大唐之间即便是和平,也是短暂的,不能长久。现在的和平是用战争换来的,也不用在乎这些。没有到与我们为敌的时候,吐蕃不敢与我们开战。”

    王昌龄道:“吐谷浑有心归附,我们不能无视。若连这点魄力勇气都没有,还有多少人敢归附我大唐?”

    王之涣亦道:“我的看法与少伯兄一样,能收就收,无需顾忌太多。只是我有些担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