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181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们安静。

    他抱拳拱手,对卢灿说道,“承蒙卢少东家看得上,给兄弟们一份利润,我罗某铭记在心。”

    他接着朝温嘉铭示意道,“这次得温二兄弟引荐,这红利,少不了你这一份!”

    见温嘉铭面红耳赤的想要拒绝,他摆摆手,“这点小红利,我知道你肯定看不上,不过……”

    扭头对卢灿这边问道,“卢东家,我听说古董行中,也有介绍费一说……叫什么‘出三进二’的,不知是不是?”

    能在调景岭混成领导一级的,果然都是老jiān巨猾之辈,没一个简单的。他这番话说得很漂亮,很仗义,同时还把温家温嘉铭圈进来,一副有酒大家喝的模样。

    这么一来,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自然也就不会将获得巨利的事情说出去。

    温嘉铭和温老汉都看着卢灿,这笔分红在卢灿看来不多,但温家才翻身几年?

    卢灿对罗玉强笑着点点头,“行,既然罗队长这么客气,我就替二哥谢谢你。”

    罗玉强有手段,又藉收购古董的方式,表达想要靠上自己的意思,卢灿想不出拒绝理由。再说,自己现在需要收拢岭上势力,真要把他踢出局,这老jiān巨猾的家伙要是搅局,还是有些头疼的。

    卢灿点头之后,屋内气氛融洽很多,温老汉安排儿媳进来帮忙倒茶,不光罗玉强,连罗圪垯也有了座位。

    谈成第一件jiāo易,温碧璃立即捧着走豇豆红柳叶瓶,自然不能让对方再上手。

    卢灿打开面前的第一只纸箱,里面有七八件物品,最上面的是一方竹木香筒。

    香筒,文玩类,古代读书人或者大家小姐,用来美化室内空气一种用具,比笔筒要袖珍,常用镂雕在筒壁和筒盖部位形成细密的小孔,用以散发香味。

    家用香筒有盖,是古代富贵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实用品。

    还有一种香筒,用来放置香枝,那就是供具,供具香筒更像笔筒,无盖。

    古代对祭祀或供奉都很重视,因此,供具香筒做工装饰均有讲究,多数以各种吉祥图案装饰,以表对于神明祖先的虔诚敬意。

    眼前这只香筒,分为底、身、盖三节。

    器身为竹材,直通式,透雕兼高浮雕手法,刻有一幅山水图,一共有四个镂雕透点,分部在筒身四周,可以用来散发香味。

    卢灿转动筒身,目光落在山水图中的某一点,眉头越皱越紧。

    筒底和筒盖具为镶嵌红木,底座略厚,四周是圆雕莲花座形态,筒身嵌入其中。筒盖是黄花梨平套,透雕暗八仙图。八件八仙代表xing的物品之间,各有一个微小孔洞,也是用来散发香味。

    卢灿稍稍用力,檀木底座有轻微松动,这香筒是可以拆卸的。

    底座镶嵌部分遮盖了器身雕刻画面,他便单手握住器身,另一手抓住底座,猛然发力,噗一声,莲花底座与竹筒器身分离,露出被掩藏的那一部分部分。

    器身所雕刻画面,全貌都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一幅竹雕《湖舟夜行乐》,署名张希黄,还有竹刻浮雕印“希黄”,篆书。

    这是明末“留青圣手”张希黄的作品。

    竹刻的历史源远流长,宋时已渐繁荣,至明代竹刻艺术已达高峰,流派纷呈,精品迭出。主要的艺术流派有嘉定派、金陵派、浙派,艺术风格各有特色,雕刻手法各有千秋。

    浙派竹雕艺术“留青圣手”张希黄就出自嘉兴,他所创的留青阳文刻法为特点的嘉兴派成为后来全国竹刻工艺三大流派之一。

    留青阳文刻法,即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竹青雕刻图纹,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以下的肌肤。这种雕刻手法,讲究细工精致,非常适合表现山水纹理,雕刻中以皮层的全留、多留、少留来刻画图案色调的浓淡变化,使画面宛如一幅浓淡宜人的水墨画,世称留青竹雕,张希黄也因此被尊为“留青圣手”。

    张希黄的作品很值得收藏,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卢灿惊疑的并不是作者,而是另外两点……

    其一,这件香筒并非张希黄一人所制——底座的圆雕手法、香筒盖上的透雕手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