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175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分公,则是指一品官员、普通的公爵等。

    这根旱烟袋很明显是溥仪赏赐给庄士敦,也就是说,它是庄士敦拿到清末“一品大臣”的最好证据——当时溥仪已经退位,自然不能明目张胆的下旨赏赐一品官位,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手段,来提拔人员。

    呵呵,一个洋人老师,竟然能拿到溥仪的“一品官赏”,这真是,让人无语……

    难怪庄士敦将它与两枚帝玺放在一起,这是他一生最荣耀的象征。

    这根旱烟袋,倒是可以和已经被运走的庄士敦一品补服,以及那串朝珠并列展览。

    有些遗憾的是,这根旱烟袋并非养心殿造办处所制,应该出自内务府匠作处,其玉石包浆,不超过百年,属于清末民初的东西。

    内务府造办处怎么还制造“烟袋锅”呢?

    这就要从中国浓厚的“烟”文化说起。

    烟草起源于南美,究竟什么时间传入中国?

    考古界一直没有定论,但很多人认为,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传入中国。

    这一答案正确吗?

    1980年广西博物馆文物队,在广西合浦县上窑明窑遗址发现3件明代瓷烟斗和1件压槌,压槌后刻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造”十三字。

    嘉靖二十八年,换算成公历为公元1549年。

    妥妥的打脸啊!

    虽然我们不清楚,烟草究竟什么时候传入中国,但1549年就已经有窑口烧制瓷烟斗,这说明在嘉靖年间,吸烟之风已经非常兴盛。那么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只能更早。

    驳斥明朝万历论的第二条理由则是“崇祯四年到六年的明代禁烟运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也不会严令禁止种烟草和吸烟。

    从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只有区区三十年不到,就能形成一种让帝王感觉到威胁的风潮?这也太扯了吧。

    所以,考古界的结论,很多时候就是个“球”,别太当真。

    那应该是什么时候呢?不知道,但肯定比现在考古学家认为的的说法更早!

    不才,估计在永乐年间就已经有烟草传入中国。

    理由很简单,烟草在中国的最早名称是“吕宋烟”,而明永乐三年(1405年),三保太监郑和统率巨型舰队至吕宋,奉永乐帝诏书,委任晋江华侨领袖许柴佬为吕宋总督,统揽该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在任达二十年(14051424)。在此期间,许柴佬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施行孔儒礼仁之治,传播闽南农渔工商先进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种茶诸业,为吕宋国社会稳定、经贸发展、文艺繁荣作出卓越贡献。

    此时一度掀起闽南人移民吕宋风潮,吕宋和明朝的商贸往来非常密切。

    而吕宋最早有欧洲商人来往的确切历史是1395年,葡萄牙商船达迦西号,船上一共三十三名水手。

    烟草的最初发源地是南美,经葡萄牙、西班牙商人带到吕宋,很快经闽商之手,传入内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明代开始,烟草兴盛,到清代时,已经出现顶峰——朝鲜《李朝仁祖实录》载:“辛本壬戊(1621—1622)以来,无人不服……”,这说明明末清初的东北,吸烟之风非常盛行,东北可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庭呢。

    因此,清朝自立国起,就盛行“烟草文化”——纪晓岚的大烟袋可不是杜撰的。

    《内廷宫记》记载:造办处日督造烟杆六十九挺,损楠木两方……六十九根细细的烟杆,竟然耗费两方楠木,可见当时工匠的精雕细琢!

    所以,内务府造办处出旱烟袋,没什么好奇怪的。

    将旱烟袋重新放入红木匣中,卢灿最后拿起那封牛皮纸信封。

    无封口,里面有四张横格纸,将信纸展开,两种字体,一中一英。

    卢灿对比着看了几句后,咧嘴苦笑,继而摇头叹息——庄士敦还真是个痴人!

    这竟然是庄士敦的“遗嘱”!

    遗嘱中提到三件事,全是拜托发现者帮忙的。

    第一件事是请发现密室的人,将两方帝玺,呈jiāo给满洲国皇帝或者其继位者。庄士敦1938年去世,那时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