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72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按照你们的主意来。相信你们的提议落实下去,陇右也不存在什么灾民不灾民,只要愿意付以劳力,人人皆有饭吃。至于米粮方面,这点无需担心。这些天我与户部以及地方上的米商通过气,朝廷的赈济粮食早已有所准备,地方上的米商也配合官府一起统一粮价,一切无忧。”

    这麾下有能人出谋,再大的事情,似乎也能迎刃而解。

    很快各项政令由裴旻手,发放各州刺史,再由刺史进行安排整顿募集灾民劳力。

    愿意修桥铺路的,修桥铺路,愿意修葺城防的修葺城防,心大意图大赚一笔的远去莫离驿。

    如此以工代赈,不但解决了陇右的灾民问题,又为唐朝解除了多项隐患烦恼,一举数得。

    原本反对裴旻兼任按察使的官员也乖乖闭上了嘴巴。

    毫无疑问,裴旻所展现出来的干略能力,让满朝文武皆无话可说。

    这日裴旻正在看着陇右十九军传来的消息,陇右军因全力灭蝗的英姿,如今深得百姓敬重。

    过往巡逻cāo练,百姓见了无不竖指称道,军心士气因此大振高涨。

    裴旻看了也是高兴,这就是军人的荣誉感。

    军人必需要有荣誉感,才能无畏无惧的展现强兵风采。若一个个如瘟鸡一般,还指望他们上阵杀敌?

    正在他高兴的当头,张九龄大步走了上来。

    “国公,给你介绍一位俊杰,专门来寻你的。”张九龄手中拿着几份书帛,兴致昂扬的走了上来。

    “俊杰?”裴旻眼睛一亮,现在他正缺人手,各种各样的人才,忙道:“能让你张九龄称为俊杰的可不多。人呢!”

    张九龄来到近处,笑道:“在外边候着呢!这是他的诗稿,属下看了,才情飞扬。”

    裴旻身手接过张九龄递来的诗句,口中道:“快请他进来,你看中的人,还有的假?”

    他说着,看着手中的诗稿,入眼一瞧,不免咧嘴一笑,这诗他太熟了,居然是《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yu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十四章 三王

    《登鹳雀楼》这首诗与裴旻而言不要太熟悉了,他记得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学过王之涣的这首诗。而且一直到上初中的时候还将崔颢的《登黄鹤楼》与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搅浑。直到上了高中,方才明白两则之间的差别。

    《登鹳雀楼》虽然朗朗上口,属于小学生学习的诗文,但是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事实一首不朽的诗篇。

    张九龄下去请人了。

    裴旻继续看向第二篇诗稿,这首诗他到没有拜读过,不过依旧充满了王之涣特有的大气磅礴,意境开阔,让他眼前一亮。

    不多时,张九龄带着一位年近三十的青年走进了大堂。

    裴旻打量着青年,青年腰佩长剑,一袭白衣,倜傥不凡,在他记忆中,史书上给予了他绝高的评价,说他“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如斯评价,一点儿也不小。

    青年来到堂中,恭敬作揖道:“草民蓟门王之涣,见过裴国公。”

    “免礼免礼!”裴旻笑着让他起身说话,从面貌来看,王之涣确实可当倜傥二字:“你的诗文,方才某拜读了。确实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堪称佳作。”

    王之涣道:“草民得国公夸奖,三生有幸,愧不敢当。”

    裴旻以为他是说客套话,也没理会,只是道:“不过你要知道,这人才有千千万,论及诗文,你却可称当世罕见。但是未必做得了官,治得了民。”

    他这话最近是深有体会,让他有如此感悟的对象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这二百五一直装着才华横溢,前不久就漏了陷,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李林甫与顾新jiāo好。

    顾新此人虽是州府第二把手,但为人清廉,所收俸禄一大半都用来接济一些孤儿寡母,自己过得极为清贫。

    李林甫笑说他们是“杵逆之jiāo”。

    气得顾新险些跟李林甫断jiāo。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